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优秀运动员大负荷训练评价的心理认知干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燕 《体育科学》2005,25(12):43-45,52
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法对101名现役一级以上运动员大负荷训练的心理认知干预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员在经过心理认知干预后,“情绪性自我评定”的句子比例显著下降,“意义性评定社会取向”和积极性评定的句子比例均显著升高,消极性评定句子比例显著下降,男、女运动员之间差距减少。对优秀运动员大负荷训练评价的心理认知干预可能会使运动员对大负荷训练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亦可能会提高女运动员对大负荷训练的积极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拳击运动员大负荷训练前后生理生化指标、心理学指标和HRV指标的变化,多维度监测拳击运动员的运动疲劳。方法:本研究以6名优秀拳击运动员为对象,分别在4周赛前训练阶段开始前和结束后(大赛前6周至大赛前2周)的调整休息次日晨空腹采肘静脉血,测量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睾酮、皮质醇浓度,并在采血当日测量清晨醒后晨脉和心率变异性,在早饭后填写运动心理疲劳问卷(ABQ)。结果:(1)4周赛前大负荷训练后血清睾酮、睾酮与皮质醇比值较训练前显著降低(-38%、-52.7%,P<0.01),血清皮质醇和晨脉均显著升高(+32.4%、+20.4%,P<0.05);(2)ABQ调查显示,4周赛前大负荷训练后运动员成就感降低、运动的负评价、心理疲劳Z加权总分较训练前显著升高(P<0.05、P<0.05、P<0.01);(3)心率变异性分析显示,4周赛前大负荷训练后lnLF、LF/HF较训练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四周赛前大负荷训练后优秀拳击运动员机体运动疲劳以机体合成代谢小于分解代谢、心脏承受训练负荷能力降低为特点,运动心理疲劳加剧以成就感降低、运动的负评价升高为特征,lnLF、LF/HF升高提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失衡倾向于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生理生化、心理指标与HRV结合可较全面监测拳击项目运动疲劳。  相似文献   

3.
女游泳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中的情绪和应对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女游泳运动员 6周大负荷训练中的情绪和应对方式 ,了解她们在大负荷训练中的心理特点 ,为提高游泳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中的心理承受能力提供依据。研究表明 ,女游泳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中的情绪变化受负荷总量变化的影响 ,优秀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感受中肌体劳累 ,精神疲倦和自我怀疑百分数均高于普通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应对方式中 ,优秀运动员宣泄和回避的百分数低于普通运动员 ,自我激励 ,寻求他人支持 ,自我安慰 ,关注队友感受等维度的百分数高于普通运动员。提示在大负荷训练中 ,优秀运动员似乎更倾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优秀冰雪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心理测量与实践法对我国优秀冰雪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冰雪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总体水平适中,发展不均衡;运动员的竞技动机适中,其创造性倾向较高,能力较低,但心理潜能较大;从事体能类项目的冰雪运动员的认知特质焦虑水平与其所从事项目的特点不相适宜,而从事技能类项目的冰雪运动员与其所从事项目的特点相适宜;优秀运动员的心理能力与运动成绩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5.
耐力性项目训练负荷强度安排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世界优秀耐力性项目运动员负荷安排特点的总结,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发现:优秀耐力运动员更倾向于采用大量低强度负荷构 建牢固的耐力基础,适当安排高强度负荷,较少利用“乳酸阈”强度的“两极化训练”模式。这样可以合理布局负荷节奏,平衡训练适应和压力之间的关系,获得更大的训练效益。  相似文献   

