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推动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措施.通过对成都市龙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及社区体育开展情况的调研,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化的新农村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资金来源多元化的社区体育资金保障机制;提出加大社区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结合乡土特色,传承民间文化,促进社区体育活动多样性发展的新农村社区体育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相关研究,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资源管理现状的调查,将高校体育资源纳入到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产品的范畴.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索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在高校体育资源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和政策选择.从推动高校体育资源管理共享,提高效率、关注公平;结合城市、社区体育需求,统筹规划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为高校体育资源社会服务和市场化提供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在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的过程中,政府应积极推动高校转型,加强推进以政府为主导的高校体育资源管理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构建多元化的高校体育资源管理体系,明确政府角色定位和职能转变,建立科学的政府管理体系,使高校体育资源有效社会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对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镇的城镇化进程与社区体育发展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社区体育的发展水平,通过社区体育作用和功能的充分发挥,可以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最后,结合城市和社区建设的需要,探讨了社区体育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社区体育发展:成绩·问题·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访谈咨询等方法,对安徽省社区体育发展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社区体育在管理体制改革、政策法规制定、组织建设、资源配置和活动开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政策法规落实、管理机构设置、场地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指导员培养的数量与结构、组织建设的类型与组织化水平、经费筹措的渠道与社会化运作、工作评估的方式与指标体系建立以及与社会中介机构的合作等方面尚存一些问题。从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高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改善社区体育经费的筹集与运作方式,优化指导员队伍结构建立体质测定长效机制,加快社区体育工作的法制化进程,重视民俗体育项目推广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有关部门在制定社区体育发展规划方面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析社区体育现状和社区卫生的发展情况 ,社区体育的进一步发展要与社区卫生相互依托 ,围绕健康共同发展 ,建立社区人群的健康保障体系 ,促进我国社区的文化建设 ,适应城镇化进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高校建立城市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建立城市社区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体育向社会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参与推动社区发展的重要内容。把握住这个方向,对于拓宽高校体育改革的思路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等教育也必须与市场经济接轨,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高等学校,既是现代社会的一部分,自身也是一个小社会。在现代社会中,高等教育,尤其是高校体育对人的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状况与高校体育的发展实际,论述了有关高校体育社会化的有关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采用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综合分析等方法就高校体育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对策及高校社区体育俱乐部建立的构想进行了探讨,研究提出:1)高校体育教师要树立社会体育的观念;2)高校对社区体育的积极作用;3)发挥高校场地设施优势;4)提高大众体育锻炼的科学性等四项对策。在加强高校附近社区体育俱乐部建设方面,提出:1)高校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类型;2)建立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3)建立社区体育辅导站等相关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从终身体育看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通过对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功能、目的和任务进行分析.阐明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是推动终身体育目标的必然要求.认为:1)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与终身体育的目标整合;2)改革学校体育教学,推动体育社会化进程;3)发展社区体育,促进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更新高校体育教育观念,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加强高校体育教育对策研究是一条完善高等体育教育,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和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科学途径。高等体育教育应在更新体育教育观念、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和加强对策性研究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城市社区体协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自80年代中期兴起以来,其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社区体协是北京乃至全国城市社区体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在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原动力,以体育社会化改革为外部动力的作用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城市社区体协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以社区单位为团体会员,是一种区域性的单位横向体育联合体。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大众体育的发展,是适合我国城市社区特点的一种新型的社区体育形式。  相似文献   

12.
体育是城市现代性的表征,体育融于城市生活实质上是体育与城市共生关系的具体展现。基于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与个案分析法对波士顿体育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动因进行分析。认为:波士顿体育城市发展历经城市扩张期体育传入与高校传播(1820s~1890s)、产业转型期体育职业化与商业化(1890s~1970s)以及后工业时代体育观念内化与认同(1970s至今)3个阶段。城市社会变迁中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资本引入与政企合营、公共空间开发中的市民参与及政府行为以及城市共同体塑造中体育反哺与双向互动构成波士顿体城融合的时代动因。以此为观照,从营造市民体育与商业体育嵌入式发展的都市运动场景、确立政府、市场及社会有机协同的城市体育治理逻辑、推动市民需求与城市特征相契合的公共体育空间建设以及构建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共同体感知与俱乐部文化认同4个方面提出本土体育城市建设之倡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分析了体育权利的法律属性和实现条件,调查了中外对体育权利法律保障的现状,重点从社区、高校、法律、政府、公民自身等层面,对我国城市社区市民体育权利实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应该和谐互动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可以保障市民体育权利的实现,并兢实现过程提出若干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职能部门在城市社区体育组织协调中权责不清;城市社区体育场地运营重利益轻服务;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不完善;不同区域社区体育发展不均衡;人口结构变迁对城市社区体育的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提出了完善社区体育组织体系、协调相互间的关系;将社区体育发展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构建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多主体的供给机制;合理配置体育公共资源,促进社区体育发展均衡化等策略。  相似文献   

15.
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社区体育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体育以社区体育为重点,加快发展社区体育,在加快城市化步伐、构建和谐社区与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考察了社区体育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快发展社区体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体育作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追求自身完美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化将给农村体育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但传统落后的体育观以及体育资源严重缺乏等一系列的问题将影响农村体育的协调发展.为使农村体育能在城市化进程中健康快速地发展,提出了一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社区体育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群众体育的发展和其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关于社区体育的研究逐步展开,然而至今人们对社区体育基本概念的认识还不够明晰和全面,这不利于我国社区体育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的建构。通过对目前社区体育的各种阐述的分析,对社区体育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制度化的体育运动与体育社会化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角色社会化发展的一般理论模型出发,以互动理论为视角,初步构建制度化体育运动-体育社会化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且从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三个领域入手,分析不同形式体育运动制度化与社会化之间的关系。制度化的体育运动与体育社会化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正向相关关系,但是其中三个领域各自的制度化与社会化关系以及对其他领域的影响却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运用特尔斐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文献研究等方法,对"体育生活化"、"体育生活化社区"进行了概念的界定;避开管理、行政路线,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反映体育生活化本质的指标入手,提出两个特色指标"体育家庭"和"体育骨干";共进行专家问卷法3轮,最终构建的《体育生活化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集,其中四个一级指标分别为政府提供体育公共服务产品、社区体育社会化程度、锻炼人群行为与态度以及家庭体育活动与体育家庭等;12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场地设施及经费的社会化、居民锻炼的行为与效果、体育家庭健身特征等;29个三级指标分别为有3个以上社区体育居民自治组织、有民间体育社团、辖区内单位体育场地开放率80%以上等。旨在为政府有关部门推广、评价体育生活化社区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街道、社区管理者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