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考察初中生未来取向与学业成绩、问题行为的关系,以及学校参与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学校参与量表、学业成绩问卷、焦虑抑郁量表和外化问题行为问卷对81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教育未来取向既直接促进学业成绩,减少外化问题行为,也通过认知、行为和情感参与的系列中介作用对其起间接影响;教育未来取向还可通过认知、行为和情感参与的系列中介作用间接减少焦虑抑郁;职业未来取向可通过行为和情感参与影响学业成绩、焦虑抑郁和外化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2.
采用学习氛围量表、学校适应量表、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和意向性自我调节量表,对66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学业情绪在教师自主支持与初中生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这一中介效应能否被意向性自我调节所调节.结果发现:学生感知的教师自主支持、学业情绪、意向性自我调节、学校适应之间均呈现显著相关关系;消极高唤醒和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在教师自主支持与学校适应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学业情绪的中介作用受到意向性自我调节的调节.为了改善和提高青少年的学校适应水平,学校和教师应积极营造自主支持的教育氛围,注重改善学生的学业情绪,同时着力提升青少年的意向性自我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3.
学校联结可显著促进高中生未来取向心理品质的发展,然而其作用机制尚不明晰.采用问卷法对1771名高中生进行调查,考察意向性自我调节在学校联结与高中生未来取向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感恩在这一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意向性自我调节显著中介学校联结与未来取向的关系;感恩显著调节学校联结与未来取向的直接路径,以及学校联结通过意向性自我调节影响未来取向的中介路径.学校、教师和家长应采取措施,增强高中生的学校联结水平和意向性自我调节能力,同时注重学生感恩品质的培养,从而有效促进高中生未来取向心理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同伴侵害是青少年攻击行为的重要风险预测因素,但其中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采用问卷法对1347名初中生进行研究,考察心理需求满足在同伴侵害与青少年攻击行为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意向性自我调节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亲子关系、感觉寻求等之后,心理需求满足可显著中介同伴侵害与青少年身体、关系攻击的关系;(2)意向性自我调节可显著调节中介过程"同伴侵害→心理需求满足→青少年言语、身体和关系攻击";具体而言,同伴侵害可削弱高意向性自我调节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满足,进而增加其言语、身体和关系攻击,然而,这些中介效应在低意向性自我调节青少年中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贵州省1194名在校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验证了孤独感对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社会支持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探索初中生孤独感对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在二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分析:孤独感对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题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对社会支持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与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题行为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在孤独感与内化问题行为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孤独感与外化问题行为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揭示了社会支持在孤独感与问题行为的作用机制,可有效减少和预防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的发生,且丰富与补充了问题行为的理论依据,同时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甘肃省Q县初中毕业教育分流的调查数据,对父亲文化程度和经济资本影响学业成绩的机制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男生学业成绩显著高于女生,户籍与家庭资本和学校社会资本粘附在一起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低经济收入会影响学业成绩,高经济收入却未必促进学业成绩;学校教育关注对学业成绩具有直接正向影响,亲师关系、客观化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对学业成绩存在直接负向影响;父亲受教育程度影响学业成绩的主要方式是直接作用;经济资本通过父母的教育期望、教育支持和学校教育关注的中介作用间接促进学业成绩,客观化文化资本在经济资本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444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中学生新媒介依赖(包括网络和手机依赖)的特点,并探讨学校联结和自我调节对青少年新媒介依赖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青少年新媒介依赖行为与其学校联结、自我调节显著相关.自我调节在学校联结与青少年新媒介依赖行为之间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对有效改善青少年新媒介依赖行为的预防干预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促进包括教师在内的多元主体参与是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基于上海市442名中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在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对影响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意愿的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参与治理态度和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意愿显著正相关;(2)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不仅可以直接正向预测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意愿,还可以通过参与治理态度间接作用于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意愿;(3)教师身份和教龄对主观规范通过参与治理态度影响教师参与治理意愿的中介效应有调节作用,非教代会代表、新手教师的效应更明显。需要加强参与理念宣传,营造良好参与氛围;注重意见反馈,提高教师参与效能感;用好激励机制,转变教师参与治理的态度;拓展参与范围,尤其注重新教师和非教代会代表在学校治理中的参与。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甘肃省Q县初中毕业教育分流的调查数据,对父亲文化程度和经济资本影响学业成绩的机制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男生学业成绩显著高于女生,户籍与家庭资本和学校社会资本粘附在一起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低经济收入会影响学业成绩,高经济收入却未必促进学业成绩;学校教育关注对学业成绩具有直接正向影响,亲师关系、客观化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对学业成绩存在直接负向影响;父亲受教育程度影响学业成绩的主要方式是直接作用;经济资本通过父母的教育期望、教育支持和学校教育关注的中介作用间接促进学业成绩,客观化文化资本在经济资本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6):155-160
