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是价值哲学的两个重要范畴。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的主体是个人、群体和社会,价值导向的主体只是社会;价值取向的依据在于价值认识的多元性,价值导向的依据在于价值真理的一元性;价值取向的方向是使主体走向客体,价值导向的方向是使客体趋近主体,二者方向相反;价值取向的内容不全是理性认识的成果,也有一些感性认识的成果,而价值导向的内容则全是理性认识的成果。其联系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是价值导向的前提,价值导向是价值取向的向导。  相似文献   

2.
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标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对于教育目标而言,人们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上:一是在教育的总目标上,或选择实现社会价值,或选择个人价值,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二是当确定了总的价值取向后,侧重于某一方面的选择,如选择了社会价值,有的人注重社会的经济效益,有的人则强调政治效益,有的人则可能注重文化效益。  相似文献   

3.
关于主体、客体及其关系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有三种形式,即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它们各有不同的特卢、和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体观,一方面要反对把社会主体当作唯一的主体,否定个体主体;另一方面又要反对只承认个体主体,否定社会主体。构成主体的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客体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客体的特征有三卢、,第一,对象性。对象性是构成客体的最根本的特征。第二,客观性。客观性是客体的基本属性。第三,系统性。客体系统又有四种形式,即自我客体、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这四种形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有三种,第一,是实践关系。第二,是价值关系。第三,是认识关系。在这三种关系中,实践关系是首要的基本的关系,其他两种关系都是在实践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这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在“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教育价值是教育的主体一人与社会的需要和客体一教育活动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教育价值 是对教育价值的意识反映。本从构成教育价值关系的要素及其特征出发,归纳了教育价值观的四个特征。以此为基础,从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历史上的教育价值观,并试图探讨在当今时代,我国所应持的教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英伽登坚持胡塞尔“回到事物本身”的原则,系统考察了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和基本结构。文学作品既不是实在的客体,也不是观念的客体和“想象的客体”。在保持内在统一性与基本性质的条件下.每部文学作品都由四个层次,即“语词声音和更高级的语音构成层次”、“不同等级的意义单元层次”、“再现的客体层次”和“图式化观相层次”构成。这四个基本层次所形成的审美价值属性互相作用,共同构成“复调和声”。而“形而上学性质”,只有伟大的文学作品中才能显示出来,它是本真的存在,是生存顶点的高峰体验,是让人感到生活是值得留恋的东西。形而上学性质是文学作品的思想,是神秘的、非理性的最高境界,是伟大作品与普通作品的根本界限,它的具体化使文学作品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价值,使之成为一种真正令人赞叹的奇迹。  相似文献   

6.
价值是人类社会实践关系的产物,是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相结合的结果。青年教师的人生价值取向是指他们对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的选择和基本态度,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青年教师人生价值取向的分析 根据青年教师队伍状况调查表明:第一,其占60%的青年教师以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和个人生活幸福为人生最高价值取向,青年教师人生价值取向这一主流,直接规范和影响着他们各自的人生追求,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层次选择上,将通过留学实现自己的理想,使之在此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发挥…  相似文献   

7.
揭示人的价值系统的结构层次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提出,价值结构可分为元价值、工具性价值和消费性价值三个层次.以此考察人的价值系统,人的生命价值是元价值,社会生产的价值是工具性价值,社会生活的价值是消费性价值.从人的价值表现看,这三个层次分别为精神价值、社会价值和物的价值.在价值表现的三个层次中,元价值又分别为精神文化价值、人类社会的价值和物的存在的价值;工具性价值分别为时代精神价值、社会历史的价值和生产资料的价值;消费性价值分别为思想观念价值、社会组织的价值和生活资料的价值.人的价值的各方面依元价值、工具性价值和消费性价值构成价值范式.在价值理论具体化的同时,也利于认识和处理现实中的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姜美 《上海教育》2008,(14):34-35
所谓美术教育价值取向,是指美术教育价值主体在把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客体存在的情况下,根据美术教育发展需要对这一社会客体所进行的价值设定与价值预期。这种价值设定、价值预期一旦形成社会共识后,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对美术教育行为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美术教育由于受种种原因的影响,其内在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颇,直接导致了美术教法、学法等方方面面的不科学。  相似文献   

9.
论人的价值的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人的主客体二重性所决定,人的价值可分为人格价值与人生价值、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四个方面。人格价值是人作为价值主体所应得到的满足、尊重和权利;人生价值是人作为价值客体对他人或社会的作用和意义;自我价值是人作为价值客体之“我”对作为价值主体之“我”的维护、尊重和满足;社会价值是人作为价值客体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相似文献   

