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前我国体育立法工作相对滞后、部门管理职能错位,受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冲击,导致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和人格权固有利益概念模糊。从法学视角分析精英运动员商业开发利益归属所有权的问题,探讨合理分配运动员商业开发所得的收益资本,力求兼顾公平和效率,保证专业运动员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2.
优秀运动员社会影响力的提高,引起人们对运动员社会责任的关注。优秀运动员的社会责任既可以是法律上的义务,也可以是伦理或道德范畴的义务或者角色定位。优秀运动员社会责任主要体现着优秀运动员对社会伦理的回应,反映着优秀运动员对社会期望的实现。优秀运动员社会责任有着深厚的法理基础,存在道德和法律上的依据。要使优秀运动员社会责任实现,需要完善优秀运动员社会责任的法制建设,主要包括加强优秀运动员社会责任的立法和执法、建立优秀运动员"利害关系人"的权利救济机制、建立优秀运动员履行社会责任的激励机制、提升优秀运动员的素养。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后发生的问题日益增多,管理者是否履行了安全保障义务,关系到是否承担法律责任.对安全保障义务予以界定,阐释设置安全保障义务的法理依据,着重对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消极不作为侵权责任进行分析.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属于消极的不作为,应在合理限度内对该行为进行否定评价,不应让经营管理者因承担责任而经济上遭受重创.过度的否定将使经营管理者的行动自由受到限制,从而加重学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者的责任,妨碍"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政策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4.
《反兴奋剂条例》运动员违纪责任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反兴奋剂条例》将体育社团依章程对运动员作出纪律处罚而承担的“违纪责任”规定在法律责任中,传统法律责任并不包括违纪责任,《反兴奋剂条例》这样制定有法律依据还是立法制定的一个失当?本文将对该条例的违纪责任进行分析,明确其中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公益性体育器材造成伤害事故的责任主体、法律性质和法律责任进行分析.认为:责任主体有生产者、销售者、管理人和使用人;法律性质属于侵权行为;法律责任根据不同原因,各主体人均有可能承担责任,其中生产者和销售者承担产品责任,管理人承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商业化的发展,优秀运动员作为公众人物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伴随着优秀运动员人格权的商业价值开发与利用,各类侵权现象层出不穷。通过分析运动员人格权商品化特征与侵权行为,提出优秀运动员人格权商品化的保护与救济对策,对保护优秀运动员的权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宁伟  谭小勇 《体育科研》2012,33(1):44-48,57
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剖析政府和学校、学校和学生的法律关系,并对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责任进行划分与论述;以注意义务的基本理论为出发点,介绍了校方在体育伤害事故中承担的法律责任与义务,并通过案例和理论结合把过错归责原则融入学校承担的法律责任之中;分析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中校方承担的法律责任与义务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运动员的主要活动是参加比赛,运动员在体育赛事中的权利应当受到保护。运动员在赛事中的相对人是组织方,权利主要体现在与组织方之间的关系中。运动员与赛事组织方之间的关系为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运动员的权利主要包括参加比赛、公平比赛、安全比赛、退出比赛、获得奖励的权利和人格权。同时,运动员的权利受到主要来自义务、规则和道德等方面的限制。在运动员权利遭受侵犯时,可以采用私力、社会和公力等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9.
知名运动员作为社会的公众人物,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其商事人格权容易成为侵权对象.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国主要通过商标法和仿冒侵权行为保护知名运动员的商事人格权,对我国知名运动员商事人格权的保护启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安全保障义务是"人的安全是至高无上的"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法律中的体现。通过将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安全保障义务与经营场所及公共设施的安全保障义务进行比较,探讨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安全保障义务的内涵、外延、责任主体、法理基础、来源、归责原则以及合理边界。  相似文献   

11.
以刘翔肖像权案为引子,就肖像权的归属与形象权构想、侵害肖像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及合理使用、肖像权与著作权的“冲突”3个相关法律问题作了分析。认为国家运动员的肖像权应该属于运动员本人,提倡设定形象权;取消“以营利为目的使用肖像”作为侵犯肖像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肖像作品的著作权与肖像权只是形式上的竞合,不存在实质意义上的冲突,应该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12.
