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体育课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蛇形跑"来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及协调素质,既能达到训练要求又能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结合教学实践,我们将"蛇形跑"练习进行了改进,起到了良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楠 《游泳》2001,(4):24-24
学龄中期的学生正是训练游泳的黄金阶段 ,要想抓好这一阶段的成绩 ,教练员制订一个系统、全周期的训练计划是极为重要的。但是 ,在这期间也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现象 ,在这里就此类问题谈谈个人看法。在日常训练中 ,教练员们常常会遇到相似的问题 ,也由此得到相近的感受。1 .分散练习的效果优于集中练习。对普通学生来说 ,一堂课练习10000米 ,就不如上午、下午各练习5000米。科学地制订训练计划 ,讲究精炼、实效、出效果。如 :水上练习和陆上练习相结合 ,效果更好些。2 .经过长时间训练的学生练到一定水平很难再提高 ,即所谓的“…  相似文献   

3.
拮抗练力量     
力量训练是体能训练中的重中之重,器械练习危险性较大,如没同伴保护,易发生危险,且枯燥易产生厌倦心理,有的学校体育经费有限,训练器械缺乏。同伴拮抗练习,就是一种不用器械发展肌肉力量的双人结伴练习方法,练习者阻力大小可由同伴调节,动作同伴易观察、指导、纠正,无论对初级训练、体育加试、体育系学生,都是一种不错的力量练习方法。该练习有助于提高训练积极性,训练强度,且练习者无危险  相似文献   

4.
<正>针对大部分学生上耐久跑课时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变原来耐久跑教学中常用的计时跑、变速跑、越野跑等练习方法为"一二三四走台阶"、"拉网捕鱼夺高产"、"拼搏争当排头兵"、"异程接力展风采"、"强弱帮助同组行"和"不同群体创佳绩"的趣味练习,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体育课的田径教学中,如何正确地运用田径专门练习,发挥专门练习在田径教学与训练中的特殊作用,达到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和热情,以使学生尽快掌握技术动作和技能,提高教学与训练效果及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和积极性,在分析专门练习的功能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运用田径专门性练习教学的具体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一、两人一球的移动传、接球练习训练目的:培养学生移动中的运球、传、接球能力,及传、接球的准确性。训练器材:足球一个,标志盘两个。练习方法:两名学生相距6~12米,面对面站立,一人拿球。练习开始后,拿球学生把球经两个标志盘中间斜向传给对面学生,对面学生接球后把球运到标志盘另一侧,经两标志盘中间斜向传回,依次进行,见图1。练习建议:传、接球和运球应随练习的熟练性逐渐加快速度,保证传、接球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孙辉  张文涛 《安徽体育科技》2006,27(4):86-87,92
超等长练习是一种发展肌肉力量、完善动作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增强体能的有效练习方法。为了更好的为从事体育教学和训练的老师、教练员以及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实践中科学、有效地运用超等长练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该练习方法的生理学机制、在教学和训练中的特殊性以及在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在练习长跑时,往往只有极少数学生在认真练习,大多数学生是在敷衍。虽然体育教师总是在反复强调"平时认真练习,考试才能取得好成绩!"但是,学生总是认为"平时吃苦、受累地认真练习,却不记成绩,所以练习没有必要,只要在考试时全力以赴即可。"对此,笔者改变了考练分开的传统模式,将考融于每一次练习课之中,即把每一次长跑练习课都作为考试课对待。  相似文献   

9.
论力量训练与变阻力练习思路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志珍 《体育与科学》1998,19(1):45-46,49
力量训练是各专项运动训练必备的辅助性体能训练内容。对于阻力练习与肌肉力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已取得大量成果。区分增加肌肉粗壮的练习与增强肌力的练习的界限是重要的。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决定了各种训练程序的不同特性。为了发展最大力量,需要增加强度,而不是练习的数量。变阻力训练思路的形成基于固定阻力训练中两方面的局限性。作为力量训练中的最新进展,变阻力训练思路来自于对等动训练和等张训练的比较,证明等动训练程序显然优于等张训练程序,等动训练能恰当地给特定速度的运动提供调节阻力。本文还介绍了几种提高肌肉力量的常用重力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何晓涛 《中华武术》2013,(12):18-19
组合训练形式是将多种发展单一专项训练的练习通过科学的重组,形成一种科学组合的训练形式,它有别于单一的素质训练。这种训练形式对中长跑的专项能力的提高非常有效,通过组合训练形式,可以使各种专项素质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中长跑的专项能力。一、一般耐力练习+各种柔韧性练习+短距离速度练习与以往单一的训练方法发展运动员单一素质或能力相比,这种组合训练形式能够发展运动员的多种能力和素质,如有氧耐力、力量、  相似文献   

