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摘要: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奥林匹克运动同样是由思想、组织、活动三大体系所构成。以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理论为切入点,把可持续理念置入三大体系的维度中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三大体系各司其职,贯彻可持续理念进行发展建构。思想体系应强调进一步践行奥林匹克主义,吸纳东方思想,强化公平公正;组织体系在确保独立性的基础上,提升其透明度;活动体系则更加强调与环境的和谐互动和“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价值。冬季奥林匹克三大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是在保证奥林匹克主义基本精神的前提下,针对冬季运动项目的独特性,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它是未来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冬季奥林匹克三大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对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筹办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奥林匹克运动活动内容体系为视角,首先分析了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近现当代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与培育过程中的作用,指出奥运会弘扬与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主要是借助奥林匹克运动以体育为载体的性质及其强大的象征功能。在近代中国,奥运会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唤醒民族竞争意识,为民族独立和复兴做贡献;在现当代中国,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展示新中国形象、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宣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进而从奥林匹克运动其他活动内容的角度进行阐述,指出奥林匹克文化活动有助于增加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豪感,大众体育的开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从而推进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与培育。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顾拜旦体育思想的悖论、根源及其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研究表明,顾拜旦体育思想主要存在着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平等与不平等、全民化与精英化等方面悖论。顾拜旦体育思想的悖论对奥运会的政治基础与政治理想、奥运会的社会融合与社会参与、奥运会组织框架与组织基础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导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存在异化现象与内在危机的关键成因。这就为今后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在实践上加强奥林匹克的制度设计同时,在理论上完善、充实顾拜旦构建的奥林匹克哲学体系。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可以丰富和发展顾拜旦构建的奥林匹克哲学体系,对于化解顾拜旦体育思想悖论所导致的现代奥运会的消极影响提供了发展思路与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1910年成立的精武体育会和1894年成立的国际奥委会奉行的思想体系分别以精武主义和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两者在时代背景、创始人的经历、组织目标、组织原则与制度、活动内容与方式、实现程度6个方面具有可比性。对二者的比较研究有助于究明19世纪末至二战前东、西方体育发展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特征,并为今天世界体育文化的交融提供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奥林匹克运动主要思想体系进行分析,认真审视了奥林匹克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旨在为进一步推动奥林匹克在中国的有效传播,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奥林匹克运动本质是通过体育竞赛特殊的方式实现对人的教育,追求和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中有利于促进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和人与社会三个层面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奥林匹克运动与高校体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奥林匹克核心是教育,奥林匹克运动对当代中国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是在较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之后逐渐显现出来的,奥林匹克运动既是实施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大学体育既有竞技体育、大众体育、终身体育传播的外在影响,也是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教育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7.
奥林匹克人文精神的消解与复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林匹克人文精神决定了奥林匹克运动是一项具有独特魅力、值得追求的人类事业,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蓬勃发展从根本上决定于对奥林匹克人文精神的倡导和颂扬.多种场域博弈力量的失衡导致奥林匹克人文精神逐渐被形式化和空泛化,逐渐失去其导向作用.奥林匹克人文精神必须表现在具体的奥林匹克实践中,为此需要建设具有人文特色的奥林匹克文化,加强奥林匹克人文教育,发挥国际奥委会的宏观调控和制度建设职能,调整国民体育发展规划,展开奥林匹克运动的多元图景.  相似文献   

8.
