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们以抽击的基本站姿为研究对象.看看哪些错误会经常出现.为什么那样的姿势是错误的,应该怎样去改正。如果你感觉自己的站姿存在问题.不用担心,即使是没有任何基础的初学者.只要甩掉错误习惯,就能很快进步。但是.如果你无法抛弃那些错误习惯.则很难进步。  相似文献   

2.
肌力平衡是影响运动表现的关键因素。梳理肌力平衡相关研究,归纳肌力平衡的概念和内涵,从动作控制的角度探讨其内在机制,并探索在运动损伤检测及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结论:1)肌力平衡是机体为适应内、外部刺激,神经肌肉系统高效维持静态姿势和以最佳模式完成动态动作的能力,解剖结构、生物力学特性及生理功能是维持肌力平衡的内在机制;2)肌力平衡是高效完成动作控制的关键,肌力失衡是动作模式受损的诱因;3)运用等速肌力、力量及跳跃动作测试评估肌力平衡可以预测损伤风险;4)通过单侧力量训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及核心区训练可有效改善运动中的肌力平衡。亟待探究不同项目运动员肌力平衡与运动损伤、动作模式及不同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基于肌力平衡探究特定运动技术的肌肉工作机制,挖掘肌力平衡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核心力量训练越来越引起重视,核心力量是花样游泳基本姿势和动作的控制因素,对稳定脊柱、骨盆,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协调平衡,提高花样游泳运动员的速度,力度,水位和表现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主要是针对躯干深层小肌肉,在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各种负荷的训练.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旋转性练习对武术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实验采用了BSR-1型人体平衡能力检测仪,分别对实验组武术运动员和对照组武术运动员进行了实验前组间六种姿势的平衡能力指标对比、实验后组间六种姿势的平衡能力指标对比、实验后自身六种姿势的平衡能力指标对比,并以此证明旋转性练习对武术运动员平衡能力提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核心力量训练对提升田径运动员的平衡功能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增强脊柱稳定性和腹部、腰部肌肉力量,核心力量训练显著提升了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使其更容易维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同时,核心力量训练增强了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助力其在静态姿势中保持平衡。在动态平衡方面,核心力量训练通过提升身体的抗旋转能力、肢体协调性以及反应速度,帮助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更好地控制平衡,并能迅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相似文献   

6.
核心力量在竞技健美中起着保持姿势、控制平衡,预防损伤等作用,练习方法多样,通过对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健美操中的应用分析,以期为竞技健美操的训练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背包影响青少年平衡能力、身体姿势及步态的研究成果。研究认为,目前学者们对背包影响青少年平衡、身体姿势及步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背包不同载荷对其的影响,对不同负重位置及不同背包方式影响青少年平衡、身体姿势和步态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国内学者在背包对以上3方面的影响研究却是少之又少,提示学者们对此方向可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为人们合理背包和防治防止防止背包给人体带来的损伤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动静态平衡仪对20名体操运动员进行姿势平衡中的感觉相互作用的评估。结果发现: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三个感觉系统对维持平衡的作用不同,体操运动员在维持平衡的过程中前庭功能和视觉都起主要作用;平衡中枢对感觉信息具有复杂的整合调节作用;运动员所应用的感觉信息和取得平衡的策略有较大的个体差异。结论:体操运动员在进行平衡能力的专项练习时,应重视视觉和前庭功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滑跑姿势… 直道滑行的滑跑姿势 1高滑行姿势 练习方法:速度轮滑采用特殊姿势进行练习和比赛,为了在滑行过程中保持身体平衡,减小空气阻力.一般在练习和比赛过程中采用上体前倾,两腿弯曲,背手或摆臂的滑跑姿势。  相似文献   