身份指个体在某一群体或社会中某一确定的社会位置。作为一种调整方式,以"身"定"份",古已有之。在当下我国运动员身份重构日趋迅捷的时期,通过身份识别,厘清运动员职业纠纷中运动员与其它体育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失为一条顺利解决纠纷,促进体育秩序稳定的新思路。研究从我国运动员身份的变迁历程入手,分析运动员职业身份的本质特征,讨论了运动员职业纠纷中涉及的身份法律性质问题、多重身份规范适用不确定性问题和身份权利与身份义务关系问题,认为可以通过身份识别提升运动员的身份认知能力,避免纠纷发生;以正确识别运动员身份为基础,可实现纠纷的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完善我国职业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交易制度,该研究以人力资本理论、产权理论、微观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法学理论为研究基础,结合我国职业体育实践以及国外职业体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职业运动员人力资本要素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我国职业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交易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稀缺性运动员人力资本的供需关系矛盾突出;职业运动员人力资本要素市场不完善,买方垄断、卖方垄断的运动员人力资本要素市场并存;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专用性治理措施不合理。我国职业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交易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要围绕明确职业运动员劳动者的地位,保护职业运动员合理的自由选择权与自由流动权,采取有效措施增加优秀运动员人力资本的供给,采取有效措施限制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过度竞争行为,设立职业运动员最低薪酬标准,保护普通职业运动员的权益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刘翔肖像权侵权纠纷案引起了轩然大波,与之相关的法律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笔者就三个方面作了分析,认为国家运动员的肖像权应该属于运动员本人,提倡设定形象权;取消"以营利为目的使用肖像"以重构侵犯肖像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肖像作品的著作权与肖像权不存在实质意义上的冲突,只是形式上的竞合,应该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15.
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遭遇的伤病风险属职业风险范畴,虽属个人风险,但具有社会性,运动员伤病风险应纳入社会保险保障范围。肇因于运动员"伤与病"的纠缠,运动员伤病风险的社会法规制路径一直摇摆不定。随着运动员职业化改革的推进,运动员伤病风险与工伤保险的同构性以及与医疗保险的异质性共同昭示了运动员伤病风险的工伤保险保障路径。社会法规制效果的彰显需要通过运动员伤病风险保障的理念更新、规范创制和制度协调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美、英两国职业运动员工会的历史发展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建构过程进行了梳理,认为职业运动员工会基本职能包括:谈判职能、维权职能、服务职能以及教育职能;分析我国运动员个体维权时常用的三种途径与不足之处,它们分别为自立救济、司法救济与行政救济,前者维权效果不佳;司法救济耗时耗力;行政救济因缺乏指导性文件与听证环节,判决随意性强;从《工会法》、《劳动法》等现行法规文件中寻找构建我国职业运动员工会所具备的法律基础,探讨构建我国运动员工会亟需解决的若干问题:如何避免运动员工会落入传统工会条款的窠臼;如何成立职业体育快速仲裁与协商机构;如何制定能够覆盖各利益方的统一条款等。最终从法律角度为我国职业运动员权益保障制度的建设、为中国职业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考量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遭遇的伤病风险属职业风险范畴,虽属个人风险,但具有社会性,运动员伤病风险应纳入社会保险保障范围。肇因于运动员"伤与病"的纠缠,运动员伤病风险的社会法规制路径一直摇摆不定。随着运动员职业化改革的推进,运动员伤病风险与工伤保险的同构性以及与医疗保险的异质性共同昭示了运动员伤病风险的工伤保险保障路径。社会法规制效果的彰显需要通过运动员伤病风险保障的理念更新、规范创制和制度协调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18.
入籍运动员平等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权利并平等承担相应义务,但基于入籍运动员在身份、职业、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需要对其入籍到退役全阶段权利义务进行特别规定。在入籍阶段,其面临入籍条件与参赛资格的双重制约,需要满足入籍国国籍法及相关国际体育组织的规章制度;在职业发展阶段,其也面临公平竞争与人格利益方面的权利保障与义务履行问题;在退役阶段,其劳动者法律地位与社会保障也需特别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19.
入籍运动员平等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权利并平等承担相应义务,但基于入籍运动员在身份、职业、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需要对其入籍到退役全阶段权利义务进行特别规定。在入籍阶段,其面临入籍条件与参赛资格的双重制约,需要满足入籍国国籍法及相关国际体育组织的规章制度;在职业发展阶段,其也面临公平竞争与人格利益方面的权利保障与义务履行问题;在退役阶段,其劳动者法律地位与社会保障也需特别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