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
21世纪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文献资料分析、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和模型实验等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参照浙江省学校体育师资的现状与需求,结合我系几十年来的办学经验与教训,就21世纪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标准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促进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的提高,更好地落实培养目标,为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体育专业如何改革和发展,是从事高等体育专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工作者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美日两国体育专业的办学方向的转变、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期望为我国体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师体育专业实习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师体育专业实习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师体育专业的实习存在着时间较短、形式单一、内容偏少,实习教育不够系统,对实习总结的重视程度不够等不足。针对当前的现状和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从强化学生的实习意识入手,以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为着眼点,围绕毕业实习形成良性实习教育循环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21世纪"高师"体育专业创新教育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龚德贵  毛治和 《体育学刊》2002,9(3):92-94,98
根据21世纪人才结构和创新教育理论及高师体育专业教育功能特性,采用问卷调查,阐述了高师体育专业教育创新教育的内含,分析了影响高师体育专业教育创新教育主要因素,从强化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到改革课程、考评体系和教师的授课方式,论述了高师体育专业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办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现状和显露出来的一些问题,结合当前社会需要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形势,充分认识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为了适应新时期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本文就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适应新时期对人才要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加强高师体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1世纪人才素质的发展需要,以及体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的现状,论述了加强高师体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多种途径,即转变教育观念,结合专业课特点;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加强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开展课外活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和逻辑推理等方法,总结了当前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在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武汉市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结合江汉大学办学优势和人才培养特点,提出了本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特色化定位。  相似文献   

8.
社会体育专业增设体育旅游专业方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就我国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增设体育旅游专业方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论述。提出:在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增设体育旅游专业方向,有利于形成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新的“契合点”,以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社会体育专业体系,拓宽社会体育专业口径,提高办学效益,从而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进程,实现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访谈等方法,从课程分类比较、公共基础课程、教育实践、专业理论课程与技术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等方面对东北大学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发展趋势,提出目前社会体育专业应依据社会发展及人才市场的需求,细化专业方向,更新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以适应我国对体育人才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历史梳理和现状分析,结果认为:目前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存在:人才就业导向现状与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目标的不适应、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与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目标的不适应、个人发展目标模糊与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目标的不适应等问题。根据"目标管理理论"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管理体系,并从理论依据、体系构建、实施路径、管理策略等方面对人才培养目标管理体系做了具体分析,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进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翠兰 《体育学刊》2005,12(6):89-90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围绕素质要求,通过整合与重组,建构以人格素养课程、基础知识技能课程、专业定向课程为核心,以自我完善课程为调控的开放性的课程体系,使之建设成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新世纪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新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专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全国13所单科体育类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带有共同规律和特点的地方,并结合广州体育学院本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结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突出“一专多能”的前提下,培养既掌握扎实武术、民族民间体育、传统体育养生专业方向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又具备洞察社会需求、开拓创新能力以及有利于创业成功的人文素质和坚韧不拔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务实而科学地制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计划,本专业基础课不能和其他专业基础课“打通”;面向激烈竞争的社会市场,突出培养能力,主动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积累对企业的管理、策划、营销经验和洞察社会需求、寻求机遇的能力,为日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三级跳远专项素质的训练负荷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运用人体运动负荷学和运动训练学理论对三级跳远专项素质的训练负荷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练习最大力量,负荷量不宜过多,负荷强度以次极限或极限为宜;练习速度力量,小肌群的负荷大,大肌群的负荷则小;练习弹跳力,小肌群的负荷强度小,大肌群的负荷强度中或大;速度素质的练习,在最大速度强度的90%~95%,持续时间15~20s,时间间歇40~60s的负荷范围内交替进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体育产业日益蓬勃的发展既为高校体育市场营销专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目前体育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专业定位要体现特色、课程设置要合理完善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体育和健康教育专业融合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招生政策、基础教育、办学条件与设施、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体育专业还不具备培养合格体育与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条件,应该在运动人体科学的专业基础上,根据我国健康教育的形势和具体情况,利用相应的交叉资源优势,独立培养适应我国国情的健康教育师资。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办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材建设和学生就业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多数院校的培养目标与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所提出的目标吻合;课程设置在各院校的差异较大,专业教材建设滞后;师资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及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但需优化知识结构;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太理想,需根据市场需求,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湖北省3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情况的调查表明:这3所学校存在必修课开设较多,选修课开设不足的问题,学生对选修课的认识趋于理性。建议湖北省各高校应开设更多的选修课,并编制课程指南,主管部门应对课程结构设置进行监督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当前我国不同类型大专院校设置的体育管理专业已突破单一的公共事业(体育)管理专业的建设模式,但体育管理专业设置的学科理论基础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思辨体育是什么、体育教育与体育总概念之间以及学科与专业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将体育管理专业设置为体育教育学或公共事业管理学学科下的一个专业方向,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误区,提出体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应该立足于在体育学一级学科下建立二级学科,而公共事业(体育)管理专业只是体育管理学二级学科下的一个专业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运动训练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文  朱咏贤 《体育学刊》2004,11(5):132-134
探讨了运动训练学在竞技体育中指向直接获得竞技状态;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包括相关的实践内容和学科自身研究;运动训练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发展还不成熟;运动训练学学科地位具有确定性,但属性还存在分歧;学科的研究方法还不成熟,方法运用应注意适用性问题;学科应注重科学学的研究,在科研机制、设置、人才建设等方面也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阶层变迁与体育人口结构性增长策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社会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国外体育教育专业在各自的历史时期所遇到的同样问题,目前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以及如何体现“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的培养规格等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不减少体育类招生总数的前提下.应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数量,同时降低审批新上其他有关体育特色专业的门槛;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改变目前高校专业单一、课程设置陈旧、毕业生难以适应或融入社会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