10.
<正>身体姿态主要包括坐姿、站姿和走姿。身体姿态会对身体骨骼的生长及视力产生影响。少年儿童骨内钙盐较少,骨质较有弹性,并易弯曲,预防与及时对不良身体姿态进行纠正,对少年儿童的身体发展尤为重要。一、注意端正身体姿势平时不论站立、行走,胸部自然挺直,两肩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双组实验前后对照的方式,探讨振动力量训练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的动静态及专项核心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周振动训练后,俯桥测试指标对照组男性比实验前显著提高,p <0.05,女性无差异;实验组男、女比实验前均显著提高,p <0.01.单平衡盘和双平衡盘显著提高(p <0.05,p<0.01),单平衡盘男女分别提高8.09 ±4.21s和9.96±3.74s,提高10% ~15%;双平衡盘提高10.99±3.42s和9.78±2.54s,双平衡盘成绩24%,双平衡盘好于单平衡盘.实验组站姿控尖子提高20.21%,双底座托尖子提高35.32%,双底座托尖子的振动效果好于站姿控尖子,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p<0.01).振动力量训练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核心稳定性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研究形成的结论对于丰富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晨 《精武》2014,(4):20-21
跆拳道运动专顶平衡能力是指在跆拳道运动中,运动员为了提高击打效果,在即使身体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下,仍能迅速、准确、协调的控制身体姿势并完成击打动作或躲闪防守动作的能力。它是发展和完善运动技术,提高跆拳道运动员协调能力及比赛成绩的基础能力。本论文通过对平衡能力的作用及训练手段的研究,希望能使教练员和运动员更加重视平衡能力的训练,同时对有效指导教练员科学的训练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核心力量是花样游泳基本姿势和动作的控制因素,对稳定脊柱、骨盆,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协调平衡,提高花样游泳运动员的速度、力度、水位等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由于花样游泳运动是非周期性项目,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主要是针对躯干深层小肌肉,在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各种负荷的训练。围绕花样游泳项目专项体能构成要素,提出核心训练的基本思路,建议在初始诊断的基础上,划分训练周期,筛选训练方法和确定负荷趋势,注重运动员个体化。  相似文献   

14.
在标枪运动的助跑、交叉步、最后用力三个阶段中,正确的身体姿势和用力顺序的建立和保持是平衡和控制身体重心的基础。理想的身体姿势是垂直旋转时髋部不发生旋转,面对助跑方向。为了帮助运动员在最后用力的进程中打开并伸直投掷臂(肩),胸部必须抬高。头部在身体旋转中应首先保持正直,随后向投掷方向略微转动。运动员必须以这种姿势进行跑和投掷。实施一种有效的持枪助跑技术对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用力顺序很重要。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身体姿势用力顺序和助跑中身体重心位置将会导致一种无效的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15.
资势与健康     
人体的姿势表现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与健康状况,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正确的体姿很有必要。而这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特别是正在发育中的年轻人,如不养成良好、正确的走姿、坐姿、站姿与卧姿,到了一定年龄,就会出现诸如肩酸、腰痛等种种症状,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静立平衡COP晃动参数能有效反应老年人姿势控制能力,但老年人跌倒风险的敏感预测指标并不确定,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对34名65岁以上老年女性的跌倒史和跌倒风险指数与其静立平衡COP晃动速度和距离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认为: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女性,静立平衡测试中,COP在单脚站立的左右晃动(速度和位移)和Tandem步站立的前后晃动(速度和位移)能有效评价老年女性的平衡能力、预测跌倒风险;一定难度站立姿势的静立平衡测试更有利于评价普通健康老年女性的平衡能力、预测跌倒。  相似文献   

17.
运用IsoMed2000等动测试系统和METITUR平衡测试系统,对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优秀男子运动员进行60°/s、240°/s速度下髋关节、膝关节肌力的等动测试和不同站姿下的静态平衡能力测试,再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究下肢肌力、静态平衡指标的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的相关性,旨在了解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下肢肌力和静态平衡能力的特点,并探讨下肢肌力与平衡能力之间的关系,为运动员进行力量及平衡训练和运动员选材提供科学依据及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和整理运动疲劳对人体姿势控制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结果显示,全身运动和局部运动疲劳影响人体姿势控制能力的生理学机制是不同的。全身运动比局部运动造成更多的生理指标变化,并更显著的影响与姿势控制有关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局部运动对姿势控制的影响根据运动参数、测试形式、被试特征及完成测试时的生理状况的不同而不同。伸肌和下肢肌肉的疲劳比屈肌和上肢肌肉的疲劳对姿势控制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田径运动无论发展到何等高难、复杂,其动作技术都是以人体基本技能姿势为基础设计的,如人体的直立姿势、行走、奔跑和跳跃的基本姿势及利用双手做悬垂支撑。操持器械和投掷物体的基本姿势等。在这些基本技能姿势中身体部位在运动中的相互关系和维持平衡的方式,可以通称为“人体自然姿势”。在田径教学中顺应人体自然姿势能使运动技术尽快早日形成,如违背人体自然姿势往往形成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所以,我们在田径教学中要遵循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原理,运用人体自然姿势中身体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作指导,以求达到提高教学效益之…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演练的全部过程,就是阴阳互换,虚实不断变化的过程。做到虚实分明,首先要在身体松沉、动作连贯圆活的状态下,维持身体重心的平衡稳定,做到下盘稳固,转换灵活。下肢每个步法的形成,一个姿势与下一个姿势的衔接,位置和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