10.
美国和中国是主要经济合作和贸易伙伴,但在商业化的价值取向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并由此产生各种冲突。章把美中商业化的冲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与生活习惯有关,第二层与思维方式有关,第三层与取向有关。通过分析和比较,揭出出美中不同价值取向的化根源,指出了进行有效沟通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教师继续教育价值取向的内涵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指教师接受培训和提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反映 ,是对继续教育价值功用和行为取向的系统认识和基本看法。它是一种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在主体观念上的反映。它因客体 (培训的价值功用 )属性以及主体需要的不同而形成相对的价值观念。1 .教师继续教育价值观的形成。由于教师的培养 (培训 )同时与个人主体 (教师 )、群体主体 (学校 )、社会主体 (政府 )发生关系 ,具有个体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 ,即价值的多样性 ,不同主体对多样价值反映侧重不同 ,形成了价值观的多样性 ,…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国后教育价值取向问题的思考王卫东,石中英目前,教育学界对教育价值取向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指社会主体在把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客体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教育客体进行价值设定、价值预期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向或倾向。这种价值设定、预期实际上也就是一...  相似文献   

13.
教科书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工具,是历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是影响教科书编写的三个重要因素。然而,不同时代,受不同课程理念的影响,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这三个因素的制约作用也有所不同,基于此,教科书的价值取向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价值是以主体的内在尺度为特征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这一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中,客体是否按照主体的尺度满足主体需要,是否对主体的发展具有肯定的作用,这种作用和关系的表现就是价值。其价值的大小在于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大小,这里讲的主体指的是实践者、认识者,即人本身。客体指的是实践和认识的对象,这个对象既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人既可以是主体又可以是客体,如当主体(人)把自然界当作自己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时,自然界就成了人的客体,于是人可以通过对它的认识和改造使它在物的方面满足主体的需要,这就是物的价值。人也可以作为客体,即人创造价值满足个人、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从人作为价值客体的意义上说,他的价值与其他客体的价值具有某些相同点。人的这一特性决定了人不仅是价值的享受者,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法对聋哑学校三到八年级学生共93人进行亲社会价值取向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发现聋哑学生亲社会价值取向难以判断的人数很多。聋哑学生认为大多数人的亲社会价值取向,与他们自身的亲社会价值取向在移情和利己这两个取向上有明显的差别。教师对聋哑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评价较高。利他的亲社会价值取向的聋哑学生产生利他行为的比例较少。  相似文献   

16.
师生关系背后隐含着社会的经济、政治、道德、法律等多种关系。它有三个层次的基础:教育教学原本的目的和功能,是师生关系的本质性和根源性基础;教育教学主体的价值取向,是师生关系阶级性和时代性的基础;教育教学客观规律,是师生教育教学活动关系科学性的基础。任何脱离或部分脱离这三个层次基础的师生关系,都是不应当的、不稳固的。我国当代师生关系应当全面构建在这三层次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界对社区参与内涵的理解由早期的单一层次视角发展到多维度视角,但在社区参与内涵的界定上未能达成共识。学界对社区参与内涵的阐释经历了理性论、角色论和活动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对社区参与的界定差异较大、观点不一,却有四个共同之处,即社区参与的主体是社区居民,社区参与的客体是社区组织内的各种事务或者活动,社区参与的动机是公共参与精神及利益衡量,社区参与的目标取向是社区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四个共同之处是社区参与的构成要素,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界定社区参与内涵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学校德育必须努力致力于追求三个“统一”: (一)个体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在普遍联系的世界中,以人为中心,构成“人一物”系统与“人—人”系统。前者人是主体,物是客体;后者,人表现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这种统一就决定了人的价值具有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双重特性。作为主体,其价值实现表现为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对个体需要的满足与尊重,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取向催生着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萌发。它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整体性社会的存在样态,对人的内在规定有着与以往社会的不同图式,国家与社会、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发展趋势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调整其价值取向的要求。本文认为,这就是综合国家目的、社会目的和个人目的多元价值的社会主义公民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现代大学的分层与管理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学是从事知识劳动的社会机构。由于大学的组织目标与价值取向不同,现代大学已形成三种不同层次的组织: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大学层次的不同,决定了其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是不同的。充分认识大学的差异性,对于不同大学的科学定位和管理模式的选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