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省域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国家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分省发展格局的形成为省域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省级统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和加强,为省域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构筑了制度保障。由于受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省域职业教育在发展规模、经费投入、质量水平等方面呈现显著差异,给省域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带来较大挑战。文章建议从省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多样性、以人为本性和相对独立性出发,通过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和开放性的路径建设省域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强省作为一个本土性学术概念,具有历史生成性和政策导向性,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来看,提升省域高等教育竞争力是高等教育强省的本质属性。江苏省高等教育经历规模扩张、内涵建设和创新发展三个阶段,通过政策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高等教育强省建设的历史性成就。面对2035教育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总结江苏高等教育强省建设的历史经验,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思考新时代高等教育强省的路径选择,需要坚持立足本土,形成省域特色;走内涵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加强制度创新,增强治理能力;推进国际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始终聚焦提升省域高等教育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省域"双一流"建设是我国"双一流"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助推了区域发展战略落实,回应了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提升了区域国内外吸引力。通过梳理各省"双一流"建设方案,发现省域"双一流"建设政策在理性、价值、权力、利益、政治系统这五个基本要素方面呈现共性特征,在具体实施举措方面,呈现出北京规划、上海模式、江苏办法和广东方案等差异。全面统筹省域高等教育,推动省域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突出建设特色,倡导异质化发展;实施动态监测,全面保障建设质量,是进一步推进省域"双一流"建设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布局中,省域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主体,完善省域高等教育质量,打造高等教育强省已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但如何进行省域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建设,则是实现省域高等教育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它对保证区域高校服务产出质量,提高省域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必然,为遵循其内在发展逻辑,需要在制度体系上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江苏省立足省域高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及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求,在高等教育系统论视域下设计出台了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产教融合重点基地、产教融合特色学院等专项计划,从特色学院建构、专业课程内涵、实践育人基地等多个维度协同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打出了一套以产教融合为主线的政策“组合拳”,在省域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眭依凡 《江苏高教》2021,(10):12-21
大学内涵式发展是以大学办学、治校、育人的高质量高效率为目标及特征,并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存在密切联系的大学发展模式.文章在分析讨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背景,以及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与大学内涵式发展的概念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内涵式发展是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路径的结论,并从大学内涵式发展的动力、目的 及其改革要素切入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带动下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意味着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必要性。结合内生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等经济增长理论,从过度教育、有增长而无发展的“高等教育内卷化”角度阐释了高等教育规模效应及其拐点,并基于2003-2019年中国境内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本专科毕业生规模、在校生规模占地区常住人口比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拐点估计值约为0.486%、3.168%,目前中国大部分省域高等教育规模效应仍处于拐点左侧,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仍然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增长;部分省域高等教育规模效应已经趋近甚至越过拐点,标志着这些省域正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阶段,预警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高具有迫切性,释放高等教育质量红利成为重心。新发展阶段下,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应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耦合度。  相似文献   

8.
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的计算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省域均衡性要优于美国,硕士毕业生的省域均衡性有所改善,但博士毕业生的省域差异显著且更为不均衡。我国省域高校毕业生总量与人口、地区生产总值高度相关,省域硕士毕业生次之,而省域博士毕业生数量与人口不相关、与产值弱相关。使用九宫图对我国省域硕士、博士毕业生与人口和产值的关系做进一步分析和比较。建议要服务战略需求,加强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科学比较分析,建设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必然选择。在新发展格局下,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中西部高质量发展是相互促进,协同共生的。当前阻碍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质性矛盾即是缺乏在地化意识。遵循当前的“发展”主题,中西部高等教育要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重构制度体系、布局体系、目标体系、要素体系和供给体系以凸显其中西部规定性。未来中西部高等教育应在外向的政策建设的支持下,从办学理念重塑、耦合机制加固以及自主发展能力提升等内生型路径出发,以高质量的高等教育适切性回应当前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实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为此必须明确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和建设路径。经过哲学思辨发现,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必须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追求,从而具有目标明确、规范明晰、主体自觉、社会参与、过程规范、结果可测等系列特征,而激发教师创造性则是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为此,需要完善高校治理体系以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具体而言,需要通过完善教师参与治理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改革促进制度、产教融合机制和教师评价制度等机制建设,进一步夯实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1.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浙江高等教育实现由小到大,并逐步由弱向强,形成了合并重组、借力成长、扎根创新、集聚发展、民办促进、战略推动等六大省域高教治理模式。浙江高教强省建设中的困境,具有我国高教强国建设的代表性,这些问题体现在: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足、区域对高等教育建设的支撑不足、区域高等教育的自身发育程度不足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系统、战略思维,要坚持历史逻辑、现实和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并继续通过国家治理的省域实践为高等教育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省城高等教育随着以省为主、中央和省(市)两级管理模式的建立而发展迅速.由于经济、文化及教育基础等的差异,我国省城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各不相同,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省域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体系的完整性、发展的能动性、发展的半独立性、办学的开放性和省城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等五个特征.  相似文献   

13.
