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多元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针对新世纪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变化,提出调整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构件体育专业大学生多元化的社会实践体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顺应社会发展,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社会激烈竞争的背景下,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很是严峻,文章从就业的角度分为就业能力、就业观念、就业渠道三个方面加以探讨社会实践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作用。结果表明,社会实践能很好地促进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改善学生的就业观念,增加学生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和社会需求等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提出在新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应当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来适应市场的需要。通过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增设"武功推拿"课程,可以拓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自我认识能力、就业压力的认识、辅导获取的途径及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对学校职业生涯辅导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探讨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对接率。结果表明: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现状上存在职业规划意识不强、自我认识能力较弱、就业压力认识有限、高校职规资源有限、职业规划执行不够这五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普遍忽视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基本语言表达能力、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表述能力、动作示范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等,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不同于其它体育专业学生和人才的根本差异,是学生今后职业能力的必备条件。通过实验教学发现:在术科教学中有意识的加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环节,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技术、技能学习,还反而会促进学生技术动作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体育课的教学实践能力,这为学生今后就业、走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论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影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各种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高校应向毕业生提供就业能力培养与服务、毕业生自身应积极做好就业准备。高校应提高专业培养质量、切实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实现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体育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对推进体育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育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也直接反映了体育院校信息技术专业办学质量。选取武汉体育学院和天津体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近几年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调研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就业领域、胜任的岗位和工作岗位技能要求,目的在于从市场的角度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促使毕业生适应市场的需求,提高体育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体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体育数字媒体是体育信息技术两个重要发展方向,体育信息技术专业急需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开发专业特色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体育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尤为严峻。体育教育作为我国体育类院校的主流专业之一,主要目标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的人才。体育教育专业在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其知识、技能和资源等要素的整合。学生党员作为这一专业的先进群体,本文以其为着眼点,从就业能力的角度对我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党员的就业现状、影响因素上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提出相应的提高就业能力的对策,将其措施和培养方案推广到其他专业,以提高整体体育类专业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作为高校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体育工作者,而在今天也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为提高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质量,为其提供一个较好的就业平台,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探讨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构建,得出学生在专业水平、发展潜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大发展,这为学生择业与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张成胜 《体育师友》2012,35(5):56-58
高校是大学生成才的摇篮,也是大学生接受学校公共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衔接的桥梁,它对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以终身体育思想为视角,探讨终身体育和高校公共体育之间的关系以及高校公共体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教学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丽妮 《体育科技》2001,22(2):67-69
从体育教学的特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的个体差异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论述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的重要性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受金融危机影响,毕业生就业形势显得更加严峻,由于劳动力需求不足与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僧多粥少"的情况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还有就是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原因,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态度造成工作机会流失。本文对广西部分高校2009届毕业生求职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出毕业生求职心理的规律,为在金融危机时期对学生进行求职就业指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试析素质教育中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体育教师要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更新知识结构,养成科学的理性精神,成为教学和研究的统一者,才能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以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不仅负担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学校体育教育有鲜明的思想教育特征,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结合的思想教育,技能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体育教学中教书育人是指在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道德已经成为职业准入的一道门槛,是企事业单位录用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很明显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本文着重从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现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及建议等三个方面来论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可行性,以此引起学校及体育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国际象棋教育与发展儿童、少年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市新街口中学、谢军棋艺中心、14中、国际象棋国家少年队和参加北京市棋类等级赛的10~14岁儿童少年197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中国版)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参加国际象棋活动的儿童、少年在智力发育方面远远超过同龄人。证明国际象棋活动对儿童、少年智力发育具有积极作用。科学的、与学校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国际象棋教育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丰  张艳群 《四川体育科学》2005,(3):121-122,125
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教育发展密切相关,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体育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和质量.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人才、知识取向进行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美高等学校体育师资管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实地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比较法,对中、美两国高等学校体育师资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形式、特点、职称晋升、考核与聘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和分析。结论认为:由于两国国情和教育、体育发展程度不同,管理形式和特点差异明显。美国大学体育师资要求高学历,聘任实行合同制,专职与兼职教师兼容,教师流动性较大;中国高校体育师资学历与美国比较相对较低,职称评定实行终身制,职称年龄结构偏向老化,流动性较小。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状况、教学研究能力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的现状研究,提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应着眼于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素质,突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坚持实用性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开设五类课程。  相似文献   

20.
对体育教学流行理念的追问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王章明 《体育与科学》2004,25(2):75-77,80
在体育课程中,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已不能涵盖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的理念应解读为“体育素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只能落实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原则层面上,不能作为教学目标的本身;体育教学的第一目标是运动技能学习,并为健身奠基;“终身体育能力”不等同于终身体育锻炼,其有机构成是运动欣赏力、健身评价力、运动参与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