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牛胜霞 《现代语文》2014,(12):85-86
中学语文的快乐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快乐体验,这是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导向。尤其是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习效率容易受个人情绪的影响,所以需要语文教师通过“快乐教学”的方式,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2.
当前教学注重培养的学生语文能力,而且语文是所有学科中的基础科目。因此,语文教学应当作为重中之重,应当切实抓好。但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是否真正担起了这份“职责”呢?我认为情况并不乐观。下面,我结合自己从教的经历、体验谈一下自己对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端、解决的办法等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常把外界事物、情境所引起的"我"的内心感受、体味或亲身的经历,称之为体验.体验教学是中学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然而,现有中学语文教学仍然教学效率低、效果差,教师感到越来越难教,学生感到越来越难学.究其原因是体验教学缺失,本文分析了原因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科学主义倾向与教学的主体性缺失以及教学的智慧性、审美性迷失,因此,提出了必须实现中学语文体验教学即实现语文教学的亲历性,创造性,过程性,审美性和差异性等策略.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理应且必须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写作,知识积累是前提,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也是基础,只有积累了足够数量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素材,学生本身的情感体验才得以丰富和敏锐!情感体验的丰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再加之教师的合理引导和有效的多元评价,让学生的写作步入“自由”且“规范”的理想轨道。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中的“语文味”是什么?我认为,语文课中的“语文味”是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等,让学生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1.读出“语文味”中学语文教学中,受教学目标更多指向阅读理解的影响,诵读开始减少,但是,诵读不应该被遗忘。  相似文献   

6.
体验教学是我国中学课程的教学理念。但是,当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众多问题,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差,不仅授课老师感觉越来越难教,同时学生也感觉到越来越难学,究其原因,是因为体验教学的缺失。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分析了解体验教学的内涵,认清中学语文体验教学缺失的表现和弊端,找出体验教学缺失的原因,着力思考解决中学语文体验教学缺失的对策,努力实现体验教学的亲历性、创造性、过程性、审美性和差异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教师要和学生拉近关系,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通常认为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教学,但是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之余也要培养学生的素质。比如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有巨大优势的。纵观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情感教育素材,课本里蕴藏着大量的情感事件。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将会达到显著的效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在力,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笔者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谈一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8.
时代呼唤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学语文体验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新教改中的重要内容。实施体验教学,就要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寻找与文本的结合点;重视现有积累,在积累中丰富体验;善于抓住文本突破口、传情点,以情体味文本;开展丰富的课堂体验活动,发展学生个性体验;发展中学语文教师的体验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大多是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具有的内隐形和多义性等决定了语文教学要特别鼓励学生自主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当然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也并非是可以让学生任意发挥,而不注意文本本身.任何的“独特性”都应该是在一定的前提下进行的。进而注意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性格。因此.语文教学应该也必须注重对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和尊重事实的性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许映桐 《陕西教育》2005,(12):29-29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积极提倡在情感体验中学语文。这不仅是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而且是落实“新课标”的一项操作性实践。  相似文献   

11.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指导和引领作用,教学目标能通过实际的课堂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结构在教学目标指向学生内外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表现为关键知识、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等三个方面,并以遵循核心素养的内在诉求,遵循学科教学的特性,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及回归育人的根本为逻辑依据。在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表述时需要基于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根本指向;关注内容选取,聚焦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凸显学生本位,以学生为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关注目标评估,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主旨。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教学形式单一化,尝试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提升识字效率。教师应结合游戏让学生展开思考,联系生活设置语境,展开对比使学生发现规律,利用课外实践使学生学以致用等,让识字教学变得更为多元化,提升学生识字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小学数学课堂融入了更多的生命力和活力,其也成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教学工具。教师应该重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创设多姿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音乐素养对中职学生创新性学习和今后岗位工作创造性发展皆具有强劲的助力作用。中职教育阶段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应根据中职生特点和教学实际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音乐素养不断提升。从关注个体发展、拓展音乐风格教学、鉴赏音乐作品情感基调、加强师生互动以及丰富音乐鉴赏活动等五个方面探究培养中职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策略,旨在全面提升中职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中职学生音乐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阅读测试评价是语文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全面考核、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作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阅读测试评价应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为导向,以达到考核、评价学生的语言构建、重组和运用等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教师只有掌握了“考什么”和“怎么考”,才能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根据多年来的教学活动和阅读测试命题经验,总结出“四位一体”命题方法:好的阅读测试评价命题应融入主题性、时代性、人文性和发展性,四位一体、精准命题,全面检验并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吴婷婷 《天津教育》2021,(4):103-104,107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下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展开建模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掌握有效的生物学习方法,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终生教育,使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加强建模教学的应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才能对学生的生物学习进行正面的引导,推动生物教学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应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促进英语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实施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才能真正达到促进学生成长的效果。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数学学习对于他们确实存在不小的难度。而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学生喜爱的魔术元素,可以有效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在魔法教学中加深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更好地掌握数学思想规律,提高其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着眼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视角,针对中学物理"力的分解",教师应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体验创设生活化的实验情境,融合真实情境问题,促使学生合作探究、深度学习,通过实验和理论探究,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增强基于证据进行科学推理、科学论证的意识,让学生经历力的分解概念的建立和分解规律的发现过程,形成物理观念,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发展科学思维,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何静 《成才之路》2020,(2):62-63
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高中英语教师要立足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开展英语词汇教学,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词汇及英语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该创设英语语境,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利用思维导图,深化学生的理解;开展词块教学,拓展与延伸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