经济的新发展形势、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使命、新需求、新任务、新要求,要求着力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明确什么是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建设。文章围绕其中一些关键方面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整体推进省域大学特色发展,是提升省域综合竞争力、解决当前制约高等教育发展诸多问题、推进大学个体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作为一定时期省级行政区划内以推进不同层次类别大学特色发展为目标的长远规划和宏观谋划,高等教育战略管理理论为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思想、管理手段和完整的管理程序模式.整体推进省域大学特色发展的政策要点,包括充分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建立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体系、构建大学特色的承载主体、建立有利于公平竞争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有利于大学特色形成的教育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60年高等教育发展观变迁:均等化·省域化·均衡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诞生以来,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思想主导了高等教育发展观变迁。建国初始,新中国立足建立公平社会,高等教育以行政区为域实行均等化发展;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效益促使高等教育发展观发生转变,高等教育以省为域采取省域化发展;21世纪初,我国倡导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发展观拓展了公平和效率的认识视野,高等教育发展渐向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均衡方向转变,但高等教育均衡化的内涵,不是公平与效率两者的简单平衡,而是省域之间的高等教育相互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强省的内涵具有"名词"、"动词"、"动词+名词匹配"三重意义的理解,内涵意蕴不同,则高等教育强省的参照系也是多维的。自2010年安徽省正式推进高等教育强省建设方略、实施"双百"发展方针以来,普通高校数、在校普通本专科生数等指标名列前十强,毛入学率已超全国均值,初步成效明显。今后,重任在肩的安徽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至少应在以下三大领域发力:顶层设计——进一步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彰显省域应用性高等教育体系;长远规划——以高等教育强省建设为龙头,引领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基本实现;近期行动——以地方高水平大学分类推进为突破口,强力推进高教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17.
省域高等教育系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重要组织支撑和新的发展力量。它在高等教育地方化时期得到有效培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快速成长,在目前的高等教育现代化阶段走向成熟。省域高等教育系统的成长得益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制度设计、以精英为中心的议程设置方式和决策逻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以及高等学校竞争式的发展方式。省域高等教育系统通过争取政策试点、学习借鉴同行以及内部自主创新等行动路径,彰显了其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省域高等教育系统的崛起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发展价值,但也导致省际高等教育非平衡化等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省域高等教育宏观结构布局调整的基本思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影响省域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的基本因素,笔者提出省域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的基本思路:以发挥高等教育规划的宏观调控功能、引导省域内高等学校合理分层定位为基础,促进各类高等教育协调发展;以通过重点建设、打造省域高等学校顶尖水准为引领,辐射和带动其他层次高等学校共同发展;以建立省域高等学校战略合作联盟和以科类结构调整带动省域高等学校宏观布局合理化为辅助,提升省域内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各个省份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着差异.从人才培养的层次、类型、学科专业结构三个方面对省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研究进行阐述,认为省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可概括为4个方面: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完善管理体制,指导高校合理定位;调整人才培养层次;调整科类、专业结构,适应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20.
多样性是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高校分类发展是实现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基本途径。虽然国内外在高教体系建设、高校分类框架等方面已有众多的研究和实践,但高校分类问题依然制约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高校分类发展则是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从人才培养入手,结合创新—产业—产品链条,兼顾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将高校分为“理论型”“工程型”“应用型”“职业型”基本类别。教育评价应结合共性标准、核心差异和创新需要,引导高校扎根中国大地创特色、重内涵、上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