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多元化教育理念对学校体育的影响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剑  张振华 《安徽体育科技》2009,30(3):85-87,91
多元化教育理念的涌入,为学校体育的再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学校体育的再生长注入了改革的活力和支持,形成新的教育观。由此引发了学校体育的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不断调整和改革以适应这一挑战。  相似文献   

2.
运动教育模式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雁飞 《体育学刊》2005,12(3):92-94
引入当代西方著名体育学者西登托普先生的运动教育模式,从运动教育模式的含义、目的、目标、内容和特点进行研究。运动教育模式的引进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提供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可操作性及运动参与目标多元化和社会适应目标的模式,同时提供了人文化的体育教育与运动教育模式,为我国新课标的修改与完善,教师体育教学操作与创新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实施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现状,提出了当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即改革现有的体育课程设置体系,把中学体育教育与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体育生活化教育,让大学体育教育走进学生生活,使学校体育教育真正为中学生生活服务,满足学生多元化体育需求.  相似文献   

4.
在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是关键。没有合格的教师,学制、课程改革都是枉然。“健康教育化”是近来体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流行倾向。该倾向实质上是对“健康第一”课程理念一种形而上学的诠释,不利于体育课程改革和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引入当代西方著名体育学者西登托普先生的运动教育模式,其中的运动参与目标多元化和社会适应目标的模式。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可操作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程基本理念创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基本理念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创新。体育课程基本理念为: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弘扬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教育思想,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多元化价值取向,孕育出大体育课程观;重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形成,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徐本力 《体育科研》2000,21(3):8-10
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系统是一个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特点的复杂系统。通过对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几个热点问题的论述,剖析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及21世纪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的学校体育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需要有更深刻的文化内涵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校体育通过传播奥林匹克文化,促进奥林匹克持续健康发展,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为高校体育的"三自主"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体育与奥林匹克文化的融合使教育和文化取得双赢。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价值取向与社会的需求息息相关。社会和集体利益的文化传统和新世纪学校体育教育要求我们把体育课程的社会价值与本体价值统一起来,而社会利益结构、社会发展方向与价值评判的多元化令体育价值观念也处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中。应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理清体育课程的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提出和谐发展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高校健康教育的实施探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平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2):166-167,170
2 1世纪的学校健康教育要针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加强人生健康、终身体育、全面健身等方面的内容。在这一思想和目标指导下,对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健康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推广和开展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健康教育。把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结合起来,落实学校健康教育管理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向多元化调整,把健身、健康教材和内容融入新的教材体系。优化健康教育环境,增强体育意识,提高大学生自我保健能力,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学校体育如何适应教育和体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体育杂志社与中国教育报社体育卫生部于1989年5月27日在北京体育学院联合召开了首都体育理论工作者“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座谈会。现将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整理如后: 从整体上审视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当前存在四个主要问题。 一、改革目标的盲目性。在学校体育改革之初,我们理论界没有根据学校体育的现  相似文献   

11.
试论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所必须进行的改革內容:在全民中开展体育意识教育;转变学校领导办学思想,把重“智”轻“体”真正落实到德、智、体全面发展上来;不断提高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保证两个《条例》真正落到实处;加强体育教学改革,注重培养终身体育现;建立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实效为中心的成绩考试制度;全面推行初中升学体育考核制;增加学校体育投资;加强师资培养和培训。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质量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评价尚停留在经验定性描述的阶段,因而难以准确评价其质量,也就难以正确指导教学实践。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AHP法”,可以对体育课评价有关各因素的“权重”加以准确量化与科学分析,达到对体育教学过程宏观调控与微观分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卢存 《体育科技》2002,23(4):49-52
广西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但是要加强对体育专业设置宏观调控 ,集中精力办好 2~ 3所专科层次的体育专业院系 ,并尽快将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恢复为广西体育学院。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目前学校体育教材照搬竞技运动项目所产生的弊端,分析了改造竞技运动项目教材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可行性,为学校体育教材内容的改革提供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必然要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作保障;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培养体育师资的工作“母机”,应主动适应基础教育的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因此,本研究以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为背景,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从3大课程理论其侧重点不同的角度,对当前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田径课程内容的重新构建进行理论探究,并提出了5个方面的革新建议,试图为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内容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对当前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相关的若干争议、热点予以辨析,审视其深层、结构性问题,厘清有关认识和理论,并就“双减”背景下体育中考介入的困境及再定位进行探讨,旨在为体育中高考改革的决策和推行、“双减”政策在体育相关方面的落实及体教融合提供理论资源。认为:(1)体育“应试教育”及其改革取向指向地位考试、素质素养教育、体育锻炼及“良性负担”“对冲”说,均存在认识误区或偏差。其中,体育中高考改革难以促成“减负”,这也提示特定“体育锻炼”效应介入“双减”面临理论困境。(2)体育中高考改革的调适和定位应置于当下社会-价值视域及“双减”背景之下:其一,体育中高考改革应谨防在某种舆论压力与“既定目标”下的推行,谨防非必需或极限-竞技化的运动能力作为教育及人才评价的核心指标,以及谨防改革的有限效应对社会伦理价值的僭越和碾压;其二,在“双减”背景下对体育中考改革予以定位,需谨防体育在中考改革压力下成为一种新的负担,以及谨防“双减”背景与体育中考导向下学校体育的矮化和生物化。提出:“双减”或“减负”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发展应超越体育升学考试的导向和限制,体现学校体育的实质和育人价值,这也是对“体教融合”及“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的切合和呼应;应防止在体育中高考与“双减”或不当“减负”观双重作用下催生和助长学校体育“生物体育观”。  相似文献   

17.
依据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通过对广西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对广西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系游泳专项班课程改革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游泳专项教学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人才的目标,在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挖掘专项课程潜力,使得专项班的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优秀体育教育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与学校体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多元文化教育的角度对学校体育改革进行了探讨,认为学校体育改革应适应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趋势,树立"健康第一"和尊重个性及种族、民族、地域差异的指导思想,建立相应的学校体育理论框架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体育院校专业设置和办学体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人才培养的模式 ,是一个知识、能力和素质平进的培养模式 ,又称之为KAQ。遵照这个原则 ,我们体育专业在世纪之交之时 ,办学体制的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 ,笔者试图从我国体育院校的办学历史沿革入手 ,寻代体育院校体制改革的发展规律 ,探索 2 1世纪体育院校办学的模式。研究结果认为 :体育院校的办学遵循以社会的需求为动力 ,以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为目标 ,促使办学体制不断完善 ,构成以综合型办学体制为主体 ,并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的需求 ,发展有特色的专业为模式的办学体制。并将其归纳为 :合并求发展、特色求生存、集团求定位、全面培养人才 ,为今后一段时期专业设置和办学体制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