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大强度间歇训练(HIIT)和一般有氧训练(AT)2种训练方法的神经-免疫应答特征差异。方法:以8名一线男子皮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HIIT和AT各进行2周训练,每周9节训练课,训练量基本保持一致;对两种训练方法前、后的测定指标进行比较。分别在HIIT和AT前、后次日晨6:30安静状态下进行仰卧位短时程5 min心率变异性测试,并在测试结束即刻空腹安静状态下取肘静脉血,用于测量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浆儿茶酚胺。结果:2周训练后,AT组和HIIT组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间期的差值标准差(SDSD)和频域指标总功率(TP)、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均有不同幅度变化,但均无统计学意义,且AT组和HIIT组间无交互效应;AT组T%、CD8+%和HIIT组B%、CD4+%、CD4+/CD8+均有显著差异,且AT组和HIIT组间B%、CD4+%、CD8+%和CD4+/CD8+有显著交互效应;AT组和HIIT组ADR、NE有不同幅度变化,但均无统计学差异;AT组和HIIT组间NE有显著交互效应。结论:与AT相比,HIIT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更大,但两者对神经系统影响均较小。在竞技体育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进行HIIT后,建议及时通过饮食、营养品等手段进行干预,避免运动员出现免疫功能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男子公开级与轻量级赛艇运动员初上高原阶段免疫应答差异。方法:以8名公开级和轻量级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初上高原前2周均以低强度有氧训练为主,上高原前和高原训练(2 280 m)1周调整后次日晨空腹采肘静脉血测量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浆儿茶酚胺、肌红蛋白及皮质醇浓度。结果:(1)高原适应性训练1周后肌红蛋白浓度无显著变化,轻量级和公开级运动员T%和CD4+%显著降低,NK%显著升高;CD8+%和CD4+/CD8+无显著变化;轻量级和公开级运动员间淋巴细胞各亚群的变化均无显著交互效应。(2)高原适应性训练1周后轻量级和公开级运动员血浆多巴胺均显著下降(-18.66%vs. -9.88%);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均小幅升高,但无显著性改变;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组间均无显著交互效应。B%与血浆多巴胺呈中度显著正相关。结论:以低强度适应性训练为主的高原训练初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免疫应激,表现为循环血T%、CD4+%显著下降,NK%显著升高,多巴胺显著降低。公开级与轻量级赛艇运动员间无显著应答差异。多巴胺可能与高原训练初期B细胞的应答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与衰老相关的骨骼肌质量、力量下降称为衰老性肌萎缩.衰老时骨骼肌内氧化应激增强会导致线粒体机能下降、分子炎症,这些因素相互作用诱导肌纤维凋亡,并干扰蛋白质代谢平衡,这可能是衰老性肌萎缩的重要机制.遗传操作研究和运动锻炼研究已证明转录辅激活因子PGC-1α表达增强有利于降低ROS生成并增强线粒体生物合成,降低炎症基因转录.激活蛋白激酶Akt可促进肌肉蛋白质合成,还可抑制蛋白质分解和凋亡.通过运动训练调节PGC-1α、Akt的表达和活性可能是运动干预部分地逆转衰老性肌萎缩的内在机制.探讨衰老性肌萎缩的细胞分子机制及运动干预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运动对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衰老的自由基学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线粒体DNA损伤学说及遗传程序学说等方面对衰老的机理进行综述,并着重探讨了运动对衰老的影响。提出长期适量的运动能提高抗氧化物酶活性,促进自由基的消除;改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功能;减少线粒体DNA损伤,提高线粒体功能等,最终延缓衰老的进程,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运动对骨骼肌线粒体去乙酰化酶3(SIRT3)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涛  刘玉倩  赵焕彬  赵斌 《体育科学》2011,31(1):85-88,97
Sirtuins(SIRT)是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属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家族,参与物质代谢及应激反应,与细胞寿命密切相关。Sirtuin 3(SIRT3)是哺乳动物线粒体中重要的去乙酰化酶,在骨骼肌中高表达,参与能量代谢并影响机体的衰老、细胞死亡和肿瘤发生。研究表明,适度运动会增加骨骼肌中的SIRT3含量并进一步影响脂肪代谢。目前,骨骼肌线粒体中SIRT3在运动中的变化引起学者的普遍关注。主要介绍了SIRT3的生理功能及运动对骨骼肌SIRT3的影响,深入研究运动中骨骼肌SIRT3的变化机制对运动抗衰老及运动防肥减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运用电刺激肌管细胞收缩模拟骨骼肌收缩,并观察其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C2C12细胞衰老模型能量代谢相关指标表达的影响,以此研究体外肌管收缩对衰老骨骼肌细胞能量代谢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H2O2诱导肌管细胞建立衰老模型,并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衰老水平;电刺激干预培育成功的衰老肌细胞,并分为对照组(C组)、H2O2诱导衰老组(H组)、对照+电刺激组(CE组)、H2O2诱导衰老+电刺激组(HE组)。