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为了探讨水胶比和碎石体积取代率对次轻页岩陶粒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LC20最佳配合比,然后再通过不同水胶比(0.30、0.35、0.40)和不同碎石体积取代率rg(0、10%、20%、30%、40%、50%)进行试验,并通过干表观密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拉强度、比强度和折压比,以及断截面破坏形态,探讨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碎石取代率为30%,水胶比为0.30时,次轻页岩陶粒混凝土的上述各项指标除折压比外均为最优,并能同步提高强度和韧性,而且还可以有效弥补页岩陶粒产量有限、价格较高和施工性能较差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水泥胶砂的力学性能,提出在水泥胶砂中掺加外加剂的方法,通过在水泥胶砂中单掺引气剂、复掺引气剂与减水剂两种途径,进行水泥胶砂抗折强度检测试验,对比确定水泥胶砂力学性能最优的引气剂型号及其最佳掺量.结果表明:引气剂与减水剂复掺时水泥胶砂的抗折强度明显大于引气剂单掺时水泥胶砂的抗折强度,2#引气剂最能满足水泥胶砂抗折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不同掺量的水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硫酸钠作为碱激发剂,激发粉煤灰胶凝材料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30%-40%的水泥、2.5%的Ca(OH)2和2.0%Na2SO4复掺后,粉煤灰试块28d的抗折,抗压强度均能达到全掺水泥基准砂浆的相同龄期强度.本研究应用于工程,可减少水泥熟料的掺入,降低混凝土的配制成本.  相似文献   

4.
目的:高温干热养护工艺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力学强度及收缩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不同的高温养护温度和时间分析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收缩和微观结构,探索高温干热养护环境提升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的机理,并讨论外部环境湿度对材料收缩变形的影响。创新点:1.通过调整不同养护工艺参数,大幅度提升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早期强度;2.建立试验模型,成功模拟适应性冲压工艺过程。方法:1.通过实验分析,研究不同养护温度和养护时间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强度的影响(表4);2.通过设计不同的养护湿度(50%和90%),构建后期养护环境与材料干燥收缩之间的关系,得到适应性的后期养护参数(表5);3.通过与已有研究的分析对比,提出适用于工程实际的高温干热养护工艺参数,并得出后期高湿度养护降低活性粉末混凝土收缩的微观机理(图7)。结论:1.通过调整高温养护的温度和养护时间可以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强度产生影响。2.试件在经历高温养护后再进行高湿度养护可以有效降低材料的后期干燥收缩。3.材料界面过渡区在高温养护条件下变得更加密实;在高温环境下生成托勃莫来石或硬硅钙石是材料获得较高强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运用SY5声波仪及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壁画地仗土沙比按4:1、7:3、3:2、1:1、2:3、3:7、1:4之间变动,麻刀含量由1%、1.5%、2%、2.5%、3%之间变动制作的壁画地仗模拟试块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地仗的抗折、抗压强度与波速、收缩率之间成正比关系.土沙比例由4:1至3:7变化时,其收缩率降低,密度减小,波速减小,而相应的抗折、抗压强度亦随之降低.地仗土沙比为1:4时,干燥时膨胀,密度增大,会导致其波速减小、抗折强度减小,抗压强度增大.在地仗由潮湿变为干燥的过程中,土沙比例不同,会产生收缩应力和膨胀应力两种不同性质的力,从而会对壁画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对花岗岩石粉混凝土抗冻性问题,制备尺寸为100 mm的立方体混凝土试件,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分别测定未冻融和冻融循环25、50、75、100、125和150次时花岗岩石粉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率和动弹性模量,得到主要结果如下:花岗岩石粉混凝土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与冻融循环次数分别呈负相关、正相关、负相关;冻融循环150次时,编号为S52C10试件抗压强度与其冻融前。抗压强度比值、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分别为66.0%、1.81%和66.9%;试验表明当花岗岩石粉掺量在0%~20%范围时,掺量为10%的花岗岩石粉混凝土抵抗冻融破坏能力最强,试验结果可以为花岗岩石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原状磷石膏、水泥、偏高岭土等为主要原料,磷酸或乙酸为激发剂,制备了酸激发磷石膏胶凝材料并探究其基本物理力学性能,研究了酸激发剂的种类及掺量对胶凝材料抗压性能和抗折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磷石膏、偏高岭土、水泥的质量比为45∶15∶40,掺加量为1-5%的磷酸或乙酸,制备的胶凝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压抗折性能;掺加量为4%的磷酸制备的胶凝材料28天龄期的抗压强度达到了30.97MPa,抗折强度3.64 MPa;掺加量为4%的乙酸制备的胶凝材料28天龄期的抗压强度19.03MPa,抗折强度达到了4.08 MPa;在自然养护条件下,磷酸激发的磷石膏胶凝材料的激发效果优于乙酸。  相似文献   