11.
在指导高中生体育训练工作中,力量练习非常重要,利用学生坐用小条凳进行力量训练,方法简单,器材易找,特别是在缺乏器材的农村中学中简便易行,练习形式灵活多样,大大提高学生练习兴趣,练习效果显著,在此介绍几种练习方法以供交流。  相似文献   

12.
<正>今天是五年级四班的体育课,练习内容是:胶圈角力,通过练习评出班级中的"大力士"。学生们一下子活跃开了,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给学生提出安全要求后,开始分组练习。在巡视时,发现一个叫王振的学生自己站在那里,用脚踩着胶圈,双手用力地向上拽,真有点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之势,当他发现我在看他时,就停止了练习。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练习法是我们体育教师非常熟悉的,而且在教学与训练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练习方法。由于它具有练习项目多,练习过程活泼有趣,参与练习的人数多,能同时发展学生的多项素质等特点而深受广大学生的喜欢。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对循环练习法的运用进行了多种尝试与编排,创编出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循环练习法。具体形式如下: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练习法是一种综合的身体练习方法,是由一组不同内容的练习手段象链条一样串联在一起,练习以一定的负荷和时间依次完成每个练习,巡回往返,周而复始。主要是采用一组连续完成数种运动项目的循环形式,依照渐进负荷的原理。作用于人体各个部位,以达到增强肌肉力量、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的效果。这种方法是综合了间歇训练、负重训练、重复训练的一种综合方法,是结合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发展身体素质,培养基础体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辅助练习是体育教学和训练中为发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体素质的练习,或为达到积极性休息所采用的练习。长期以来,学校课余训练由于受训练周期和训练时间等因素的制约,训练中存在急于求成,不重视学生身体发展,内容方法单调等问题。尤其在田径项目的训练中,片面追求专项运动成绩,只嫌学生跑不快,跳不高,投不远,基础训练精细化程度不高,粗加工现象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6.
名家信箱     
武术基本功中的横叉、竖叉练习,具有持久性的特点,既是一种技术训练,也是一种意志训练。横叉、竖叉的练习是非常艰苦的。青少年时期,韧带的可塑性很强,适合柔韧性训练。成年后,柔韧性训练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生时代开始横叉和竖叉的练习,是较为适宜的。具体的练习方法足:先采用正压、侧压、反压腿的练习,以及搬腿、控腿、耗腿的练习,在柔韧性达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竖叉、横叉的练习,这样就比较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双人练习是发展身体素质练习的一种训练手段,能提高学生和手臂、腿部及全身肌肉的能力。不受场地器材限制,一块草坪就可以练习了。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把难度大一点的练习安排在训练上,把简单一点学生能接受而感兴趣的练习安排在体育教学中,颇有效果。现介绍给大家作参考。1.二人相背拉手从跪撑姿势中起,身体伸展。(见图l)2.在同伴帮助下作倒立臂屈伸。(见图2)3.屈臂,挽仰倒的同伴的双臂,作原地转动的抡摆动作。(见图3)4.靠背,双手上举,相互作体后屈和转体动作。(见图4)5.背腾越。(见图5)6.二人互…  相似文献   

18.
正田径运动是体育教学和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和训练中往往受到场地和器材的限制。教学手段单调使得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下降。因此笔者精选了一组双人徒手练习身体素质的方法,在教学和训练中运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供各位同仁参考。一、力量练习  相似文献   

19.
彭恭铓  刘剑 《体育师友》2011,34(2):34-35
用杠铃训练是发展学生肌肉力量、爆发力及肌肉耐力比较见效的训练手段。高考生由于训练时间较短(有的只有几个月),所以在进行力量练习时,大多数教练员普遍喜欢采用杠铃训练来快速增加学生的力量。正因为教练员有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驱使,他们忘记了训练的科学性。大量地进行杠铃训练,使很多学生不同程度地受伤;虽然杠铃训练进行次数很多,但成绩的提高总是缓慢,甚至有适得其反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总结了用杠铃训练的实践,得出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在对高校女生进行健美训练中,进行有氧练习和力量练习的交叉训练是一个正确的方法。本文阐述了进行交叉训练的理论根据,以及在教学中怎样正确运用交叉训练,达到提高高校女生健美的目的,并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指出在交叉训练中应注意克服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