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运动员的赛场决策会对比赛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实验采用E-Prime呈现方式,探究61名男排运动员在时间压力下运动决策的准确性,被试分为高神经质,中神经质与低神经质3组。得出结论:高神经质和中等神经质人格倾向的排球运动员在时间压力下其运动决策准确性要低于低神经质人格倾向的运动员;而高神经质和中等神经质人格倾向的运动员在时间压力下其运动决策准确性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试评价高住低训和高原训练等方法对现代五项运动员运动能力和机能状态的影响,提高训练的科学性,保证运动员的体能和训练水平不断提高.方法:通过有氧能力、无氧能力等结合血液生化指标测试,对比分析4周高住低训低氧训练、高原训练对优秀现代五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高原训练期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均值非常显著地高于高住低训期,高住低训后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绝对值和相对值较前均有一定比例增长;高原训练对男运动员有氧能力有显著提升,女运动员在中低负荷有氧运动时肌肉缓冲能力有所改善.结论:高住低训和高原训练4周均能促进现代五项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增强其有氧代谢能力;对现代五项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无明显影响,对技能性项目的影响仍需通过一系列专项指标评定.  相似文献   

3.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很多教练员特别是力量型项目教练员,非常注重运动员的血清睾酮指标(T),往往认为血清睾酮指标越高越好。一般来说,血清睾酮值高的运动员能够承受大负荷训练课,且恢复能力较强;血清睾酮值低的运动员,较难承受大负荷训练课,且训练课后恢复较慢。但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有少数运动员的机能状态或运动能力与血清睾酮水平并不成正比关系:血清睾酮高时,运动能力表现并不高;而血清睾酮不高时,完成负荷强度的能力则较强。此外,血清睾酮在运动训练中的变化容  相似文献   

4.
八一铁人三项队运动饮料复合效果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方法筛选铁人三项队专项训练中不同运动饮料对运动员体能耐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033高能饮料和多维电解质泡腾片的复合饮料,以及高能速力饮料,对提高运动员无氧运动能力都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但对有氧能力的促进作用均不理想;在维持运动员长时间运动训练时的体内钠离子、钾离子和氯离子水平方面,复合饮料体现了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欢 《体育师友》2016,(1):54-56
运动时体内代谢过程加快,代谢产物增加,内环境发生暂时的改变,从而使机体的一些指标和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变化,例如:心率、血乳酸等。文章选择8名同学进行不同负荷跑,记录跑后即刻心率、血乳酸和运动成绩,了解不同负荷后的身体反应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强度负荷后,不同项目中,血乳酸和心率并不呈同步变化趋势,心率指标的灵敏度较低,而血乳酸指标能够比较敏感地反应运动员承受不同负荷时身体机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间歇性低氧刺激对运动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李强  高伟  魏宏文 《体育科学》2001,21(3):62-65,70
研究目的观察常压间歇低氧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适应机制.研究方法16名羽毛球运动员(14~18岁,男女各半)随机分为低氧组和对照组,低氧组在正常训练以外每天进行1 h左右的间歇低氧刺激,氧浓度控制在9%~14%,每周6 d,连续4周.对照组完成与低氧组相同的运动训练,不吸低氧,两组测试指标相同.结果表明低氧1周后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显著升高(P《0.05),低氧1周、2周时2,3-二磷酸甘油酸显著高于低氧前水平(P《0.05),4周后低氧组运动能力显著提高,表现在无氧阈心率下降、功率提高、时间推迟;定量负荷后呼吸频率、呼吸商、运动后血乳酸和心率均显著下降(P《0.05);完成最大运动能力实验时,运动至力竭的时间、最大心率、功率和运动后最高血乳酸均显著升高(P《0.05),运动后3 min时心率恢复加快(P《0.05).结果提示,常压间歇低氧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红细胞生成,有利于氧的运输,并有效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94名大学生运动员的问卷调查,发现运动员的目标定向与心理技能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任务定向与目标设置技能、接受教练指导的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而自我定向与承受压力的技能有显著的正相关。研究还发现,高任务定向的运动员在目标设置、自信心以及接受教练指导的能力上的得分明显高于低任务定向的运动员;高自我定向的运动员在承受压力、目标设置、集中注意、摆脱担心、以及自信心等5个指标上自自得分明显高于低自我定向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8.
薛胜峰 《体育科技》2010,31(4):74-75,84
目的:探讨高住高练低训的训练模式对乳酸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4名赛艇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实验组每晚20:00至次日晨6:30在低氧房内休息和睡眠(≥10h/day),低氧条件设置为海拔2500m高度,对照组在常氧环境里居住。两组日常训练安排基本保持一致,试验组每周进行2次低氧训练,低氧条件设置为海拔2100m,采用测功仪10000m的训练方式,负荷为本人平原测功仪最大功率的65%强度,训练时间约为31-40min,血乳酸水平3-6mmol/L;低氧训练前及20天低氧训练结束后分别进行最大功率的2000M测功仪测验,比较高住低训前后的血乳酸水平。结果:高住高练低训结束后,运动员的血乳酸水平均低于高住高练低训前,但高住高练低训结束后,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没有立即出现明显提高。结论:高住高练低训的训练方法降低了同等运动负荷时的血乳酸值,提高了身体血乳酸的代谢水平,增大了机体承受更大运动负荷的潜力;也有利于运动后的疲劳恢复。  相似文献   

