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特征进行了研究.着重就教练员对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的认识情况,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耐力素质训练手段选择,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的方法及基本要求,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的负荷安排和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耐力训练评述等5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以期为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短距离速滑力量训练现状进行了研究.主要阐述了4个方面的内容:教练员对短距离速滑力量训练认识;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手段选择;短距离速滑力量训练方法要求和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评述,旨在为促进我国短距离速滑力量训练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速度滑冰世界杯、全运会期间我国最优秀的短距离女子速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速滑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短距离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主要由速滑专项综合素质因子、爆发力量素质因子、速度素质因子、速度耐力素质因子构成,其中包括了15个反映专项身体素质的测量指标,构建了我国优秀短距离女子速滑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结构图表并分析其结构特征,形成我国优秀短距离女子速滑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认识理念.  相似文献   

4.
陆上训练是速滑运动的重要训练内容,体能训练是速滑陆上训练的主要内容。短距离高水平速滑运动员陆上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三个方面,陆上体能训练方法手段主要有力量、弯道皮筋、自行车、滑板训练、跑跳及灵活性训练,全年的负荷量、强度变化曲线呈现倒"U"字型的走势,并指出陆上体能训练应具备专项化训练的特点。探讨短距离高水平速滑运动员陆上体能训练,对提高教练员重视体能训练的意识和项目体能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伟 《冰雪运动》2012,(4):6-10,26
不同项目对运动员体能具有不同的专项要求,最终形成的体能带有明显的专项性特征。短距离速滑属体能主导类速度力量性项目,体能差别是目前制约我国短距离速滑进一步发展的症结所在。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具有最佳的身体形态将有助于比赛的成功,身材高的运动员在滑跑弯道时,较身材矮的运动员具有生物力学上的优势,不同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身体素质的发展;无氧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的能力,这两个系统的能力水平是短距离速滑专项耐力的基础,训练水平越高的运动员无氧功率输出越高,抗疲劳的能力越强;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运动素质训练是短距离速滑体能训练中的最重要内容,力量的产生是由肌肉本质特性决定的,力量训练是核心,但力量训练本身不是目的,是为速度训练服务的,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主要通过运动素质表现出来。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主要体现为身体形态的专项性改变、生理机能的专项性提高和运动素质的专项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李柱宏(2007)年度训练周期安排特征及训练负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李柱宏2007年度训练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大周期训练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达到训练计划要求,使运动员达到最佳竞技状态,比赛取得了理想成绩;第二大周期准备期和竞赛期训练中,专项耐力负荷量相对偏低(准备期专项耐力负荷量占总负荷量的43.31%,竞赛期专项耐力负荷量占总负荷量的47.15%),造成比赛成绩不理想;第三大周期训练在总结第二大周期失利的基础上,加大了专项耐力和混氧训练比例,在比赛中效果明显,取得了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7.
速滑运动技术是高度协调的周期性运动项目。而速滑短距离放松技术是运动员在滑跑过程更经济地运用自身体能、更有效地发挥最大潜能 ,以保持高速滑跑取得理想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的技术训练内容。为此 ,本文试图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速滑专项训练学的理论就放松技术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形成正确技术动作 ,对短距离成绩的影响以及采用哪些训练方法手段解决运动员的放松技术加以探讨。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短距离训练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乳酸阈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出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因此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广为教练员和运动所采纳用以评定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将乳酸阈应用于速度滑冰的运动训练当中,对个体乳酸阈值在速度滑冰训练中应用进行评定,并分别对运动员有氧工作能力、有氧和无氧耐力训练强度都进行了评定。提出实例来说明速滑专项耐力素质训练中利用乳酸阈训练提高速滑有氧耐力素质和速度耐力素质训练的方法和达到的效果,使乳酸阈训练方法更加有效地指导运动员的冬夏季各项训练,为提高速滑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以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击剑世界杯系列积分赛的最大特点是赛事多,赛期长,参赛准备期缩短.如何在较短的准备期形成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并能在较长竞赛期保持这一状态,是教练员和运动员面临的重要课题.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我国击剑优秀运动员世界杯系列积分赛准备期的阶段划分、训练内容、负荷调控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我国击剑运动员的训练安排特征.  相似文献   

