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基于建构主义的ID3模型体现了当代最新教学观念,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它把学习者的认知作用提升到了关键地位,有利于发挥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认知负荷理论倡导教学设计应注意控制学习者工作记忆中的认知负荷,促进图式的构建和自动化运行。建立在认知负荷理论基础上的4C/ID模型是一种整体性的教学设计方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学习的迁移。在4C/ID模型的指导下,基于真实情境的科学课程设计路径包括:分析课程材料与学情,明确认知负荷程度,围绕模型基本要素整体设计单元教学活动,基于模型细化课堂教学活动。研究选取的真实情境来自社会性科学议题,为将社会性科学议题整合到科学课堂中提供了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3.
学习者模型是自适应学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学习者模型往往是封闭的,学习者无法知晓模型的具体内容。文章从学习者模型内容开放的视角,设计了能够表征学习者认知状态和知识结构并推送学习路径与学习同伴的开放学习者模型——学习认知地图。基于学习元平台,文章从认知状态评测、知识结构计算和可视化呈现三个方面对学习认知地图的构建过程进行了阐述。之后,文章将构建的学习认知地图应用于中学信息技术课堂,实践结果表明:学习认知地图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学生对具有学习认知地图支持的在线学习方式满意度更高。文章设计并检验了作为一种开放学习者模型实践样态的学习认知地图的效果,以期为开放学习者模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提出以ID3模型为理论依据,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实施“创新性”教学设计,并给出了教学设计的具体过程和进行创新教育应注意的问题,以实现在物理课程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培养学习者的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智慧教室中的教学互动实践因离身认知观的限制仍停留在传统课堂水平,将具身认知理论引入互动教学模式,实现高水平课堂教学互动。依据智慧教室中教学互动设计贯一性、内容生成性、过程动态性、内容体验性原则,重构互动教学过程,构建基于具身认知的智慧教室课堂互动教学模式。该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即时性认知、结构化反思和反思性实践3部分,形成实践中获取认知、认知中进行反思、反思中进行实践的动态循环,智慧教室则提供技术支持以促进学习者的高效互动。该模式有利于引导和帮助学习者开展高效的互动教学,促进学习者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主体性成长。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提出以ID3模型为理论依据,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实施"创新性"教学设计,并给出了教学设计的具体过程和进行创新教育应注意的问题,以实现在物理课程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培养学习者的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素敏 《海外英语》2012,(3):266-267
注意是二语习得的重要机制之一,在语言输入输出的认知过程中起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有利于学习者中介语的发展和语言输出质量的提升。在输入输出加工过程中,各种认知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学习者的注意,基于此,笔者还探讨了四种提升学习者注意的教学手段,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注意机制对于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倪子元  梁旭 《中学物理》2023,(17):14-18
人脑具有自己的特点,好的教学设计一定是符合人脑特点的.文章从脑科学和认知心理学视角阐述了人脑特点,分析了这些特点对教学的启示.具有学生立场是成熟教师的特征,认识人脑特点,有利于教师理性认识“学习者大脑”,为教师真正建立“不同层次与个性的学生学习模型”奠定基础和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9.
李娟  穆肃 《远程教育杂志》2006,(2):36-38,60
学习内容设计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分支。尤其对于远程学习,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成就。目前大量网络课程的内容设计主要偏向于内容的呈现方式。本文将以认知风格理论为指导,依据学习者不同的认知风格特征,重点探讨网络课程内容组织方式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邓捷 《三明学院学报》2009,26(3):344-348
认知负荷理论(CLT)认为"学习者承受的认知负荷总量不超过其个体所能承受的认知负荷总量".因此,在舞蹈教学动作表征过程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遵从认知负荷理论的指导.基于认知负荷理论指导下的舞蹈教学动作表征,有利于学习者对舞蹈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意义建构,可以促进学习者学习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深入开展,如何提高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就成了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是提高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根本所在。本文从自我调控的概念出发,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学习者自我调控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指导原则,对网络环境下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模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从兴趣入手,探讨了如何寻找学生阅读的兴奋点,变换教学方式手段,挖掘阅读文本中的“美点”,进行想象思维训练,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消遣性阅读等几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任务型教学是当今外语教学提倡的一种教学途径,与之相一致的测试模式也应基于任务。任务型测试的核心是任务,目的是考察学习者运用目的语交际的能力。任务的设计应具有真实性,交际性与真实性是任务型语言测试设计与评价要考虑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4.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is a new teaching method.?"Task"is a special term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it's different from language exercise.It has its specific features,forms and teaching steps.There are varieties of tasks in English teaching,but the focus of every task is on solving a communicative problem,?which has some connections with a real world of learners'lives and learning experience,and which can arouse learners'interest,participation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The development of process of TBLT represents a change of focus a revolution in syllabus design.It starts from the learners'needs and emphasizes learning language by doing things.The basic principles for task-based syllabus design are authenticity,form-function integration and task dependency.The aim of this project is to introduce TBLT and it also seeks to carry out the method of TBLT in English classes.  相似文献   

15.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而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能力。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时对偏误的判断和纠错缘由的测试,以及笔者的教学实践,说明培养学生汉语语感应成为汉语教学的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教育学范畴考察教学目标,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均应体现“能力本位”精神,即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核心。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对知识掌握的教学目标具有统摄关系和包容关系。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加上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可以使受教育者在人格特质上升华,即人的主体性的生成,实现从工具人向主体人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18.
智慧学习时代对学习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数字化学习资源难以满足学习需要,随着3D技术不断发展,将3D教学微视频资源应用到智慧学习中,可满足学习者的高沉浸式、个性化学习需求。对3D教学微视频资源内涵及其智慧学习可供性进行了详细解读,并针对其具体开发工具、设计原则、创作方式以及创作流程进行说明,为3D教育微视频资源设计提供一定参考,以期支持学习者的智慧学习,促进学习者思维及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9.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教育部批准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通过改革,构建基于现代远程条件下的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根据现代远程教育理论,结合内蒙古地区实际、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以目标为本、规格为限、学生为中心,提出了"目标引导四维互动五学共促模式",即内蒙古电大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20.
Although there are numerous models to practive instructional design (ID), few instructional models to teach instructional design have been documented. This article documents a five-year study of two instructors who collaborated on formally studying their teaching of a master's level instructional design course. A reflexive instructional approach was used, in which the teachers examined their teaching while students were being prompted to reflect on their learning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through a course-long ID project. In this article we summarize our views on learning, teaching,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A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ramework from developmental research (Richey & Nelson, 1996) was used to describe our teaching in terms of the design decisions, model implementation, and model evaluation across six deliveries of the ID course from 1994–19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