各组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法对PGC-1α蛋白表达进行检测,ATP水平测试盒测量ATP水平。结果:经过浓度为100 μmol/L H2O2诱导肌管细胞24 h后成功构建骨骼肌细胞衰老模型。与C组比较,H组的ATP水平表达呈非常显著性的下降(P<0.01);CE组的ATP水平较C组呈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HE组的ATP水平虽低于C组,但高于H组,且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C组相比,H组PGC-1α蛋白表达下降,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E组PGC-1α蛋白表达虽低于C组,但较H组呈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H2O2是诱导骨骼肌肌管细胞衰老的一种有效方式,衰老肌管细胞的ATP和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进行电刺激干预后可以有效提高衰老肌管细胞ATP水平和PGC-1α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比较体育教学中低频15次、中频30次,以及高频60次的睫状肌训练对八年级学生视力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方法: 在体育课中分别对3个实验组进行低频15次、中频30次、高频60次睫状肌训练,测量并分析干预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裸眼远视力与动态视力结果: (1)低频15次组学生的裸眼远视力与动态视力无显著性变化;(2)中频30次组学生的动态视力在干预后显著上升,裸眼远视力的提高无显著性差异;(3)高频60次组学生的裸眼远视力与动态视力在干预后均显著上升;(4)对照组学生的裸眼远视力与动态视力呈下降趋势结论: 体育教学中嵌入不同频次的睫状肌训练对八年级学生视力水平的影响不同,其中60次高频训练对裸眼远视力改善效果最佳,30次中频训练对动态视力的改善效果更好,15次低频训练能够基本维持学生裸眼远视力和动态视力的原有水平。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睫状肌训练能够有效延缓近视的发展速度,促进学生视力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9.
运动生理学     
G804.2 运动延缓女性衰老的生理学机制探讨[刊,中,I]/徐玉 娥(陕西理工学院)//内蒙古体育科技.-2003,16(2). -21-22参8(LF) 运动//女子//衰老//生理学 本文从骨代谢、线粒体功能变化、糖的跨膜转运和 心理调节几方面论述了体育运动对衰老女性的作用,认 为体育运动可增强骨的形成和矿化、减少骨破坏、延缓 骨量丢失,增强线粒体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加速糖 代谢,改善衰老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减少衰老女性 的身心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太极运动对健康老年人运动表现、平衡、肌力等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国内外医学数据库文献,收集相关的随机对照实验(RCTs),按照改良Jadad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临床实验,共4 455例老年人。结果:太极运动组在起立行走测试(TUG)(MD=2.62,95%CI[-4.00,1.24],P<0.000 01)、5次“坐-站”试验(5tSS)(MD=-1.74,95%CI[-2.77,-0.70],P=0.001)、30 s坐站测试(30 sCST)(MD=4.02,95%CI[-0.20,8.24],P=0.06)、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MD=1.41,95%CI[-0.06,2.87],P=0.06)、功能性前伸试验(FRT)(MD=2.16,95%CI[0.94,3.38],P=0.000 5)、闭眼单腿站立时间(MD=3.18,95%CI[0.70,5.67],P=0.01)、睁眼单腿站立时间(MD=10.08,95%CI[4.62,-15.55],P=0.000 3)等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太级干预组相比对照组在提高手握力(SMD=0.46,95%CI[0.00,0.93],P=0.05)、提升髋关节屈曲肌力(SMD=0.58,95%CI[0.25,0.92],P=0.000 7)、增强膝关节伸展肌力(SMD=0.55,95%CI[0.25,0.85],P=0.000 3)、提升踝关节背屈肌力(SMD=0.64,95%CI[0.16,1.13],P=0.009)等指标上可能具有优势效应。结论:现阶段的临床证据表明,太极运动能有效提高健康老年人的运功表现、平衡能力和肌力等相关运动功能。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膜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的影响,探讨抗阻练习延缓衰老的机理。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运动组(T)、D-半乳糖衰老组(D)、D-半乳糖衰老加运动组(DT),每组8只。检测线粒体膜PTP开放程度、膜电位、膜脂质过氧化水平及线粒体相关酶活性。结果注射D-半乳糖导致线粒体膜PTP开放、膜电位降低、膜脂质过氧化物生成增多及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受损,而抗阻练习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这些现象的发生。