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对体育人才学的一些最基本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内容涉及体育人才学的研究对象和作用,体育人才发展分期,体育人才成长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体育人才的发现、选拔和培养,体育人才的使用和管理,体育人才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体育人才学体育人才学是一门研究体育人才成长的条件和一般规律的学科,是人才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整个体育内一切具有一定的政治和专业知识,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发展体育事业和促进社会进步做出了一定贡献或具有某种贡献潜力的人,如管理人才、科教人才和运动人才。其任务是阐述这些人才的成长条件和规律,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体育人才学的内容主要是研究体育人才的形  相似文献   

3.
重视体育人才学建立的科学根据及学科概念、研究范畴、特点等基本问题的理论研究,其指导意义必然超过各狭窄的实际课题所起的作用,有助于这门新兴学科科学体系的探讨。建立体育人才学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飞跃,是现代体育科学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人才是一个广泛的科学的概念。体育人才学是以体育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和条件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研究范围乃整个体育领域内各类人才的发展及与之相联系的诸因素。当前应重点研究人才分布与预测、人才管理队伍、运动员选材、人才开发等。体育人才学研究特点是:实践性、综合性、宏观性。  相似文献   

4.
体育人才学     
体育人才学是研究体育人才成长的条件和一般规律的一门学科,属于现代体育管理范畴的一个分支。体育人才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了整个体育内一切具有一定的政治和专业知识,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发展体育事业和促进社会进步做出了一定贡献或具有某种贡献潜力的人。它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管理人才、科教人才、运动人才。体育人才学就是以这三大类人才的成长条件及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其内容可分为理论和应用两大部分。前者主要研究体育人才的形成、结构,分布和决定人才成长的各种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  相似文献   

5.
以人才学、训练学等学科为理论研究基础,以竞技体育领域经典案例分析为依托,对竞技体育人才的成材规律进行审视与归纳。研究认为:竞技体育人才选材要遵循项目本质特征规律为前提,重视基础训练与身体生长发育规律有机融合,遵循"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树立科学训练理念是成材的核心,加强运动员思想教育与文化学习教育的统一是竞技体育人才成材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高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人才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理论,从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特征这一独特视角进行研究,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激励机制、聘任机制、师资培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为体育院校管理者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竞技体育人才环境属于人才学范畴,是指影响竞技体育人才成长的各种外部要素,包括经济环境、教育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保障环境和自然环境等等.本文对辽宁省竞技体育人才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其优化策略.旨在督促辽宁省相关政府部门着手改善竞技体育人才环境,留住悉心培养的优秀体育人才,这将有利于促进辽宁的竞技体育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与宏观调控机制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运用体育人才学、市场学、经济学等有关理论,分析了国内外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方面的成功经验,论述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的宏观调控机制,即健全后备人才市场法规和市场体系;制定后备人才市场发展规划;保持后备人才总供求的动态平衡;协调后备人才市场中各市场主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目标市场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再淮  项贤林  倪伟  金赟  周战伟 《体育科学》2006,26(4):14-20,79
运用人才学、市场学、运动训练学、经济学等交叉学科的理论,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还远远没有满足青少年运动员及家庭的需求。通过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认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市场定位,首先是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二是满足家庭(个人)的升学需求;三是满足择业需求。对市场认同率较高的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可以率先进入市场运作。其他项目短期内未必急于进入市场运作。  相似文献   

10.
该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在外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学训矛盾纾解方略的基础上,立足本国国情,对体教融合视域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学训矛盾的现实困境、本质成因进行研究,并提出优化策略。现实困境:培养模式亟须革新,部门市场发力松散,人才教育重智轻体。本质成因:体教部门各自为政,部门市场各有体系,主体认知各有差异。提出优化策略:把握政策机遇,革新培养模式;引进市场力量,各方协同发力;接受思想启蒙,提升文化涵养。  相似文献   

11.
采取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在对山东省体育管理人才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山东省体育管理人才资源现状及需求情况,论述了山东省体育管理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方针与战略目标,提出山东省体育管理人才资源开发的对策与措施,旨在为山东省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体育休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培养体育休闲旅游专业人才的意义,分析了体育休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结果表明:体育休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较为落后;体育休闲旅游从业人数和后备人才明显不足;对体育休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明显落后;体育休闲旅游从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等,从而提出培养体育休闲旅游专业人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两大产业结合的产物,具有旅游行业边缘性和现实的时代需求。西昌在旅游和体育两大产业领域有突出优势和强劲发展潜力,作为地方人才培养和供给基地,西昌学院设置有社会休闲体育和旅游管理专业,具备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条件。本研究主要分析在体育专业和旅游专业结合的基础上延伸设立体育旅游新专业,提出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小康社会体育人才需求趋势与培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体育人才的服务领域、人才质量、需求数量、人才类型结构等方面,阐述了小康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趋势.小康社会体育人才将突破传统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领域;对体育人才的素质、学历层次要求更高,复合型人才倍受青睐,体育人才培养将实现由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的转变;体育教育人才供大于求但仍有一定的需求,社会体育人才,体育经济人才,体育科研人才有较大的需求空间;体育人才的专业门类将调整扩大,出现具有创新特征的"体育知识劳动人才群"和新的专业门类.  相似文献   

15.
刘向 《体育科研》2009,30(2):77-83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相关研究方法,对目前上海市高水平运动队后备人才培养目标、高水平运动队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体制进行分析,并为构建较为理想合理的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学训矛盾、投资主体单一、人才选拔及人才流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应结合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优势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有效改革,建议我国后备人才培养在坚持"举国体制"下,形成政府主导下市场化培养机制,从而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后备人才的储备。  相似文献   

17.
李建设 《体育科学》2012,32(6):3-13
浙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管理体制院校化的制度安排,以及基于这一制度的体制与机制设计,在解决普遍存在的老问题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上,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实践探索。"浙江实践"的核心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管理体制院校化,在人才培养上,实现了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到优秀运动员的大学学历教育的院校化培养体制,在体制机制上,创新了"竞技体育系—项目管理中心—协会秘书处三位一体"的院校化管理体制。"浙江实践"是一种改革方向明确和道路预先设计,但需逐渐体制成型和机制完善。  相似文献   

18.
殷鼎 《浙江体育科学》2021,(1):53-57,100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法等,从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二维度,对在全球享有盛誉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一流”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经验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该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以“会教体育”为核心设置课程,“严进优出”为原则进行管理,“实践现实”为要义开展教学;科学研究以“宽松多元”为宗旨养成研究人才,“实用服务”为理念引领研究行动。这些经验,为我国“一流”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情况的基本分析,从人才市场需求细分、人才知识结构要求、人才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人才培养战略模式等几个方面,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战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人才分析和人才培养战略模型及构想,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分析和培养战略的三种模型:(1)专业设置应具有超前性,要注重与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相适应;(2)专业设置可从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增长率和该专业毕业生相对竞争地位两方面采考虑;(3)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的制定可从一体化、密集型、多元化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从竞技体育人才发展的地域差别、保障机制、竞技体育人才的流动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等方面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环境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对竞技体育人才环境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