9.
皮划艇运动员在不同负荷状态下左心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歌  张亚琪  王震 《体育科学》2005,25(4):35-38
采用实验法,对皮划艇运动员不同负荷状态下左心功能的研究。结果发现,1 )运动员的心率出现安静时机能节省化、定量负荷反应低、恢复快等特点。运动员组心率恢复速度快于对照组;2 )无论处于何种状态,运动员组的左室射血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提示,其每搏输出量始终大于对照组,可视作训练程度高、训练效果佳的重要特征等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以访谈法等方法,分析讨论了成就目标、心理健康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掌握目标与躯体化因子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成绩目标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掌握目标与运动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高成就目标定向组和高掌握目标定向组运动成绩的得分分别与低成就目标定向组存在非常显著差异,高成就目标定向组和高掌握目标定向组运动成绩的均分较高;心理健康总分,高掌握目标定向组与高成就目标定向组、高成绩目标定向组、低成就目标定向组均存在显著差异,高掌握目标定向组得分最低。因此认为,高掌握目标定向最有利于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建议在培养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成就目标定向时,应帮助运动员树立能力增长观,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多设置掌握定向氛.围。  相似文献   

11.
对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运动员在2004年世界杯比赛前后进行了机能评定和疲劳监控,结果显示:在夏训和冬训以及比赛期间,运动员的机能状况总体是较好的,但个别运动员的体质状况和对运动负荷适应情况及恢复情况波动较大,还有待随时进行调整,以适应更大负荷的训练。运动员普遍存在高皮质醇血症,尤其在赛前;另外,赛后运动员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普遍下降,血睾酮/皮质醇下降。当伴随着血清肌酸激酶和尿素氮升高时,机能水平下降,恢复减慢,适应运动负荷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2.
研究结果显示,女子举重运动员经血量(MBL)明显低于其他健康女子,也明显低于其他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女子举重运动员血清 T明显高于普通健康女子,与其他运动项目运动员无显著差异。在经期中,随运动负荷的增加。MBL呈减少趋势,血清 T和 HB呈递增趋势。由此提示:这些变化可能是运动员长期从事举重训练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射箭运动员在不同运动负荷状态时的血液氨基酸的变化。方法: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射箭运动员冬训期间不同的训练时期血液中四种氨基酸——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和r-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在进行中等强度训练期和大强度训练期运动后1h血浆中谷氨酸的血浆浓度明显升高(P〈0.01)。而在大强度训练期后明显下降,甚至低于安静值;门冬氨酸在中等强度训练后血浆浓度也升高(P〈0.05),在疲劳期则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安静值;在进行中等强度训练期和大强度训练期运动1h后血浆中r-氨基丁酸、甘氨酸均上升。大强度训练期明显升高,与训练前期安静值相比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射箭运动员在长时间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后,血液中的氨基酸会发生变化,中枢疲劳可能从血浆氨基酸的变化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世居高原和世居平原体育生的血液流变学与有氧运动能力间的相关关系,以及两者血液流变性在性别差异上的异同。方法:分别以30名(男女各半)世居高原和世居平原体育生为研究对象,清晨空腹状态采静脉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试;餐后1 h,进行有氧运动能力测试。结果:世居高原体育生男性的高、低切全血粘度、还原粘度、相对粘度及红细胞变形指数(TK)值显著高于女性,血浆粘度(PV)显著低于女性;世居平原体育生男性低切全血粘度、还原粘度及相对粘度显著高于女性,高切还原粘度及TK值显著低于女性;世居高原男性体育生的有氧运动能力与PV和红细胞压积(HCT)呈显著负相关,与TK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从血液流变学角度,世居高原女运动员的红细胞变形能力、红细胞运输和传递氧的能力高于男性,而世居平原体育生中呈现相反的情况;世居高原体育生血液流变与有氧运动能力的相关性较世居平原体育生密切。  相似文献   