结论负重爬梯运动训练作为一种新的抗阻运动模型,可通过降低线粒体的氧化损伤,有效保护线粒体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胶板、砂板乒乓球运动对小学六年级学生裸眼远视力(SVA)及动态视力(KVA)的影响,为体育锻炼促进视力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六年级2个自然班共74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为胶板乒乓球组和砂板乒乓球组,干预周期32周,采用标准对数视力灯箱、KVA检测仪对被试实验前、中、后测的SVA及KVA进行测试结果: 胶板组和砂板组被试的SVA和KVA均有显著提高(P<0.05),在实验前、中、后测水平上,胶板组与砂板组的SVA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实验后测阶段,胶板组与砂板组的KVA具有显著差异(P<0.05),砂板组后测近视人数显著低于前测(P<0.05)结论: 胶板与砂板乒乓球运动均能提高六年级学生SVA和KVA。砂板乒乓球运动改善视力健康水平的效果优于胶板乒乓球运动,主要体现在KVA上。胶板乒乓球运动适合轻度视力不良的儿童青少年,砂板乒乓球运动适合重度视力不良的儿童青少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阻训练对衰老大鼠腓肠肌 Bcl-2、Bax mRNA 表达及线粒体膜电位(ΔΨmt)的影响。方法:以雄性 SD 大鼠为研究对象,饲养至 18月龄后通过 8 周抗阻训练干预,分别以 0%、30%、50%、70%最大负重进行间歇跑台运动,坡度为 35°,跑速 15 m/ min,隔天一次。8 周末检测腓肠肌Bcl-2、Bax mRNA 表达水平,JC-1 脂质荧光染料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与衰老安静组相比,训练组衰老大鼠腓肠肌 Bcl-2/Bax mRNA 比值升高,线粒体膜电位(ΔΨmt)下降的细胞百分率减少。其中,30%、50%最大负重抗阻训练组的 Bcl-2/Bax mRNA 比值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0%、30%、50%最大负重抗阻训练组衰老大鼠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的细胞百分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中等负重抗阻训练能上调衰老过程中腓肠肌 Bcl-2/Bax mRNA 比值,减少线粒体膜电位(ΔΨmt)下降的细胞百分率,对腓肠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朱淦芳 《精武》2014,(4):9-10
目的:研究不同运动强度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氧化水平的影响,观察其延缓表老的效果。方法: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大运动强度.中等运动强度、小运动强度的运动干预组,衰老时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D-半乳糖皮下注射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6周后测定血清中与抗衰老作用相关的超氧化物吱化酶(SOD)、谷胱甘肤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运动干预组与衰老模型姐比较,大运动强度干预组小鼠血清SOD的活性有显著性改善(P〈0.05),GSH-PX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中等运动强度干预组血清SOD,GSH-PX活性均有显著性改(P〈0.05),并且MDA的含量也有显著性改善(P〈0.05);小运动强度干预组小鼠的血清SOD、GSH-PX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则均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与衰老模型组比较,中等运动强度干预组血清SOD、GSH-PX活性和MDA@量的变化幅度均大于其它两种运动强度。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中等运动强度的干预能显著改善血清中与抗表老作用相关的血清SOD、GSH—PX的活性和MD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冷热水交替浴(CWT)对短跑运动员增强式运动后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16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冷热水交替浴组(CWT组)与静坐休息对照组(CON组),在执行10组每组20次负重(10 kg)浅蹲跳和50 m蛙跳的运动方案后,静坐休息5 min,分别采用14 min CWT或14 min静坐休息的干预手段。在运动前,运动后24 h、48 h、72 h、96 h不同时间点分别测量受试者的膝关节位置觉肌肉力觉以及肢体下落时关节反应角度。结果:(1)所有受试者在运动后均出现了主、被动位置觉,肌肉力觉的显著下降以及肢体下落时关节反应角度的显著上升(P<0.05);(2)运动后24 h、48 h、72 h、96 h,CON组的主动位置觉显著低于CWT组(P<0.01),运动后48 h,CON组的被动位置觉显著低于CWT组(P<0.01);(3)运动后24 h、48 h、36 h、72 h,CON组的肌肉力觉显著低于CWT组(P<0.01);(4)运动后24 h、48 h,CON组的肢体下落时关节反应角度显著大于CWT组(P<0.01)。结论:本研究所设计的CWT方案可以有效缓解增强式运动中因肌肉离心所致的肌肉力觉的下降,促进肌肉本体感觉(主、被动位置觉,肢体下落时关节反应角度)的恢复。