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我国数学教育学学科建设始于对“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相关问题的探讨,经历了作为一门课程的“数学教育学”、作为系列课程的“数学教育学”及作为学科群的“数学教育学”和“数学教育学”的主题研究繁荣等几个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学学科。数学教育学是一门涉及数学、教育学、哲学、心理学、文化学、传播学、教育技术学、思维科学等有关内容的新兴交叉学科,在数学教育学的学科建设过程中,通过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研究,形成了数学教育专门研究人员与一线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发展、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学科体系。今后,数学教育学学科建设仍需关注理论体系建构、研究团队建设、研究视角拓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学科教育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学科。无论是作为一门科学还是作为一门学科,它都是很不成熟的。因此,有必要从历史和现状、从理论和实践的多个侧面,努力探究学科教育学的学科架构,以期尽快建立起学科教育学的科学体系来。学科教育学的科学积淀  相似文献   

3.
教育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在产生后经历了其“学科性质”和“理论基础”的争论,回顾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展望未来,教育学需要在发展中变革和重构。  相似文献   

4.
通过学派建设促进学科发展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21世纪需要更加关注教育学的学派建设。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主要靠“立论”,教育学的学派建设主要靠“实证”。真正的教育学学派是在实践中“做”出来的,而不是在书斋里“论”出来的。教育学的学派意识及其实践路向,凸显出教育学研究者以及整个教育学科的主体性,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自立、自为、成熟学科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教育知识学科称谓的演变:从“教学论”到“教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在我国既指师资培训中一门单独的教学科目,又是教育学科群的一个总称。近年来,由于教育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效能不尽如人意,加之教育学科的分化,是否有必要在师范教育课程中继续保留一门单独的教育学,成了一些人议论的话题。有的人以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理论和师范教育课程的现状作为例证,主张各级师范院校不再设置一门单独的教育学课程。个别人甚至认为教育学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大胆地宣告教育学的终结。  相似文献   

6.
学科教育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学科。无论是作为一门科学还是作为一门学科,它都是很不成熟的。因此,有必要从历史和现状、从理论和实践的多个侧面,努力探究学科教育学的学科架构,以期尽快建立起学科教育学的科学体系来。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国内外有着不同的演变历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国外出现,而我国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发展要晚得多。教育学学科演变中值得关注的主要有教育学可否成为一门学科、教育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教育学的事实与价值等问题。中国教育学学科未来发展将朝着多学科渗透创生多元交叉学科、立足本土并轨国际教育学、立足实践发展教育理论、侧重从方法论角度寻找教育学研究的突破口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学原理”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一级学科中最重要的二级学科之一,是教育学各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作为一门课程有"教育学"、"教育概论"、"教育通论"、"教育学讲义"、"教育学教程"等各种称谓)不仅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和欲取得教师资格的其他院校学生的一门重要公共课,还是各级各类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意在帮助他们在教育基本问题、概念、命题、原理、规律以及研究方法上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是一门什么学问——一场持续不断的探究与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范教育专业中教育类课程究竟应怎样开设的问题,与对于教育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的认识有关。教育学作为一门学问,它是具有复合结构的、多层次的、综合性的学问。它的核心层面一共有三个:理论的层面、实践的层面、行动的层面。三者构成一体的教育学。说明教育学既包括教育理论,又包括教育技术,还包括教育行为。以此,教育学作为一门总体课程,它的领域既包含理论性质的课程,又包含实践性质的课程,而且,还包含着一种行动性质的课程。教育学课程核心内容之一,是关于教师的专项研究。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具有鲜明社会主义属性的理论学科,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学科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学科大厦的根基和成熟的保证,对理论的系统构建与健康发展有着前提性与决定性的意义。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显得相对薄弱,同时在当前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现状进行述评的同时,首次主张意志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科教学论”课程中存在着理论特征弱化、高水平师资缺乏等问题。“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强化教育基础理论,并加强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活动,同时拓展以“学科教学论”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培养既具有中小学教学实践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学历教师。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获得初步发展,开始着手构建学科理论体系,语文教学法改革和教学实验改革方面的硕果尤为丰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开始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21世纪之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从众多相似学科角度分析阐释语文教育的问题,融进了新的教育理念,现已发展成为一门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同时,该学科还存在理论基础薄弱等时代困境。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学校教育领域里一位极富成就的开拓者.对于学科建设,他主张汲取外国先进课程设置经验,依据国情编好教材;对于学校管理,他强调加强师资建设,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他不仅在学校教育理论方面建树颇多,且躬耕实践,为中国近代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王进 《辽宁高职学报》2008,10(11):56-58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在课程结构上摒弃了学科结构系统化的原则,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是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与开发的一个革命性尝试。通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集装箱运输课程,对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融合教育课程是融合教育成功的关键,也是提升融合教育质量的重点。在融合教育的推动下,美国等实施融合教育的先驱国家对融合取向的课程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本文以此为背景,对课程调整的产生、概念、类型、实施原则等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从中总结出在普通教室中实施课程调整的实践意义,以期对我国随班就读课程改革起到一定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学科素养的养成与提升是学科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知识素养是学科素养形成的基础,学科能力、学科情感是学科知识的内化与转化。然而,检视当下教师教育学科类课程设计,可以发现学科知识构成存在缺陷,学科类教师教育课程开发与设计有待优化与完善。知识内容、知识形式、知识旨趣是学科知识构成的三个维度,也是学科类教师教育课程设计可供选择的框架。从知识内容、知识形式、知识旨趣维度入手进行学科课程开发,有助于提高师范学生的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7.
课程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所构建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课程是学校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高等学校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专业性机构,高等学校的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知识载体及各项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高等教育课程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然而,由于高等学校课程教学具有学科专业性强的特点,对高等学校课程研究的难度凸显。尤其是高等教育课程基础理论研究薄弱,方法论缺失,使得对高等教育课程研究没有相应的理论支撑,同时无法深入学科内部进行深层次探讨,因此,本文仅对目前高校课程研究及改革中的部分显性问题做一些浅层次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课程论教材反思我国的课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学科领域的教材代表这个领域的专业成就,也反映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课程论领域有代表性的五本教材的分析,发现我国的课程论学科建设刚刚起步,研究缺乏基本规范,已有研究对课程改革实践关注不足。以后应该立足我国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加强课程论本土化建设研究,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整体意义上的学科教育学研究一直难有长足进展,主要是因为它没有找到自己的研究对象和问题域。学科教育学不同于课程与教学论和分科教育学,它主要研究:学科教育的整体性和均衡性、学科教育的制约性和互动性、学科教育的适度与限度、学科教育与非学科课程教育的关联性。学科教育学固有其无可替代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而诉求适合本学科的研究方法的引入。当前,课程改革中的诸多问题既表明了学科教育学研究不够、指导不力,也呼唤着学科教育学的重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构像理论,采用了质性研究方法考察13名母亲为孩子报培训班的动因、目标和执行策略。通过访谈调查发现,课外补习既是各类家庭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主动选择,也是弱势家庭面对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时间冲突等问题时的无奈之举。在参与补习的孩子中,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低龄儿童母亲中较为常见,当孩子进入中学之后,素质培养逐渐让位于文化课程的补习。基于此,父母应该树立理性的教育补习观;补习机构应提高课程品质;政府不仅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规范补习教育,还需在政策制定上充分考虑弱势家庭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