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职教育文化的反思与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极其重要的建设领域和内在体现,高职教育文化建设既是创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也是高职教育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需要从高职教育类型属性与高职教育现实矛盾中去思索、定位高职教育文化,进而从时间、空间及主体三个维度进行高职教育文化建构。一、文化定位——高职教育属性视域高职教育文化建构需要关照高职教育本体,即从高职教育属性中去追问。只有从高职教育本体属性出发,才可以把形式上的高职教育办成内容上的高职教育,才可以真正回归到高职教育的本真,才可以真正肩负起高职教育文化使命,才可以得  相似文献   

2.
教育信息化与高职教育变革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信息化是高职教育变革的巨大推动力,高职教育面临信息化变革的时代和机遇。通过分析教育信息化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和对高职教育变革的作用,本文提出创新高职教育模式、高职教育流程再造和创建开放型、现代化高职教育新体系的变革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职学报是现代高职教育思想的孵化器,展示现代高职教育思想理论水平的窗口,引导人们接受现代高职教育思想的舆论工具。当高职教育进入公众视野,成为有争议性的社会话题时,高职学报理应把握高职教育正确舆论导向,掌握高职改革话语权,建设包容、理性的舆论环境,充分发挥高职学报在现代高职教育观念建设中的积极舆论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产生是产业升级、教育民主化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三大动力作用的结果.依据国际高等教育分类标准,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就是本科层次高职教育.发展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问题主要是:对职业教育的社会偏见、专科高职与本科高职衔接的受限、教育分类标准问题.对策:通过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增强社会对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认同,建立专科高职毕业生升入本科高职的顺畅通道,科学设计专科高职与本科高职的比例结构,适时调整政策,加强高职本科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5.
本质、内涵、路向:高职教育文化发展的三个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发展从深层次来讲是高职教育文化的发展。目前,高职教育文化没有形成是制约我国高职教育质量不高与特色不鲜明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着重探讨了高职教育文化的本质诉求、高职教育文化内涵的具体形态及高职教育文化建构的路向等问题,旨在推动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政策演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教育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教育政策环境。我国高职教育政策提出后,不断进行改革引领高职教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现阶段高职教育政策已经趋于稳定,重在关注高职教育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高职教育区域宏观失衡明显,应通过完善高职教育法规政策,促进高职教育权利公平;制定高职教育发展规划,促进高职教育机会均等;加大高职教育管理保障,促进高职教育制度均衡,从宏观上充分实现甘肃省高职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是衡量高职教育发展速度与规模效应的重要指标,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职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的支撑。文章引入圈层结构理论的研究新视角,基于高职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的基本内涵,以职普融通生态体系构建机制理顺、产教融合发展动力机制激活、高职教育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机制推进、科教融汇支撑机制优化为高职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内生基础保障,以深化高职教育资源整合、畅通高职教育界面传递、改善高职教育环境建设、提升高职教育单元协作为高职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运行调控条件,以高职教育经济环境承载力增强体系、文化环境承载力提升体系、科技环境承载力促发体系、政治环境承载力稳定体系为高职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外在约束系统,构建了高职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圈层体系理论框架,为我国高职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育发展目标和方向,受到教育政策导向作用的影响.明确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导向,对当前高职教育发展具体定位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提升当前高职教育发展质量和水平,缓解当前高职教育的困境,引导我国高职教育归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主要缺陷是对人文精神的忽视。高职教育只见"技术"不见人,致使高职院校人文精神贫乏,师生人文素质下降,从而危及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要发展就应贯彻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在高职院校有其特殊的价值,在高职院校进行人文教育有其必要性。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探讨了在高职院校进行人文教育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必须服务地方经济,必须确立能力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在探索能力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中,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出了“三体系、两渗透、一监控”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与专科的主要边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本科与高职专科同属于高等职业教育,考察二者的主要边界应该以它们的培养目标为起点。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培养面向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而,高职本科人才的知识结构具有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双重特征,而高职专科的人才知识结构则相对突出知识的够用与操作的技能性。为此,它们在人才规格、专业开发、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等四个主要因素上存在一定的边界。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结合促进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应用性技术、管理人才的直接有效途径之一,也是高职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影响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途径之一。在现有的教育资源条件下,可从社会和高职院校两个层面进行积极地努力和探索,真正地落实产学研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国际职教理论的比较,分析我国高职教育培养模式,阐明高职教育理论比较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探索有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教育创新推动创新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热点。本文以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为例,提出了地方综合性大学要结合地方优势资源创建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地方优势资源在设计培养目标、优化培养内容、探索培养途径等方面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层价值。创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坚持地方支持、学科支撑、学生主体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6.
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将工学结合确定为当前和今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成为高职院校开展内涵建设的重要途径.文章从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从校企深度合作、实训环境、教学模式、政策制度四个方面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1.0+X+Y”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创新性地实施"1.0+X+Y"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以突出职业技能为标准的课程体系和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了兼职"双师型"师资人才库,对全面提升该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我院路桥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改革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在企业、学校、学生三个利益主体共赢的原则下实施从"5 1"到"1 2 1"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历程,通过比较分析,讨论不同模式的发展进步及特点,进而探讨"2 1"模式的深化改革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动态教学的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着挑战,需要从教与学各要素的动态稳定关系及其结构构建基于动态教学的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论培养"人文主义"的外语人才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文主义的外语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出发,通过对中澳双方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对比,结合当今中国英语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从培养怎样的“能力”,发展为培养怎样的“人”,即如何在英语教学上体现“人文主义”的外语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