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动作或技术的学习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获得运动技能的重要载体,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常常会因为"淡化技术"或"重视技术"而困惑,而正确理解和把握技术教学尺度,避免教师"为了教而教,学生为了学而练"的现象,真正使学生在动作学习的同时获得技能和发展体能,是运动技能学习方面必须思考的问题。本单元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依据水平三学生接球动作发展特征,以"移动中的接球"为教学内容,分析在"运用"的维度下如何学习动作或技术,获得技能,为球类教学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正>运动技能是学生学习体育以及促进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1],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针对运动技能学习方面提出了"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的学习目标,且在每个水平段以层次性、递进性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具体到课时教学实践时,通常以"技能目标"为主要形式来制定和描述,以此来评价学生在课中学习某一具体的动作或技术时所达成的预期效果;而制定可操作、可观察、可落实的技能目标,学情分析是制定技能目标之前必走的一步,因为体育教学的对象是青少年儿童,要达到育心和育身的目的,就要研究和分析教育教  相似文献   

3.
技术主题在美国学校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技术主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技术主题"由格雷厄姆在拉班的动作框架的影响下所提出,以研究关于体育教学"教什么"为核心问题。第二,"技术主题"强调在体育教学中应围绕动作技能和运动概念,因为动作技术和运动概念是一切身体活动及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第三,"技术主题"在运用上,是动作技能和运动概念的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相关教学要素。第四,技术主题方法具有基础性、层次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一、对"三维"视角下构建单元体系的认识"技术、体能、运用"视解下单元教学计划的构建,要求以技术教学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掌握体育运动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掌握的技能与学生已有的运动技能相组合,通过"组合"练习来提高体能和巩固所学技能;引导学生用掌握的运动技术结合体能水平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本课教师设计的《鱼跃前滚翻》教学单元以技术教学为载体,重在发展学生的体能,最后教给学生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视点,利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我"的时间、"我"的空间、"我"的身体三个维度分析了作为主体的学生,在运动学习中应该感受和认知的三个要素,并结合运动意识的运用,构思了开放式运动技术的"四个在哪儿"的主体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一、针对研究主题确定观察视点"方法"是体育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教师和教材的纽带。"方法"包括动作方法、练习方法和运用方法,教"方法"主要是教会学生怎么做(准确),怎么才能做好(原理),怎么才能会用(运用)。([1])也就是说,教方法策略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方法"的关联性、针对性、准确性等方面。而双杠教学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体操运动的项目特征,双杠的项目特征为稳定性、不变性、一致性。本次活动观察小组从"学生学习行为表现"进行观测,通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观察"教方法策略的合理性"。本文  相似文献   