6.
优秀运动员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对优秀运动员的训练过程实施长期、系统的科学监测,以便在重大比赛前科学地调控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是体育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心理学等研究方法,研究优秀运动员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特点和规律。研究认为,1)运动训练的科学监测包括身体机能诊断与监测、运动技战术诊断与监测、心理状态诊断与监测等多方面。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主要采用生理机能指标、血液指标、激素类指标、免疫学指标,结合训练过程分析训练前、后的身体机能变化特征,准确地评定运动负荷和训练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优秀运动员运动技术诊断主要采用影像测量与分析、力学理论分析、力的测量与分析等方法,对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诊断。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技术优化,解决运动员的技术训练问题,不断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在优秀运动员心理状态评价上,根据运动专项的不同,心理状态诊断和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心理与神经疲劳状态、注意力水平、专项认知水平、心理技能水平、比赛心理兴奋点的状况、团队凝聚力等;2)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主要是指:根据训练目标和相应的训练计划,运动员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其竞技能力在比赛期间所出现的相对最高和相对稳定的状态。目前竞技状态的调整研究主要集中在训练经验和实验测试两个方面。研究重点介绍建立个体最佳竞技状态模型、赛前运动负荷调整、合理膳食调配与营养补充、竞技心理状态调控等方法;3)中国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研究特点表现在3个方面:注重优秀运动员个性特征研究,形成科研团队进行综合性研究和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运动实践。  相似文献   

7.
游泳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中心理、生理疲劳和应对方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测量法跟踪调查了33名游泳运动员6周大负荷训练中的心理、生理疲劳和应对方式,目的是为教练员科学进行大负荷训练提供心理和生理依据。结果显示,POMS量表和10项自我陈述测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游泳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中的心理疲劳;训练中最高心率、血红蛋白、血清肌酸激酶、尿素氮等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游泳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中的生理疲劳;在大负荷训练感受中,女运动员精神疲倦显著高于男运动员;面对大负荷训练的疲劳,男运动员倾向于采用自我激励、转移注意力和解决问题及逃避等应对方式;女运动员则倾向于采用自责、宣泄、寻求支持和幻想及逃避等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8.
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是新兴运动,探索运动项目的训练特征是提高竞技水平的基础,提高教练员对训练特征的认知水平是形成正确训练理念的前提。研究运用运动训练学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教练员对训练特征的认知进行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绝大部分教练员对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的技术、战术、体能和心理训练特征的认知符合项目的运动特征和竞赛特征;近4成教练员对该项目训练理念的认知不够清晰;我国极限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运动员专项化训练水平较低。建议:加强项目供能结构等的基础研究;加强该项目运动员的专项化训练程度,以尽快提高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9.
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专项认知能力结构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因子分析法,探讨了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认知心理结构特征。对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心理评价、运动训练和选材均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教练员制定的训练计划更加有效合理,让运动员更加乐于完成训练和竞赛任务,提高运动成绩,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运动员职业特征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运动员的职业特征各维度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不同性别、年龄、运动项目、运动等级、文化水平的优秀运动员在职业特征的不同维度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应针对优秀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及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外20名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竞技年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外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在启蒙训练年龄上的差异并不显著;但是外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转为职业选手的年龄较早,所以其成为职业选手的年限也较长。中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之间的现役年龄的分布较为离散,中国十名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现役年龄差异大于国外十名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现役年龄差异;并且中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达到最高竞技水平的年龄比国外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达到最高竞技水平的年龄晚。  相似文献   