采用Aitken拖延问卷(API)、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自尊量表(SES)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了大学生应对方式(积极和消极)、自尊、拖延行为的关系,以及自尊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拖延行为与积极应对、自尊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与积极、消极应对两两相关都显著.大学生的消极应对能直接显著地正向预测拖延,而积极应对、自尊水平则能显著地负向预测.自尊水平在大学生的积极、消极的应对策略与其拖延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应对方式(积极和消极)既能直接预测大学生群体的拖延,也能通过自尊的中介变量作用间接影响拖延.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学校联结在相对剥夺感与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及性别的调节作用,采用相对剥夺感问卷、学校联结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对广西746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相对剥夺感、学校联结与问题行为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2)相对剥夺感不仅能直接预测问题行为,也能通过学校联结的中介作用对问题行为产生影响;(3)性别调节了相对剥夺感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留守男生问题行为受到相对剥夺感影响更大。本研究基于经典相对剥夺感理论、依恋理论和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理论,揭示了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机制及性别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养育倦怠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在三个时间点对364名初中生及其主要养育者进行数据收集。结果发现:(1)养育倦怠与家庭功能呈显著负相关,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2)养育倦怠通过家庭功能的中介作用预测青少年的内外化问题行为;(3)共同养育能够调节养育倦怠与家庭功能的关系,即高共同养育能够缓冲养育倦怠对于家庭功能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养育倦怠对青少年内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预防父母养育倦怠和青少年问题行为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适应的影响机制,考察同伴关系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感知校园氛围的调节作用,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特拉华州校园氛围调查量表、同伴关系问卷对148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适应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适应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2)同伴关系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3)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适应的直接效应受到感知校园氛围的调节。结论:积极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心理适应有促进作用,且感知校园氛围水平越高,影响越显著。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对校园氛围的看法,若孩子感知的校园氛围水平较低,则家长需要将更多精力放到改善教养方式,促进其同伴关系,从而促进其心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699名初中生的问卷调查数据,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社会支持对于儿童在家庭中受心理虐待和在学校中受欺凌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学业成绩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儿童在家受心理虐待正向预测其在校受欺凌,领悟社会支持在两者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学业成绩对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具体来说,儿童在家庭中受到心理虐待会加重其受校园欺凌的程度,领悟社会支持可以缓冲这种负面影响,但对学业成绩不佳的儿童而言,领悟社会支持无法起到显著的保护作用。因此,在校园欺凌防治中不可忽视对家庭关系质量的考察,并应当为儿童构建多维度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父母忽视对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教师关怀行为量表、个人成长主动性量表和青少年自评量表对56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父母忽视对初中生内外化问题行为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个人成长主动性在父母忽视与问题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教师关怀行为在父母忽视与外化问题行为间存在调节作用。由此,父母应重视自己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第一责任人的身份,教师的关怀行为可以缓冲负性生活事件对学生外化问题行为的不良影响,帮助青少年提高个人成长主动性,能降低青少年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在感知学校气氛与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学校气氛问卷、学习投入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对448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流动儿童感知学校气氛、心理健康、学习投入两两显著相关,其中流动儿童感知学校气氛、亲社会行为、学习投入两两显著正相关,感知学校气氛、学习投入与困难总分显著负相关.(2)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在感知学校气氛与学习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困难总分和亲社会行为在流动儿童感知学校气氛与学习投入之间存在并行多重中介效应,其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1.53%、18.13%.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教育》2017,(3):96-103
为探究歧视知觉对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自尊和社会支持可能产生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留守儿童歧视知觉问卷和青少年问题行为调查问卷,对云南省18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歧视知觉对问题行为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歧视知觉影响社会支持的路径系数为-0.35,社会支持影响问题行为的路径系数为-0.47,歧视知觉影响自尊的路径系数为-0.29,自尊影响社会支持的路径系数为0.45,各路径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结果表明:1)歧视知觉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影响问题行为;2)歧视知觉通过自尊和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8.
意向性自我调节和自主发展都旨在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自己主动协调学校、家庭、社会资源的能力并管理自己的重要品质.意向性自我调节的可操作性,使得意向性自我调节可以成为自主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研究中学生意向性自我调节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提升意向性自我调节水平的支持方案,从而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家庭关系对留守青少年社会创造性的影响,研究选取663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匿名填写人口学问卷、亲子亲合问卷、关系质量问卷、自尊量表和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考察在不同留守状况下,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社会创造性的直接与间接效应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留守状况的青少年的祖孙关系存在差异,但是在亲子关系、自尊和社会创造性上差异均不显著;(2)亲子关系、祖孙关系既直接影响社会创造性,也通过自尊对社会创造性产生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青少年感恩量表、学校联结问卷、学业成绩问卷和网络成瘾问卷对410名四、五和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早期青少年感恩与学业成绩、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学校联结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感恩与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感恩与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学校联结在感恩与学业成绩关系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在感恩与网络成瘾关系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