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伴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受投资主体单一及竞赛制度的制约,各省市之间各自为政、封闭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效益较低。应该以国家“奥运战略”为目标,加强各省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合作,以发挥比较优势并提升整体竞争优势,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2.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建设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事业要取得进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抓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建设是实现体育强国关键之所在,是竞技体育发展的规律。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统计等方法,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建设开发现状出发,找出我国现阶段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的发展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学校体育及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的分析,提出学校体育要依靠自身的优势,逐步发展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4.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但仍出现了许多问题,认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基本属性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曹燕华乒乓培训学校是实施“体教结合”办训的典型案例。剖析“体教结合”模式的优势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属性实现方式,探讨曹燕华乒乓培训学校与杨泰实验学校“体教结合”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大领域: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概念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运动员文化教育和教练员队伍的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家长态度的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经费管理的研究.在综述与讨论的基础上,指出了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不足和缺陷,并提出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在实践层面上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分析、讨论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存在储备严重不足。人才培养体制落后,资金不足,培养效益差等问题。提出了推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创新,落实体教结合,优化后备人才培养方式以压对教练员实行竞争上岗,提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等建议,以促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戴健  张林  马志和  刘炜 《体育科学》2004,24(1):13-16,26
主要运用访问调查、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方法,揭示江、浙、沪地区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新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依托社会力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建立市场化的后备人才交流制度,全面提高教练员素质,加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后备人才培养的科学化水平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学训矛盾、投资主体单一、人才选拔及人才流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应结合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优势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有效改革,建议我国后备人才培养在坚持"举国体制"下,形成政府主导下市场化培养机制,从而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后备人才的储备。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放管服”视角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机遇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上述问题,发展机遇表现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传统管理思维定势获得突破、社会组织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机动作用凸显;即挑战表现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数量与项目上存在失衡、多元主体协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利益矛盾以及相关配套制度与监督制度建设不完善。提出相应优化路径:即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多项目、多主体的赛事体系;培育体育社会组织,优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式;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法律法规,规范监督环境。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梳理分析了英国、美国、俄罗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共性经验,认为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以从4个方面进行借鉴。1)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上,要完成从工具主义向人本主义的理念转变,不仅重视竞技体育“为国争光”的国家认同功能,还应重视其在丰富民众休闲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健全青少年意志品格上的多元功能。同时,协调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既要重视精英运动员的培养,又要重视广大青少年体育参与率及其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2)构建政府相关部门、体育社会组织、职业体育俱乐部和家庭多元主体参与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明确学校培养机制在中国未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中的主体性地位。3)注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阶段化与贯通化,打破青少年体育参与和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之间的壁垒。4)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推动体育运动学校与优质中小学共建、联办。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今世界排球运动的竞争格局,分析了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发展我国排球运动的路径:进一步提升中国男排的国际竞争力,加速男排运动向优势或潜优势项目转化;扩大排球运动的群众基础,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市场营销,提高联赛的商业化运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等研究方法 ,对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和运动项目布局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在一些项目上数量具有一定优势 ,但在运动项目布局上地区差异明显 ,项目普及率低 ,对山区城乡广大地区的开展重视不够 ,比赛缺乏整体竞争力。应加强城乡结合 ,积极开发中小城市和山区农村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 ,并合理配置扩大竞技项目地区覆盖率 ,拓宽后备人才资源渠道 ,建立科技攻关体系 ,实行科训一体化 ,为广东省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构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竞技体育基础人才培养现状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辽宁省66所小学业余训练队现状调查,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并加以分析,得出1)辽宁省多数小学能重视竞技体育基础人才的培养工作,业余训练项目布局突出辽宁省的优势项群,为辽宁省在该项群体育竞技后备人才储备上提供了基础来源;2)小学业余训练和选材机制出现偏颇,延缓了竞技体育基础人才的培养和开发;3)业余训练运动员学习成绩喜忧参半,应加强竞技体育基础人才的全面发展。提出小学业余训练的“双基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14.
大学体育在人才、场地、教育以及管理上等很多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优势,而社区体育资源存在有严重的场地不足、人才配备不良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全民健身计划的设施.文章分析了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并在这个基础上探讨了社区体育与大学体育之间的互动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浅谈体育人才的类型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人才学的研究在我国已经蓬勃开展起来了,但对于体育人才这方面研究甚少。本文从人才学的角度,在前人的基础上归纳出六种不同的新型体育人才:体育竞技人才、体育教育人才、体育科技人才、体育管理人才、体育产业人才、体育媒体人才,并进行了阐述以及对体育人才的结构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便于以后深化对体育人才的认识,更好地管理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将上海体育学院竞技体校的运动项目设置融入上海竞技体育的大系统中进行分析。认为上海体育学院竞技体校的项目设置应分为优势项目:古典式摔跤、田径、武术(套路、散打)、击剑和拳击;潜优势项目:跆拳道、女子举重以及女子自由跤;开拓发展项目: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提出发展构想:加强内部管理体制的建设,严格推行“绩效”考核制度;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建立训练、科研一体化体制;扩大竞技体校的规模,建成上海较大规模的后备人才培训基地;进一步提高优势项目的水平,争取建立部分项目国家训练基地。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奥运会中国队获奖成绩统计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优势项目、潜力项目、弱势项目、基础项目、集体性球类项目的优劣表现进行了数理分析,认为中国队取得优异成绩“举国体制”功不可没,后奥运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应坚持这一体制,同时要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提高全民参与率,并且有步骤、分项目的尝试甚至加快体育商业化进程,“洋务运动”固然效果显著,但只有自己具备了科学的训练方法和雄厚的人才基础,我们才能成为体育强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育大国。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业余体育教练员培养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从运动训练学、社会学的视角 ,对我国业余体育教练员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 ,业余体育教练员与在训青少年运动员配比基本适宜 ,但在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上显得分散 ,没有形成教练员人才资源优势。业余体育教练员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采取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在对山东省体育管理人才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山东省体育管理人才资源现状及需求情况,论述了山东省体育管理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方针与战略目标,提出山东省体育管理人才资源开发的对策与措施,旨在为山东省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