12.
对网球运动成败归因的科学研究不仅为丰富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理论提供实证依据,对网球运动训练的科学化也具有借鉴意义。采用质性研究法以男子网球运动员在大赛后的访谈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当前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竞赛成败归因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的成败基本归因是一致的。从自由节点和相应的总参考点数来看,国内、外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对于失败归因不同。从相应节点比例来看,成功时,国外运动员的归因更加细致和多元化,而失败时,国内男子网球运动员的归因更多。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以1988—2016年中国乒乓球奥运会夺金运动员的年龄结构为出发点,对我国38名奥运会夺金运动员的年龄结构、训练年限及参赛年龄进行深度分析,旨在探索影响我国奥运会夺金乒乓球运动员年龄结构的因素,为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乒乓球奥运会夺金运动员的年龄结构呈递增关系,男子运动员增长的幅度大于女子运动员;激烈的内部竞争机制促使奥运参赛年龄结构的成熟化;竞赛规则的改变对夺金运动员的年龄结构增长具有显著影响;科学化训练和体育价值的体现与奥运参赛夺金运动员年龄结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程序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2):175-178
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指标(力量、速度、灵敏素质等)的优化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实施有效的优化控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dentify whether the relative shape and size characteristics of elite male tennis players have changed over time, and in addition whether any anthropometric parameters characterise the more successful players in Grand Slam tournaments. The height and body mass of the players qualifying for the first round in all four Grand Slam tennis tournaments during the period 1982–2011 was obtained, and successful players defined arbitrarily as those reaching round 3 or beyond.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the reciprocal ponderal index (RPI) were used as our measures of body shape. Multilevel modelling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trend over time using non-linear polynomial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body shape of elite tennis players has changed over time, with a non-linear (cubic polynomial regression model) increase in BMI and a similar non-linear decline in the RPI. BMI, reflecting greater muscle mass rather than greater adiposity, has emerged as an important factor associated with success, identified by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steeper) “successful player”-by-“year” interaction term. The evidence that the RPI of elite tennis players has also decreased over time, together with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successful player”-by-“year” interaction term, suggests that a more linear (ectomorphic) body shape is a less important factor in terms of succes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elite male tennis players are becoming more power trained athletes as opposed to endurance athletes, with greater muscle mass being an important factor associated with success in all Grand Slam tournaments.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2014年WTA年终总决赛小威和莎拉波娃的进攻节奏进行统计分析,深入发掘和整理影响网球比赛进攻节奏的因素,找出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进攻的节奏变化以及如何控制比赛进攻节奏,加强教练员和运动员对网球比赛节奏的理论认识,进而制定相应的控制比赛节奏的方法,为实际的网球训练和比赛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数据参考,提高训练和比赛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我国田径运动员的认知风格、竞赛焦虑特征与竞技水平发挥的关系,采用镶嵌图形测验和竞赛状态焦虑问卷的方法,对我国15个省、市优秀田径运动员93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有场依存者和场独立者,个体差异情况较大;田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低于田径常模、躯体状态焦虑显著低于常模,状态自信心显著高于常模,场独立运动员躯体状态焦虑显著高于场依存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更低而状态自信心更高。②认知风格与认知状态焦虑显著负相关,与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正相关,认知风格是影响认知状态焦虑的一个主因素。③两种认知风格运动员与竞技水平发挥率负相关,场独立运动员竞技水平发挥率更高;竞技水平发挥高组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更低,状态自信心更高;竞技水平发挥高组与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负相关,竞技水平发挥低组与认知状态焦虑负相关、与躯体状态焦虑正相关,两组运动员与状态自信心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竞赛焦虑的三个维度均不能预测竞技水平发挥程度。  相似文献   

18.
优秀运动员应激源与运动心理疲劳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依据Smith认知-情感理论模型及Silva消极训练应激反应模型,采用<运动员应激量表>、<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对132名一级以上11个项目的在训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优秀运动员应激水平属于中等偏低,"运动受伤"和"环境肉素"得分较高;不同训练年限、经济条件的优秀运动员应激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人际关系因子方面呈现出随入队年限递增而分值递减的趋势,在日常生活遭受方面经济条件差的得分最高;应激各因子与运动心理疲劳总分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高应激组与低应激组的运动心理疲劳存在显著性差异;比赛失利因子进入对运动心理疲劳总分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9.
对训练过程进行科学的状态诊断是提高运动员训练水平以及比赛成绩的重要环节。为获得辽宁省网球运动员的机能测试指标的参考值,对辽宁省优秀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实施有效的调控,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室测量法、实地调查法对辽宁省优秀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冬训前体能与体成分、有氧及无氧能力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状态测定,掌握辽宁省网球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第一手数据资料,旨在为优化我省网球运动员的训练过程提供科学支持并为全面提高我省网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及运动成绩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