7.
"意念训练"是一种心理训练方法.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运用"意念训练",让学生在学习基本技术的过程中,对技术动作进行意念想象,有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通过分析"意念训练"法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实验比较的方法,通过在体育教学中的意念训练,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运动技术基础.实验结果证明,意念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对于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运动素质,掌握运动技术和提高教学效果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
祝芳 《体育教学》2013,33(8):29-31
本文提出"方法"类的教学内容包括技术方法、练习方法、锻炼方法。其中,技术方法指"合理有效地完成某一技术动作(或战术)的方法",包含"肢体动作方法"和"技术运用方法"两层含义;练习方法指"为改进技术动作的质量、提高运动技能、发展相关体能而设计的专门性练习策略及形式";锻炼方法指"为改善健康状况、增强体质而选择或设计的具体锻炼策略及形式"。以"方法"为内容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学习与锻炼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真珍 《体育教学》2013,33(4):48-49
一、教学亮点1.结合一年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小青蛙贯穿整节课,创设"小青蛙学本领"的情境并结合运动圈,直观的教学。2.以小蝌蚪变成小青蛙,青蛙跳荷叶导入热身部分,以自编器械操做准备活动,运用好器械;剔除为了教而教的思想,运用单双排列的运动圈,让他们在玩中不经意间学会单双脚跳,引导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校体育》2020,(12):53-54
<正>教学应遵照每一个动作或技术都要为运动特性服务的"大运动观"教学原则展开教学与训练,这样的教学才是将动作技能和运动技能原理用得合理的教学([1])。也就是说每一个动作都应该有效地为一个项目作出贡献的运动学习,才是有效的运动学习,这是"大运动观"所追求的结果([1])。也就是说每一个动作都应该有效地为一个项目作出贡献的运动学习,才是有效的运动学习,这是"大运动观"所追求的结果([2])。动作是运动项目的基础,动作学习也是体育教育教学的起点,相对于运动项目来说,动作学习实际上是被分解后的教学,分解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单个动作的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一、指导思想本课以"技术、体能、运用"为体育课堂导向,以学习篮球运球技术为主线,结合体能,融入运球过人技术运用。通过单一技术学习组合和运用逐渐形成运球突破运动技能。在掌握运动技能过程中,将规则和合作意识融入"以赛促学"的课堂中,在强化运动技能的同时注重体能发展。课堂教学设计以"蹬"、"跨"、"转"为切入点,选择符合技术原理的教学手段进行针对性地练习。课堂中将多媒体技术与技能教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校体育》2021,(2):74-75
<正>"完整法"与"分解法"都是体育教学中进行技术动作教学时常用的基本方法球类项目的运动条件复杂多变,因此在应用"完整法"教学时,不但要教动作,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或运用,要从整体观的角度出发,思考不同场景下可能出现的变化,考虑到不同运动条件和运动概念的变化,不仅要学以致用,更应"用以致学",在大运动观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13.
"教是为了不教"与"学会学习方法"的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元认知理论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体现,以及结合技术动作形成的规律,构建了元认知理论在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体现的示意图,在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了解元认知理论,学会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运动技能学习过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体育运动的选择性活动以及能形成运动迁移,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小群体学习法"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初级游泳教学中运用"小群体学习法"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游永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技术,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八步"教学法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技术的情境性、趣味性,我以安全、便携的体操垫为纽带,以"运球穿越‘迷宫’"的游戏为主线,将"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各个教学步骤、各个技术环节紧凑、有序的串联起来逐层展开。第一步:尝试练习。学生1人1垫,两人一组,运用体操垫(折叠式)巧设"迷宫"——"河流"型(》)、"大  相似文献   

16.
<正>本期案例研讨,从参与情况和议论的问题来看,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首先,参与讨论的教师和学生们已经认识到教学内容的设置要以"运动原理"和"教学原理"为支撑,否则教学本身的依据不足。其次,从对"运动原理"和"教学原理"的认识来看,也具有了一定的深度,打破了从概念到概念的简单认识方式,并从实践意义上对为了教而教的"教教材"的现象进行了深入解析,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开始了真正意义上  相似文献   

17.
<正>一、问题的提出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确定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同时指出,体育教学在五个领域目标中要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于是,就产生了几种说法,如"强化运动技能说"、"淡化运动技能说",乃至"抛弃运动技能说"等等。因而,有的体育课不讲解、不示范,谈"教"色变;体育课"牢牢把握运动参与",只要学生喜欢就行,体育课变成了"休闲课";有的体育课却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中心,  相似文献   

18.
<正>不同概念范畴下的运动其价值属性是不一样的,以健身为目的的运动,体现的是锻炼价值;以竞技为目的的运动,其价值在于竞争和获胜;而以教育为目的的运动,则是追求运动文化的真意。从教育学意义上来说,运动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反思以往所谓的"运动技术"教学,往往看到的大多是"单个动作"的教学,即使是学过了,也不知所学的是什么,有  相似文献   

19.
<正>通过本次研讨活动,与会的京、浙两地体育教师达成了一个初步共识,即构建"学为中心"课堂模式,提出"课堂教学要落实以发展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在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地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一名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受益。一、课堂为谁而设——从关注教师教什么转向关注学生学什么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部分体育课堂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言堂""教教材"等现象,如何落实以人为本,不妨尝试"先学后教"的生本课堂教  相似文献   

20.
赵斌 《体育教学》2008,(4):30-31
一、教学思想 运动教育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体育学者西登托普(Siedentop)先生提出的一种课程与教学模式。它是以来自于游戏理论(PlayTheory)的运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师直接指导、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为学习方法,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比赛为主线,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的教育模式。该模式提出后,以其在培养学生的运动志趣、运动能力、社会适应性,以及终生体育观的形成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而广受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