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众多研究提示,基底神经节主要通过直接通路、间接通路和超直接通路进行运动调控,运动疲劳是由于基底神经节与皮层之间三条通路的失衡导致皮层不能发放有效的神经冲动引起的。苍白球外侧部在基底神经节的功能核团中居于中心地位,就国内外关于苍白球外侧部的生理功能及运动疲劳时苍白球外侧部在运动调控方面的研究现状予以梳理,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摘要:皮层运动区是随意运动起始和终止的高级中枢,基底神经节是皮层下一些相互联系的神经核团的总称,在锥体外系的易化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运动指令由皮层运动区发出,经基底神经节整合处理后再经丘脑回传至皮层运动区(皮层–基底神经节–丘脑–皮层环路),最终实现对随意运动功能的调控。端脑内侧束(intratelencephalic, IT) 和锥体束(pyramidal tract, PT)神经元是皮层内的两类锥体神经元,2者与基底神经节各核团之间存在密切的纤维联系,在运动调节中发挥着不同的调控作用。以IT和PT为切入点,对它们在皮层内的分布和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在随意运动调控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运动性疲劳中枢机制的研究以及靶向干预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底神经节的主要功能是运动调控。苍白球内侧部(Internalsegmentoftheglobuspallidus,GPi)和黑质网状部(Substantianigraparsreticulata,SNr)是基底神经节输出通路——“GPi/SNr-VL(Ventrolateralthalamus,丘脑腹外侧核)-SMA(Supplementarymotorarea,辅助运动区)”上的重要核团;直接通路、间接通路和超直接通路的信息最终都要经过这两个核团的整合以及丘脑的中继后,传输回皮层。目前关于GPi/SNr在运动调控方面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就GPi/SNr在运动调控方面的研究现状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干预基底神经节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观察运动疲劳后苍白球内侧部(GPi)和黑质网状部(SNr)神经元电活动变化,探讨GPi/SNr在基底神经节信息整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大鼠建立跑台运动疲劳动物模型,采用不同频率的电刺激干预间接通路,微量注射KA、SCH23390干预直接通路,记录运动疲劳前后GPi/SNr神经元电活动。结果:刺激丘脑底核引起GPi/SNr兴奋性反应的放电频率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频率增大而增大;疲劳组GPi/SNr神经元对变频刺激的反应较安静组增强;增加刺激频率时,GPi/SNr神经元兴奋性反应放电频率减小。特定刺激频率作用下,疲劳组GPi/SNr神经元兴奋性反应比例显著高于安静组(P<0.05);疲劳组SNr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显著高于安静组(P<0.05);疲劳组SNr兴奋性、抑制性反应频率均比GPi高。微量注射KA后,疲劳组抑制性反应比例显著高于安静组(P<0.05),微量注射非诺多泮后,SNr疲劳组的抑制性反应比例显著高于安静组(P<0.05),微量注射SCH23390后,疲劳组兴奋性反应比例显著高于安静组(P<0.05)。结论:GPi/SNr作为基底神经节的输出核团,在整合直接、间接通路信息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信号处理方式。运动疲劳后,干预间接通路时引起GPi/SNr神经元反应的高频刺激阈值增加,减少STN对GPi/SNr的兴奋性传入可能成为干预运动疲劳间接通路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5.
行为研究表明,内隐序列学习的表征形式完全基于刺激,但神经成像却发现与内隐序列学习有关的大脑运动控制区域的激活,这些区域包括主运动皮层、前运动皮层、补充运动区和基底神经节.进一步的研究认为,内隐序列学习中大脑运动控制区的激活只是进一步反应的准备,对健忘症患者的研究发现,内侧颞叶区可能在内隐序列学习的高层联想上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运动疲劳前后,随意运动执行阶段脑区激活情况,探讨运动疲劳中枢调控的机制。方法:采用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在7名健康男性大学生一次性功率自行车力竭运动前后,进行手握拳运动阶段大脑功能活动的扫描。数据经过头动校正、空间标准化、高斯平滑等预处理后,通过相关分析获得随意运动阶段脑激活图,采用SPM软件对参与随意运动的脑区进行解剖定位,并对运动疲劳前后参与调控的脑区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分析,寻找激活程度发生变化的脑区。结果:运动疲劳前后非利手执行握拳随意运动时大脑激活位点分别包括对侧初级感觉运动区、双侧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小脑、丘脑、岛叶、纹状体及苍白球等,激活位点没有显著差别。但运动疲劳前激活程度显著高于运动疲劳后的脑区包括同侧基底神经节的丘脑和纹状体。利手执行握拳随意运动时大脑激活位点及激活量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运动疲劳对参与随意运动控制的脑区位点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同侧基底神经节的纹状体和丘脑参与调控的激活程度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腺苷A2A受体、多巴胺D2受体及纹状体–苍白球通路在运动疲劳调控中的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健康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运动对照组(CG)、腺苷A2A受体拮抗剂干预组和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干预组,每组10只。3组大鼠分别从纹状体微量注射人工脑脊液、特异性腺苷A2AR拮抗剂SCH58261和D2DR激动剂喹吡罗,采用金属微电极分别记录1次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同侧苍白球局部场电位的动态变化,结合运动能力进行观察并记录力竭运动时间。结果:苍白球神经元电活动在力竭运动不同阶段出现明显变化特征,相比安静状态,力竭即刻神经元兴奋性显著下降,β波的PSD值增加(P<0.05),γ波PSD值显著下降(P<0.05),功率谱重心频率降至最低(P<0.05)。A2AR拮抗剂和D2DR激动剂干预能够改变相应波段的振幅,在运动开始75 min、力竭即刻与恢复期,均显著高于CG(P<0.05),延缓重心频率的下降和大鼠跑台运动至力竭的时间。结论:1次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苍白球神经元局部场电位随着运动强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主要体现为出现明显的振荡活动(β波和γ波振荡),且β波和γ波之间的转换和功率的变化与运动状态有关;苍白球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可能是导致运动疲劳产生的中枢机制之一,证明苍白球参与运动疲劳的中枢调控;SCH58261和喹吡罗经纹状体微注射后,可以通过各自受体抑制力竭时D2-MSNs的过度兴奋,调节β波和γ波频段的振幅,从而避免苍白球神经元兴奋性下降过快,降低苍白球通过皮层–基底神经节环路对皮层的抑制作用,延缓疲劳发生。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疲劳机理及其发生的部位问题,长期以来颇受学术界关注。过去对疲劳的探讨或从宏观出发,基于整体水平去研究;或采用离体的神经—肌肉制备,从某些环节去研究;或使动物处于麻醉和截瘫状态,从特定环境去研究。因此,对疲劳发生部位各有见解,众说纷云,认为肌纤维、运动终板、运动神经纤维、中间神经元之突触、皮层中枢以及肌肉或其它感受器等都可能发生疲劳。总之,上起大脑皮层下至外周装置都被认为可能是发生疲劳的部位。  相似文献   

9.