全面认识和理解奥林匹克运动 --解读《奥林匹克宪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奥林匹克宪章>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库.解读<奥林匹克宪章>对于我们准确认识和理解奥林匹克运动及其奥运会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对于我们主办奥运会,传播奥林匹克理想、宗旨、主义也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个国际性的体育文化运动,其理念和宗旨对中国体育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奥林匹克文化和大学体育教育都是寓教育于体育的培养人的方式,围绕2008年奥运会进行的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活动使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从精神、体育教育行为制度到体育物质环境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和提高,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也用多种方式推动了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丰富了奥林匹克文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和行动指南。教育改革和发展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但中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奥林匹克运动以体育的形式实现教育价值,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践理念。应该说,几乎所有的奥林匹克运动所提倡的教育价值都是通过体育的形式得以表现的。通过奥林匹克教育的开展,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研究方法,以组织变革理论视角来研究奥林匹克运动成功运作的经验。研究表明,奥林匹克组织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专门化训练的人员和道德规范,不仅有利于获取资源、动员资源,从而使奥林匹克运动实现经济独立。而且使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声誉。对于中国的体育组织来讲,需要进一步提高运用法律规范来管理体育事务的能力和水平,把体育组织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完善组织机构、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和权利,促进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我国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和体育举得的辉煌成就,同时,我国体育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广泛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确立了建立体育工作评价考核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竞赛、体育设施、综合因素等多方面明确地方体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初步提出建立省(区、市)体育工作评价考核体系基本框架。以期对今后中国体育的改革发展,促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冬奥遗产”的形成和演变经过了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对“冬奥遗产”初创期(1924—1945年)进行探讨。通过对“冬奥遗产”初创期进行分析,力图为完善“奥运遗产”理论体系,以及“冬奥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理论探索。“冬奥遗产”是冬奥会为举办国或地区、举办城市和奥林匹克运动所产生或加速产生的所有有形的和无形的长期利益。“冬奥遗产”初创期既形成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遗产”、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制度“遗产”、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遗产”,也在举办国及举办城市形成了体育领域和其他领域的“遗产”。“冬奥遗产”初创期的“遗产”亮点体现在:第1届冬奥会的诞生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而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遗产”具有特殊作用。“冬奥遗产”初创期的“遗产”发展难点在于:国际奥委会、冬奥会举办国及举办城市既存在来自冬奥会内在影响因素的挑战(冬季运动普及程度、奥林匹克运动普及程度),也存在来自冬奥会外在影响因素的挑战(经济、政治时局、战争、节候、科技)。结果表明:在“冬奥遗产”初创期,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大家庭”虽然对“冬奥遗产”的认识和实践是浅显和模糊的,但客观上“冬奥遗产”已经开始了初期的积累。“冬奥遗产”初创期是“冬奥遗产”发展的第一步,对后续“冬奥遗产”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20年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的20年代,恰逢新的"奥运年",文章运用历史学、文化学及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回溯与梳理中国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从差异走向融合的历程,对构建多元平等共享的世界体育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具有浓重西方文化色彩的奥林匹克运动进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体育在经济基础、文化形态、思维方式、伦理与价值取向及认识与观念等方面存有差异。中国体育在发展中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特色与精髓,又吸收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华,并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五千年文化基础上,不断向外传递中国文化,逐步实现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交流与融合。中国体育离不开奥林匹克,奥林匹克亦离不开中国,两者彼此相融,相互依赖。进而指出中国在2022冬奥会举办之际,应充分利用奥林匹克平台传递中国理念,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宣传中国,并为奥林匹克和人类文化作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有的宗教信仰和祭祀仪式、城邦制度、重视体育的教育制度以及崇尚英雄的民族性格等对古奥运会的产生与兴起具有决定作用。而古奥运会的衰落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所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社会背景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现象发生改变、不复存在。古奥运会的兴衰变迁对当今奥林匹克运动的的开展,具有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分析等研究方法,以青奥会为视角,分析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奋斗目标与任务以及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青少年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战略依据。结论:切实加强组织与领导,加大监管职能,构建青少年体育发展体系;紧抓学校体育工作,加强社会联动,为青少年体育发展夯实基础;完善基本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弥补"短板"效应,推进青少年体育全面发展;鼓励和引导青少年体育与世界的交流,推动世界青少年体育的融合;提升体育产业化水平,构建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7.
奥林匹克运动与环境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由于场馆设施建设、赛事举办、行为不当及拓展运动的升温等原因,作为奥运手段的体育活动,已经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要利用奥运在环保方面的特殊优势,唤起社会的环保意识,推广环保经验、传递环保信息、协调环保行动,培养环保行为.当代奥运在环保方面已经取得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体育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的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奥林匹克运动传入中国的早期,由于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诸多相悖之处而遭到了排斥和抵制。伴随着社会文化的巨大进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壮大和中国社会的需求,在我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和改革开放大潮的促进下,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体育及其社会文化背景呈现出全面融合的状况,这一变化对中国自身的发展和奥匹克运动的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互补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的社会体育存在着体育场馆设施紧缺,体育人口分布态势不均,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存在学历、指导经历和技术等级结构偏低的问题.学校体育则主要存在着场馆设施使用效率低,学生的体育兴趣及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不够理想.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学校体育系统开放化,社会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条件下,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将在组织体系、活动主体、场馆设施及体育指导四个方面具有广阔的合作和可持续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