8.
分别通过对3个不同水灰比(0.25,0.30,0.35)和4个不同养护温度(10℃,20℃,30℃,40℃)条件下28d龄期内水泥胶砂自收缩的测定,揭示了水泥胶砂自收缩与养护温度之间的依存关系,为高强混凝土自收缩温度依存性的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得出同一水灰比的胶砂,随着养护温度的升高,早龄期自收缩速率加快,自收缩量明显增大;随着水灰比的降低,自收缩量显著增大等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耐碱玻璃纤维对泡沫混凝土各项性能的影响,在泡沫混凝土中掺入体积率为0、0.4%、0.8%、1.2%、1.6%的耐碱玻璃纤维,研究泡沫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发展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耐碱玻璃纤维掺量的提高,泡沫混凝土的吸水率、吸湿率、早期收缩应变、导热系数降低,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拉压比均提高,但纤维掺量高于1.2%时,吸水率提高,抗压强度降低。综合考虑纤维对泡沫混凝土各项性能的影响,建议耐碱玻璃纤维最优掺量为体积率1.2%。  相似文献   

10.
冻融是混凝土结构随季节变化所必须经历的阶段,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混凝土的表观特征和强度将发生退变.采用冻融次数为0、30、50、70、100次,对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分析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表面特征和强度劣化趋势,发现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普通混凝土与补偿收缩混凝土相比,表面破坏更严重,混凝土抗压和抗折强度呈现下降趋势.冻融100次后,普通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分别下降35.2%和44.1%,而补偿收缩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分别下降30.3%和35.3%,说明适当掺入膨胀剂对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混凝土冻融环境下强度的退化.  相似文献   

11.
以超细钢铁渣粉(以下简称“超细钢渣”) 为主要掺合料制备胶凝材料,通过XRF、粒径分析、XRD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探究超细钢渣对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机械研磨制备出的超细钢渣,其矿相成分硅酸三钙、硅酸二钙和莫来石特征峰强度最强,复掺的超细钢渣活性指数也满足国家标准。随着超细钢渣掺量增加,3 d 抗压和抗折强度均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在外掺m (超细钢渣) ∶ m (超细矿渣)= 2:3、w复合粉=30%时,其28 d 抗压和抗折强度达到峰值,分别为8.9、53.8 MPa。超细钢渣在不同龄期水化反应程度不同,早期水化反应较低,强度较差;后期水化程度较高,且优于同标准水泥。  相似文献   

12.
以吐温80为分散剂,分别以丙烯酰胺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单体和交联剂,制备中间相碳微球/石墨(MCMB/G)浆料,采用凝胶注模工艺,制得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管状阴极支撑体素坯,经液态干燥、滚动干燥和埋石墨粉烧结等过程处理制得其样品。所制备的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管状阴极支撑体物理性能为:孔隙率42.7%,电阻率0.0276Ω·cm,抗折强度6.23 MPa,抗压强度16.29 MPa,具有收缩率低、变形量小、石墨化度高、电导率高、力学性能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以硅酸盐和硫铝酸盐复合水泥为基材制作水泥基注浆材料,分别讨论了不同类型、不同掺量的粉煤灰和矿粉对水泥基注浆材料的流动度、容重、膨胀率、抗压抗折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能有效地增加水泥基注浆料的流动度,当粉煤灰掺量低于20%时,可以提高注浆料的塑性膨胀率,当Ⅰ级粉煤灰掺量为20%或Ⅱ级粉煤灰掺量为15%时,3 h膨胀率最高达1%;粉煤灰对注浆料的早期强度不利,但可以增强其后期强度。矿粉可以改善其流动度,随着矿粉的增加,注浆料的容重和膨胀率均呈下降趋势;矿粉对注浆料的28 d强度无显著影响,其早期强度随着矿粉的增加而下降,当S75矿粉掺量高于7%或S95矿粉掺量高于11%时,抗压抗折强度不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
浇筑了13批次共123个标准试块分别进行7、28、60、90d龄期的抗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橡胶的掺入改善了自密实混凝土脆性破坏形态,降低了各龄期强度,同掺量下掺橡胶粉强度最低,掺1~2mm橡胶颗粒的强度最大;7d龄期强度可达60d龄期强度的65%~80%;橡胶掺量不大于30%的试件,60d龄期强度已经趋于稳定,橡胶颗粒掺量40%的试件28d龄期强度已趋于稳定;拟合了橡胶粒径、掺量与强度的预测公式,7d龄期与后期强度的经验公式,与试验结果对比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郝斌  刘鹏  高欢  郭学伟 《唐山学院学报》2012,25(3):42-43,73
以玄武岩/玻璃混杂纤维制备纤维水泥砂浆,分析了混杂纤维的掺量对水泥砂浆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玻璃纤维的最佳掺量为0.5%,玄武岩纤维的最佳掺量为1.5%。在此掺量下水泥砂浆3d,7d和28d的抗折强度分别为4.51MPa,6.17MPa和7.47MPa;抗压强度分别为16.66MPa,30.78MPa和62.55MPa,显著优于空白样水泥砂浆性能。但其价格远远低于相同量的玄武岩纤维,因而两者可以一并作为添加物用于增强水泥砂浆。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玄武岩纤维长径比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及抗折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玄武岩纤维的掺入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强度,但纤维长径比不同,对强度的改变程度不同。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提升幅度最小,最高为8.1%,较适宜纤维长径比在800:1~1200:1之间;对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提升幅度最大,最高为23.8%,对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提升幅度居中,最高为15.8%,最优纤维长径比均在1200:1~1600:1之间。为提高混凝土强度,长径比相对较大的纤维应适当降低纤维体积率,长径比相对较小的纤维可适当增加纤维体积率,但不宜超过0.15%。  相似文献   