运动性疲劳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身体的机能水平不能满足运动需求,即不能达到预定的运动强度的现象。在运动训练中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只有正确对待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并配合积极有效的恢复措施,才能提高运动成绩,达到运动训练的效果。目前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已成为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以及运用逻辑分析法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进行阐述,分析归纳了几种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措施,以期在运动训练中对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损伤的避免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江苏体操十运会科技综合攻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苏省体操队在十运会上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对江苏体操十运会科技综合公关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江苏省体操十运会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综合公关:运动生物力学技术诊断和训练研究;慢用力动作的力量训练研究;疲劳恢复方面攻关服务;心理训练和调控。实践表明:1)运动生物力学的技术诊断和难新动作攻关研究,能够有效帮助运动队攻克技术难题,缩短难新动作学习、训练的周期,提高训练效率;2)运动医学、运动营养学的研究,能够在帮助运动员消除疲劳、预防伤病方面发挥巨大作用;3)心理训练和调控应该贯穿在日常训练过程中;4)多学科、全方位的综合攻关研究是运动队金牌战略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疲劳?疲劳机理何在?这是一个已经有一百多年研究历史的课题了。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疲劳再次成为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等常科共同感兴趣的课题。有关疲劳机理方面的研究,国际上分为两大学派。两派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疲劳发生的部位和疲劳的理论上。苏联学派认为:无论是体力或脑力的疲劳均是大脑皮层保护性作用的结  相似文献   

12.
对运动疲劳机理的再认识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疲劳问题的研究常追溯到一百多年前,但对运动疲劳的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80年代。在运动疲劳机理方面先后提出了:1)外周疲劳—肌肉疲劳链;2)收缩和电传导疲劳间关系—突变理论;3)运动类型与疲劳;4)运动疲劳与神经—内分泌—免疫和代谢调节网络。简要介绍这几种理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乳酸、细胞内pH值与运动性疲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动疲劳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至今仍是运动医学中研究的热点,本文仅从乳酸、细胞内pH值两个方面与疲劳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关于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疲劳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中重要的课题,运动疲劳是由于运动而使身体机能暂时降低的现象,对有关运动性疲劳进行研究,对疲劳的概念及其分类、疲劳的产生机制与学说、疲劳的测定与判断、疲劳的恢复与预防等做了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运动生理学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中期,许多研究证明,运动中乳酸的产生与体内是否缺氧无关,并指出“氧债”、“氧亏”、和“无氧阈”是3个错误概念,提出了“运动后过量氧耗”的概念。近年来提出的疲劳控制链或运动性疲劳突变理论,都力图从多方面说明疲劳的发生原因。运动可使骨骼肌纤维胞浆钙离子浓度升高;大负荷运动后骨骼肌延迟性结构变化,与胞浆Ca2+浓度的延迟性升高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运动可使自由基生成增加,自由基可造成组织损伤。研究表明,运动员肌纤维的机能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大于心肺功能,在这方面的研究已深到细胞、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氧自由基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按摩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以及按摩与运动后自由基代谢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按摩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氧自由基代谢理论,旨在为按摩消除运动性疲劳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运动后的抗氧化损伤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手球运动的项目特点,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及判断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合理有效恢复疲劳的措施,为教练员指导运动训练,加速运动员疲劳后的恢复,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灸三阴交穴对小白鼠运动能力与某些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中医药对提高运动能力,消除疲劳有一定效果。然而,有关针灸抗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报道尚少。为此,我们通过采用小白鼠游泳训练模型,观察针灸三阴交穴在提高小白鼠运动能力,减少或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纠正运动小白鼠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紊乱等方面作用,以期为针灸在体育训练和运动保健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体育运动训练竞赛中疲劳类型问题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疲劳作为运动训练与竞赛中的一个永恒话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内容。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同样,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然而,不同的项目,在不同的运动训练、比赛阶段或时期,其疲劳产生的类型不一样。疲劳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疲劳产生的部位和原因不同,其采用的恢复手段与方法各异。因此,正确地诊断产生不同疲劳的类型,是选择合理恢复手段,提高运动训练水平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定义、产生机理、外部表现、检测手段以及恢复措施来探析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研究现状,从而希望得到更快消除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方法,以便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以及各项素质得到锻炼、改善和提高,更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