CWT恢复关节本体感觉的机制与促进肌力恢复、镇痛、加速代谢产物清除、缓解中枢神经系统疲劳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游泳对老年人血清中自由基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常年参加游泳运动的老年人与不常运动的老年人血清中自由基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比较 ,探讨游泳运动对老年人血清中自由基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 ,常年参加游泳运动的老年人血清中脂质过氧化水平低于不常运动的老年人 (P<0 .0 1) ,而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不常运动的老年人 (P<0 .0 5 ) ,表明游泳运动能够降低老年人机体内自由基水平和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口老龄化已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展,并且在数十年内不可逆转。伴随增龄逐渐出现认知功能,特别是学习、记忆、情绪调节等功能的衰退。运动对老龄脑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其机制仍远未阐明。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运动对老龄脑形态结构、机能代谢的重塑,为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帮助老年人实现健康衰老和成功脑衰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国际范围内运动干预老年人跌倒风险领域研究进展,为我国未来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一些建议。方法以Web of Science等外文期刊平台相关领域的研究为数据,采用CiteSpace5.7软件对运动干预老年人跌倒风险研究进行知识图谱的绘制以及可视化分析。结果1)运动干预老年人跌倒风险研究领域,2014年之后进入突增期,并在此之后至今仍然保持一个较高的研究热度;2)发文机构排名前3的分别为:卡罗林斯卡研究所、悉尼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不同研究机构、学科之间的交叉联系紧密,涉及了医学、神经科学、社会学、人口学、统计学等多个领域;3)主要关注老年人跌倒发生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多种运动方式干预来提升老年人的肌肉力量、下肢稳定性来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结论运动干预老年人跌倒风险强调以预防为主,通过多种运动方式干预来提升老年人的下肢肌肉力量、下肢稳定性、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及步态,降低老年人跌倒发生率,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有效降低增龄性变化产生的不良影响,共同促进老年群体健康。在未来研究中,可尝试关注不同类型运动对提升老年人神经灵活性以及提升肌肉质量效果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2015年后符合随机对照实验要求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社区运动干预的效果和技术应用的文献进行分析,为我国体医融合的慢性病社区运动干预实施提供借鉴。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文献检索、筛选、质量评估方法,最终纳入分析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运动干预文献33篇,糖尿病患者社区运动干预文献28篇,提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运动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显著下降(P<0.001),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FBG)显著下降(P<0.001);(2)运动干预的组织方面,表现为采用个性化运动处方的比例较低,多以步行等患者习惯的运动方式自主实施;(3)运动干预形式以有氧运动为主,且干预效果明显,抗阻运动仅在高血压患者SBP下降的过程中作用明显,而联合运动较少采用,且未见明显效果;(4)运动干预主要以小强度为主,但中高强度的运动干预效果明显;(5)常采用30~60 min,每周3次及以上的运动干预,且干预效果较好,糖尿病患者每天保持60 min以上的运动有更好的效果。结论:(1)社区运动干预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的有效手段,运动干预策略遵循运动处方与健身指导的一般理论;(2)社区运动干预实施中组织发动慢性病患者参与运动至关重要,干预策略应着眼于患者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自19世纪50年代被发现以来,有关线粒体的研究从未停歇.作为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的双层膜细胞器,线粒体负责提供机体活动所需要的大部分ATP,同时参与多种细胞生理活动,为适应细胞不同条件下的需求,线粒体数目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同时线粒体也可以通过融合和分裂来实现形态和功能上的改变.运动作为一种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关键作用是能够激活肌肉细胞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1α),从而诱导下游多种转录因子的表达,促进线粒体蛋白合成的增加,最终合成更多功能完善的线粒体,有效改善机体能量代谢.该综述将着重介绍线粒体营养素羟基酪醇、白藜芦醇及硫辛酸在运动状态下对线粒体代谢包括线粒体生成、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的调控作用以及其潜在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