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延超  常芸  张缨 《体育学刊》2006,13(3):47-50
为进一步探讨运动性心脏肥大发生的机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对70只SD大鼠进行75 d耐力训练过程中内皮素信使核糖核酸(ET-1mRNA)的表达量进行观察。以异硫氰酸胍法提取心肌组织总核糖核酸(total RNA),测定心房肌中ET-1mRNA,以肌动蛋白(β-actin)为内参照,测定ET-1mRNA与β-actin mRNA的比值为每个测试样中ET-1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在5个时相点中,实验组心房肌组织ET-1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在中等强度运动造成的运动性心脏肥大发生过程中,心房肌组织的ET-1mRNA的表达量可能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运动与内皮细胞内皮素分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作为一种特殊刺激将引起机体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水平发生改变 ,而内皮素具有强缩血管效应。总结以前不同运动强度、运动形式及运动训练对内皮细胞内皮素分泌的影响 ,以促进今后进一步研究运动过程中内皮素分泌的变化情况 ,从而了解心血管系统对运动过程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运动对心脑血管生长的影响在临床中已获得资料。本文回顾了对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有重要作用的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认为两者的生物学活性对运动心脏的形成和心脏康复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深入对它们的研究将使我们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加深运动心脏与运动疗法和心脏康复在机理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有氧运动力竭过程中大鼠血清内皮素浓度时相性变化的规律,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有氧运动力竭及恢复过程中大鼠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运动1h和运动2h内皮素含量下降;运动3h、力竭即刻和力竭后恢复2h内皮素表达增加;力竭恢复12h,内皮素恢复至安静水平。研究认为大鼠有氧运动力竭过程中,血清中ET浓度会随着运动时间而改变,因此,在不同运动时相ET对于心血管调节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5.
张钧 《体育科研》2021,42(1):62-68
心脏肥大是心脏受到生理或病理刺激而引起细胞和分子层面发生一系列变化的结果,运动性心肌肥大是心脏对长期运动产生的适应性变化。随着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的深入,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形成不再认为仅仅是血流动力负荷所引起的细胞体积、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iRNA和自噬被认为是调控运动性心肌肥大形成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以心肌细胞自噬和miRNA为切入点,综述近年来运动诱导的心肌生理性肥大过程中自噬与miRNA发挥作用的机制,为进一步阐明运动性心肌肥大的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家族是多条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物质。为进一步促进运动员心脏形成机理的研究,加深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水平对运动性心肌肥大的认识,通过文献检索方法,综述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在运动性心肌肥大信号转导中所起的作用。研究显示:运动性心肌肥大是运动特殊环境刺激下,心脏发生的生理性反应;由刺激到心脏表型的变化,依赖于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是许多信号通路的汇聚点,其在运动性心肌肥大中也起了重要的信号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分类比较法、推理归纳法等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研究心血管疾病与内皮素、不同运动对内皮素的影响及其生物学分析,显示,内皮素作为一种丝裂原可导致心血管疾病及疾病的加剧,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化与内皮素的关系密切;不同运动强度对内皮素水平影响不同。运动训练对血管内皮素的影响机理可能主要是通过运动加快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壁面侧压力和切应力,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引起细胞内部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导致内皮素基因表达的变化,最终引起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功能发生变化,且与运动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有氧运动对老年人内皮素-1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皮功能异常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章旨在了解运动锻炼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以60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测定心率、血压、体脂和内皮素含量,结果发现经常参加锻炼的老年男性或女性收缩压均比不锻炼的对照组低(P<0.05),锻炼组女性的心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内皮素水平锻炼组均低于同性别的对照组.比较不同性别内皮素含量,发现女性的内皮素水平有低于男性的趋势,但差异未达显著性.结果表明规律性有氧耐力运动改善了内皮功能,经常参加运动锻炼的人从锻炼中获得良好的生理性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从不同方式运动对血浆内皮素(ET)分泌的影响,有氧运动对心血管病患者ET的影响,以及运动心脏与ET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ET在运动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推动ET在运动医学领域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动心脏及其形成机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海军  邓树勋 《体育学刊》2002,9(2):121-123
采用献资料法回顾了运动心脏及内分泌的研究情况,从不同运动项目对心脏形态、结构、功能的影响及心纳素、降钙素基因调节肽、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等心血管调节肽对心脏内分泌作用两方面进行综述,探讨了运动对心脏的影响及内分泌在运动心脏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太极柔力球运动健身效果调查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对从事太极柔力球运动项目的练习者进行生理指标的测量及问卷调查.结论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适合不同年龄人群练习的运动项目,它与太极拳、太极剑相比更是一项融竞技与健身为一体、容易被大众接受的全新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12.
体育舞蹈对体脂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医学测试手段,研究体育舞蹈对体脂的影响。体育舞蹈具有明显的降脂功能,其中对女性的减脂效果优于男性。同时,体育舞蹈还具有简单易学、易于开展的特点,长期坚持可以起到较好的锻炼身体、健美形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是近年来流行的一个概念,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影响深远,特别是经济的全球化带动了其他各领域全球化的发展.本文从足球与社会、经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相互影响以及足球的全球化趋势角度出发,着重分析和论述了足球全球化对世界足球运动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认清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处理好各种矛盾,科学地应对各种挑战,使足球运动更好地完善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社会化是使每个儿童成为负责任的、有独立行为能力的社会成员的必经途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儿童社会化的定义、内容、特点进行逐一分析,并对不同体育项目对参与者的社会化影响进行分析。旨在运用立体思维来指导家长更好地培养儿童社会化,从而促进其社会化进程,使儿童更好的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双刃剑作用,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经验总结等方法,重新梳理了影响我国青少年学生健康的外部环境中各种不良的时代性因素,讨论并分析了这些不良的时代性因素对青少年学生健康的危害与影响,进而基于大健康教育的视角,提出了四点对策,为学生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干预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第29届奥运会对促进北京地区经济增长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周毅  辛利  熊焰 《体育科学》2006,26(3):8-14
根据近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和相关的统计数据,建立相关预测模型参数,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结合奥运经济影响的理论模型,分析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促进北京经济增长的前期影响;初步预测“北京奥运”前期投资对北京整体经济拉动的作用,以及由此创造的就业数量;根据北京市体育产业对其他产业消耗的情况,结合北京市各产业间的产业关联与波及程度,提出未来发展北京市体育产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视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综合研究方法,旨在寻找提高舞蹈拉拉队成套创编视听效果的有效途径,为我国舞蹈拉拉队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了运动员服用活性初乳素胶囊的效果研究。研究发现,运动员服用活性初乳素将引起血红蛋白、运动后血乳酸、部分血液色素及一些反应能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用多道生理记录仪和超声多普勒研究24名省队技巧运动员和46名普通高校大学生在安静、运动负荷后即刻和恢复期心脏功能的变化情况。对照比较技巧训练能有效地提高每博输出量,降低心率,减小运动负荷心肌紧张性改变  相似文献   

20.
刘志刚 《四川体育科学》2014,(3):43-47,56,69
抑郁症不仅是大脑功能上的失调,抑郁患者突触间隙单胺类递质与其受体功能下降,海马体积明显缩小,还伴随着认知功能的下降。抗抑郁药物靠提高突触间隙5-HT的含量或增强其受体的功能发挥抗抑郁作用。而运动主要通过 VGF、内啡肽、VEGF、BDNF、IGF-1和5-TH来发挥抗抑郁作用。本文就抑郁症发病机制、药物及运动的抗抑郁作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