15.
短期高强度训练对优秀篮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马冀平 《体育学刊》2002,9(1):40-41
为了调查短期高强度训练对篮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影响 ,对 2 0名 (男、女各 10名 )优秀篮球运动员 ,进行跑台渐增负荷运动直到力竭为止。同时测定气体代谢最大吸氧量 (VO2max)、通气量 (VE)、血乳酸(BLa)、心率 (HR)、血睾酮 (T)、皮质醇 (Cor)及血红蛋白 (Hb)。结果为 :1)短期高强度训练期后男、女两组无氧阈 (AT)值与训练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VO2max却未有显著性差异 ;2 )短期高强度训练期后男、女两组Hb值与训练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T、Cor在训练期前后却未有显著性差异。其结果表明 ,短期高强度训练并不能提高VO2max,而AT却明显提高。提示可采用AT值作为反映篮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Young athletes in intensive training settings are confronted with a series of daily stressors although they have a smaller and less flexible coping repertoire than adults. Moreover, previous studies neglected the multivariate nature of coping.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first identify coping profiles of young athletes in response to daily stressors related to their competitive sport involvement. Second, the study examined: (a) if such profiles were similar across the three waves, (b) how many participants belonged to the same profile along the three waves, and (c) whether individuals from distinct profiles differed on burnout, stress, and recovery. One hundred and forty-seven young table-tennis players involved in intensive training settings completed the CICS, RESTQ-Sport, and ABQ three times during a 2-month period. Cluster analyses indicated three similar clusters across the three waves: task-oriented coping, distraction- and disengagement-oriented coping, and low coping profiles. The distribution of athletes significantly varied across waves. Burnout, stress, and recovery significantly differed across the coping profiles. Athletes from the task-oriented coping profile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best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high scores of recovery and low scores of stress and burnout). In contrast, athletes from the distraction- and disengagement-oriented coping profile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worst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high scores of stress and burnout and low scores of recovery).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ed that the coping profiles allow examining coping within a holistic approach, teasing out the complex associations with key outcomes, such as burnout, stress, and recovery.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study, we assessed the influence that pre-exercise glucose ingestion of two concentrations has on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paraplegic athletes. Eight men with paraplegia ingested a drink containing 4% (low) or 11% (high) carbohydrate i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rossover design, 20 min before exercise. The participants performed wheelchair exercise at 65% of peak oxygen uptake for 1 h followed by a 20 min performance test. During both trials,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were similar and indicated steady-state exercise. At the onset of exercise,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s in both trials increased after carbohydrate ingestion (P < 0.05) before returning to resting values after 20 min of exercise and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rials. Free fatty acid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from rest to 1 h of exercise in both trials, with a greater increase during the low carbohydrate trial that led to a difference in free fatty acids between trials at the end of the 1 h tests (P < 0.05). There was a tendency for the performance distances and power outputs achieved during the high carbohydrate trial to be greater than those achieved during the low carbohydrate trial (P= 0.08). In conclusion, when paraplegic athletes ingested low and high carbohydrate drinks before exercise, the decline in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s was similar. The tendency for higher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s, respiratory exchange ratios and power outputs and lower free fatty acid concentrations (P < 0.05) during the high carbohydrate trial suggests that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carbohydrate in a sports drink might be a better choice for paraplegic athletes.  相似文献   

18.
华中、华南地区高校运动队运动补液的误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红 《体育学刊》2001,8(3):60-62
通过对3市12所高校运动队749名运动员补液情况的调查,发现高校运动队的运动员补液十分盲目,对运动补液的重要性、补液的内容、量、时间等的认识存在着误区,教练员也未予以科学指导,没有达到补液的目的,间接影响了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作提出应加强对运动员科学补液意识的教育,并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教会运动员科学补液的方法,促进其更科学、安全地补液。  相似文献   

19.
复方红景天口服液提高运动能力及消除疲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探讨复方红景天口服液对提高运动能力及消除疲劳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口服液能明显提高实验对象大运动量训练期间及不同负荷量时的Hb,对运动期间的BUN有显著的降低作用:能提高实验对象的抗缺氧能力及力竭游泳时间;降低定量负荷时的BLA。提示,复方红景天口服液具有一定的提高运动能力及消除疲劳之功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通过监测雪车运动员完整睡眠过程、睡前自主神经状态和心境状态(POMS),探究雪车运动员冬训备赛期间,睡前自主神经和POMS对睡眠质量的具体影响,为解决雪车运动员睡眠问题提供合理的方案。方法:研究对象为8名国际级健将雪车运动员。使用空气垫式睡眠监测仪监测睡眠完整过程,Polar心率胸带和Ignite手表监测睡前自主神经,POMS量表评价心境状态。对睡眠状态、自主神经和POMS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概要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雪车运动员睡眠质量与正常成年人相比,睡眠潜伏期偏长,浅睡眠占比过多,深睡眠占比过少,睡前交感神经占主导作用,消极情绪较多。经相关分析发现,总睡眠时长与疲劳值呈高度正相关;浅睡眠占比与副交感神经指数、RR间期(2个QRS波中R波之间的时间)连续差值的均方根、精力值呈高度负相关,与交感神经指数和平均心率呈高度正相关;觉醒期占比与低频功率(LF)呈高度正相关,与慌乱值呈高度负相关;睡眠潜伏期与高频功率(HF)呈极高度负相关,与LF/HF呈高度正相关。结论:雪车运动员冬训备赛期间的睡眠质量存在睡眠潜伏期长、浅睡眠占比过多、深睡眠占比过少的问题,可能与睡前交感神经占主导作用及消极情绪较多有一定关系。建议雪车运动员调整睡前自主神经状态,同时进行心理训练和心理疏导,以此提高睡眠质量,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