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二元对立到多元综合——教育社会学方法论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方法论是影响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教育社会学方法论一直存在着自然科学取向与人文科学取向、规范性研究与证验性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和谐论取向与冲突论取向、演绎性模式与解释性模式、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多方面的二元对立特征。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教育社会学学科的发展,教育社会学方法论正走向多元综合,现代教育社会学研究只有以多元综合的方法论为指导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结构与行动"是社会学经典的二元对立难题,教育社会学发展过程也存在"结构与行动"维度的分歧。从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历史来看,结构功能论、冲突论和解释论、批判教育学分别呈现出"强结构-弱行动"倾向和"强行动-弱结构"倾向,表现为教育社会学发展过程中"结构与行动"维度的理论分歧。随着学科的发展和教育问题的日益复杂,融合"结构与行动"的研究取向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当代教育社会学研究趋向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学研究视角从宏观到微观的转换,当代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重心也从过去的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的社会功能等宏观课题转向学较以及班级中的一系列微观课题,其中班级的社会学研究、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以及课程的社会学研究就构成了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当代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三大热点。  相似文献   

4.
董泽芳、胡春光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撰文指出,纵观教育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与其说是人们探寻从社会学视野解释教育现象的过程,不如说是在研究方法论上不断改进与完善的过程。受社会学方法论的影响,传统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在方法论上长期存在着自然科学取向与人文科学取向。  相似文献   

5.
正如社会分层,在班级这个特殊的小社会中同样存在学生地位的分化.在同一个班级中,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学生享有着不同的班级教育资源.关注教育活动的实质,分析学生班级内社会生活的实际境遇,可以为学生学校教育成败做出更好的解释.另一方面,也能够使教育者认识班级社会的实质,并结合不同班级社会地位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更加科学的教育和输导,以促进教育过程的平等.  相似文献   

6.
教育社会学按照人们对现行教育制度和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而将其理论体系总体上划分为三大块:社会传递理论、社会改造理论、解释论。社会传递理论着眼于文化的传递和复制,研究教育如何在文化复制的过程中发挥其社会功能,功能论、冲突论等属于此体系:解释论关注行动者在人际互动中的社会意义,强调微观层面上的描述性的、非量化研究,它是沟通传递理论与改造理论的桥梁;社会改造论则注目于对现行社会和文  相似文献   

7.
试论解释论之学校功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兴起的解释论,是对以功能论和冲突论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社会理论的挑战。它关注教育社会学微观领域的研究,使社会学的理论观点进行了课程编制、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等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从而既推动了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入开展,又促进了社会学理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教育社会学自20世纪初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后,尤其是自5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并形成了各种学派。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与学校课程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有些学派如教育知识社会学和课程社会学本身就是以学校课程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的。事实上,教育社会学的三大流派——结构功能学派、冲突学派、解释学派都从不同的视角透析了学校课程,并提出一些令人思索的问题。 一、课程的定义 一般来说,在一所学校或一个班级中,如果没有应该教和应该学的东西的话,这个学校或班级就  相似文献   

9.
受哲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的影响,教学论开始关注教学语言,但这种影响来得晚,步子也不那么快。我们的教学论研究继承理性思考的方式,按照“教学目的、任务、内容、方法、原则”的路子前行,表现出“应然”的研究取向。随着社会学的发展,尤其是教育社会学的研究的深入,教学论采取社会学的“实然”研究取向,把学校、课堂等看作“小社会”,对实际存在的教学“事件”开始做综合性的研究。对教学语言的认识从方法论意义上的工具论扩展到存在论意义上的本体说,以及后现代哲学思潮的雀起,使得教学语言的批判分析也凸显出来。对教学语言的研究,从“应然”走向“实然”,呈现出多种取向,正在一步一步地深化,反映教学论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0.
以"学校"和"班级"为考察单元,构造六变量研究模式,并用变量模式来观察、分析、解释中学教育过程.分析了2003年云南省高考情况.通过调研云南省与上海市部分高中的教学、管理、评价等基本情况,对云南省与上海市中学教育的六个变量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变量模式中校长变量、教师变量、学生变量、过程变量、环境变量的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学校分层建设,班级分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