17.
以工业固废镍渣为原料,采用机械力化学制备单组分镍渣基地聚物。研究碱激发剂种类和碱掺量对镍渣基地聚物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合XRD、SEM及EDS等试验对水化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碱激发剂为复掺Na2SiO3/Na2CO3,wNa2O=6.5%时,单组分镍渣基地聚物28 d抗压强度可达68.96 MPa。单掺NaOH对镍渣活性激发效果有限,单掺Na2SiO3和复掺Na2SiO3/Na2CO3激发效果显著,单掺Na2SiO3和复掺Na2SiO3/Na2CO3不能使地聚物的矿物组成发生较大改变,但可以显著提高反应体系中凝胶产物的生成量,改善地聚物微观结构的致密程度。  相似文献   

18.
A new type of green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GRPC) with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200 MPa is prepared by utilizing composite mineral admixtures, natural fine aggregates, and short and fine steel fibers. The quasi-stat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mechanical strength, toughness, fracture energy and interfacial bonding strength) of GRPC specimens, cured in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regimes, a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200 GRPC made with the powder binders that is composed of 40% of Portland cement, 25% of ultra fine slag, 25% of ultra fine fly ash and 10% of silica fume are better than the others'. The corresponding compressive strength, flexural strength and fracture energy are more than 200 MPa, and 30 000 J/ m2 respectively. The dynamic tensile behavior of the C200 GRPC is also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HPB) according to the spalling phenomenon. The dynamic testing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strain rate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dynamic tensile behavior of GRPC.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ain rate, its peak stress and relevant strain increase. The GRPC exhibits an excellent strain ratio stiffening effect under the dynamic tensile load with high strain ratio, resulting in a significant change of the fracture pattern.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推动大粒径沥青碎石柔性基层在路面结构中的应用,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对掺入橡胶粉和玻璃纤维的大粒径沥青碎石进行了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拉强度和回弹模量试验及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实验,探讨了外掺剂种类和含量对大粒径沥青碎石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外掺剂后大粒径沥青碎石ATB-30的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能完全满足规范要求,尤其是玻璃纤维对大粒径沥青碎石性能的改良效果会更加明显,在外掺剂橡胶粉和玻璃纤维的作用下,适当减少沥青用量,既能保持ATB-30力学特征和路用性能不会减弱,又降低了大粒径沥青碎石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高强砂浆的脆性,将碳酸钙晶须引入高强砂浆中以实现增强与增韧的目的.研究了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拉强度以及断裂功等基本力学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微观力学行为,讨论了碳酸钙晶须增强增韧高强水泥砂浆的机理和效率.研究表明:碳酸钙晶须的引入对高强砂浆的力学性能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碳酸钙晶须增强增韧高强砂浆的机理为晶须-水泥石脱黏、晶须剥离、晶须冲断以及裂纹桥联;裂纹偏转机制是比较高效的一种增强增韧机制,但并不容易在高强水泥砂浆基质中出现.研究认为,晶须与水泥砂浆基质间的界面黏结强度应该适当弱一些,这样有利于通过引入更多的裂纹偏转来增强增韧水泥砂浆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