10.
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对训练有效性与比赛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对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的肌肉力学特征、供能系统特征和滑行技术特征进行分析,指出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力量训练要从专项角度需要出发,注意发力时机与膝关节发力的角度,使力量训练与专项技能之间的转化更为直接、有效。认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耐力力量存在的一些弊端,导致运动员下肢比较粗大、肌肉横断面大、技术相对粗糙和不稳定等问题;应摒除陈旧的力量训练观念,采取提高神经对快速募集肌肉能力、肌肉速度力量与超等长力量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等方法,提高我国速滑短距离运动员专项力量。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沈艳  张强 《冰雪运动》2008,30(1):7-12
为达到吉林省乃至全国的速滑后备人才培养实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回顾吉林省近几年在全国速度滑冰重大赛事上的表现,采用与黑龙江省进行对比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影响吉林省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的项目布局、教练员水平、训练条件和运动员出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实施"体教结合",提高教练员的素质和能力,完善、优化训练条件等促进吉林省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侯强  王鹏  安秋 《冰雪运动》2010,32(2):13-16
在少儿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训练中,练习的兴趣是其主要动力,为了提高少儿速滑运动员训练的兴趣,作为业余体校的基层教练员要千方百计地探索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途径。速滑训练无论从调动少儿运动员的积极性,还是激发其练习兴趣,难度比球类和其他训练项目要大得多,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将直接影响少儿速滑运动员的练习兴趣。教练员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业务水平,在训练方法上狠下功夫,使少儿速滑运动员在训练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才能收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3.
认知调节控制短道速滑运动员比赛焦虑情绪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认知调节训练理论”是现代认知心理学与运动训练学不断发展中而产生的一种最新的研究成果,是在认知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结合运动训练学与运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训练方法。从认知调节训练的理论分析入手,分析短道速滑运动员比赛焦虑情绪控制的认知和调节手段,进而建立短道速滑运动项目认知调节理论体系构架,为实证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校高水平速滑运动员训练厌倦的克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祖旭 《冰雪运动》2008,30(4):73-75
解决好普通高校高水平速滑运动员训练厌倦的问题,是促进“体教结合”快速发展、提高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学龄、竞赛、速滑项目本质和教练员等几个方面,分析普通高校高水平速滑运动员训练厌倦的成因,提出利用加强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妥善解决运动员学习压力,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提高训练科学化水平,加快竞赛体制改革等对策克服其训练厌倦。  相似文献   

15.
短道速滑是一项操纵身体变化的高智能竞技运动,非智力因素与短道速滑有着尤为密切的关系,引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短道速滑训练、教学中的意义重大。分别从动机、性格和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对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影响进行研究,总结出运动员自我认知的培养、运动员运动动机与意志的培养、合理有效的激励性原则等培养短道速滑运动中非智力因素的方法,为培养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水平,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于净  贾俊深 《冰雪运动》2007,29(4):29-31
速度滑冰长距离运动员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和训练后,进行积极的放松练习,对体能的恢复和竞技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指出放松训练对速滑长距离全能运动员的重要作用和对其运动成绩的影响,提出了速度滑冰长距离运动员放松训练的思路、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优秀女子速滑运动员全程速度节奏特征以快速提高我国该项目的运动成绩;方法:以荷兰短距离世锦赛比赛数据为基础,通过归纳总结和对比分析,研究女子内外道速度节奏特征。结果:女子外道的全程速度节奏特征是:第一直道快速加速,第一弯道稳定增速,第二直道缓慢增速后维持高速滑行,第二弯道大幅降速后维持原速滑行,第三直道调整后努力维持速度滑行;女子内道的全程速度节奏特征是:前100 m快速加速,112 m分段降低加速节奏,第一弯道保持速度稳定增长;出第一弯道后速度增长放慢,然后在入第二弯道前匀速前进;第二弯道仍然保持较稳定的速度节奏,出第二弯道后主动降速缓冲,然后努力维持高速滑行至终点;突出的最大速度能力和较好前100 m成绩是获取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但良好的全程速度节奏分配是获取好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我国速度滑冰运动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已经获得60多个世界冠军,其中主要集中在500m项目上.说明我国在培养短距离速滑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上已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叶乔波、薛瑞红等优秀速滑运动员采用大量高强度速度、速度耐力训练取得了很好成绩,而王曼丽则是采用进行大量有氧能力训练提高体能的训练模式,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训练模式不同,但殊途同归。通过对王曼丽多年训练的总结,阐述短距离速滑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与多种因素有关,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相关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才能培养出速滑运动员良好的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9.
速度轮滑训练对速度滑冰项目的影响及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美国速度轮滑运动员取得的优异速滑成绩,得到速度轮滑训练对速度滑冰所起的重要作用的启示。对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技术的异同性、速度滑冰技术借鉴速度轮滑技术训练要点和轮滑训练对速度滑冰专项能力的影响进行探讨,得出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的技术动作是最接近的;速度轮滑是速度滑冰最具实效性的专项能力训练方法之一;在淘汰了老式冰刀后,对克莱普冰刀是否进行了完全的侧蹬起到了有效的训练作用等认识,对速度滑冰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孟浪  赵鉴 《冰雪运动》2010,32(4):13-17
高原训练是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探索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红细胞变化和机能的影响,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能力,缩短我国速滑运动与冰雪强国的差距,促使我国速滑运动更加广泛地采用高原训练作为提高速滑运动员基础能力的有效途径。采用海拔l 917 m高原对速滑运动员进行陆地训练,结果表明在5周的高原训练过程中,以及结束高原训练回到平原的1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显著提高;在回到平原的第2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明显提高,表明参加高原训练有益于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