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各位棋友大家好.本期我们继续探讨弃子战术。围棋中每颗棋子都有一定价值,若要决定将其弃之,定是要得到更大收获。弃子战术,在每一局棋中无处不在,可以利用弃子取地、取势、定型、治孤……只要认准目标,弃子战术就是你达成目的更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争棋无名局。能够在重大比赛中弈出“妙手”,是很难得的。从本期开始,笔者将系统地把高手们在比赛中弈出的妙手介绍给大家。在当代的中国棋手中,以力战著称的古力九段在实战中往往能弈出各种诡异的妙手,那就先拿他“开刀”吧。弃子战术是围棋艺术的精髓之一,合理地利用弃子战术是成为高手必备的素质。本期我们来欣赏一下古力九段对弃子战术的另类诠释。  相似文献   

3.
在我学下围棋的时候,在定式方面还并未了解得多么透彻,从布局开始一直热衷于绞杀,在对方所控制的范围内一直试图占到更大的便宜。这当然会遭到激烈的反击。在这种局面下,我开始对弃子产生了兴趣,对研究弃子功用的兴味越发浓厚,慢慢地我向通过弃子掌握主动权的方向努力。 其实这也并非是源于我的围棋战术。事实上著名的围棋十块的第四条即为“弃子争先”,这一条便是告诉棋手们应通过弃子争取先手和主动权。 对于白1的挂入,黑2是当然的应对手段。此后,白棋要在何处着手才能赢得主动呢?此时率先应予以考虑的基本战略便应该是弃子取…  相似文献   

4.
大家好!弃子战术是围棋高手们必须掌握的高级技战术,本期我将通过自己的一盘训练对局与大家分享有关弃子的话题。实战图一这是近期我执黑和赵晨宇的一盘训练对局。当下局势的焦点在右边,白■两子正在黑■阵势中治孤,这里攻防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本局的胜负,因此黑白双方都不敢松懈。  相似文献   

5.
僵尸流,这个富有童趣性的名字在棋界已流传多年,它最初起源于李世石的棋。虽说围棋中的弃子战术由来已久,但因为僵尸流的弃取规模宏大,战术诡秘,进程震撼而更具有个性,加之李九段这样的战术屡试不爽,故得此名。在围棋的江湖中,僵尸流与翻盘术等都归于邪派战术,因难以驾驭被多数的棋手敬而远之。很简单的评判标准,僵尸流作战必须有过硬的胜率,如果逢局被斩,逢斩必败,那么,僵尸流也无从说起了。  相似文献   

6.
计算与感觉     
《围棋天地》2014,(9):71-72,95-96
围棋中先手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十诀中将“弃子争先”列为之一,可见争取先手是围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当然,为了争取先手,不仅仅只有弃子这一种方法,有时候毫发无伤地争取到主动权,更是一项技术活。  相似文献   

7.
整形的手筋整形是围棋对局中的一种高级战术,从本质上可达成提升自身的子效,同时压制对方的效果。实战中,通过棋子之间的巧妙组合,比如弃子、借用、腾挪等手法,在攻防战中可收获奇效。  相似文献   

8.
弃车夺帅     
“弃车夺帅”就是以弃车作为手段,达到“夺帅”为目的的一种战术。“弃子”是中、残局拼杀中常用的战术之一。“弃子”包括,弃子攻杀、弃子夺势、弃子争先、弃子谋子、弃子解围、先弃后取等多种形式。“弃子”是主动放弃某一个子或几个子,来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种战术。“弃子”一般采取下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9.
我们学习“围棋十诀”的时候是从“不得贪胜”(如果贪婪就无法取胜)开始学起的。正像有一句谚语所说的那样——“追逐两只兔子的人连一只兔子也得不到”。我们在日常的对局中也经常看到由于过于贪吃导致棋盘上失势或失子。此时“弃掉一部分也很好”的想法就显得特别重要。 好了,我们连载的系列讲座现在已经要告一段落了,我们在此推崇的是一种“弃子战术”,不知大家是否已经很好地理解了我们所讲的东西。也可能你的头脑中对这种战术还存在着一些疑虑,因此需要你在实战中多加体会与摸索,如果确实认定弃子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那么你就…  相似文献   

10.
现代排球比赛的竞争激烈程度大大增强,不仅对运动员技战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而且要求运动员生理上心理上承受极大的负荷,特别是比赛关键时刻,是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考验。因此心理状态对运动训练、体育比赛的影响极大。在集体项目中,心理状态与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有密切关系,具有第一流技术、战术水平和体质的比赛队之间的比赛胜负,将取于他们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竞技运动心理、大众锻炼心理和体育教育心理3个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的研究展望.在竞技运动领域,运动心理学家最关注3个领域:运动员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运动员心理状态的检测和评价、运动员心理调节能力的提高.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是大众锻炼心理领域关注的重点.体育教育心理研究突出表现在重视对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的研究,应用性研究增多,对重要的基础理论探索更加深入.但在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特点和体育教学心理建设功能领域低层次重复性研究较多.运动心理学研究将主要围绕运动员心理训练、各种生理指标在监测与评价运动员心理状态或心理机能时的信度与效度、运动员的运动认知和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4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少年运动员的意志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运动员获得比赛胜利的重要条件,是运动员的一个重要非智力因素。文章采用自编的“少年意志品质调查问卷”对浙江省的业余体校和专业少年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作了较全面调查,试图为少年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和心理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体操队、举重队备战、参赛北京奥运会的心理训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高水平运动比赛的成功发挥除了坚实的训练水平之外,还取决于竞技心理水平的高低.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操和举重健儿发挥出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教练员和运动员都认为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在此次奥运会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对中国体操队、举重队北京奥运会备战、赛前的心理准备情况进行总结,并展示相关实际案例,以期为高水平运动员大赛心理准备研究提供实践经验,为心理学工作者对运动队提供心理学帮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网球比赛是对运动员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等的综合运用。要想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除战术运用得当外,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稳定发挥也是制胜的关键。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进行论述,并提出了几个自我心理调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竞技水平的女子散打运动员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并进行心理学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国家队运动员在意志力、认知特质焦虑和成就目标方面同省队队员存在差异。结果表明,运动员个性心理是随着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越发表现良好。建议教练员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加以对心理训练的内容,以完善运动员心理素质,更好的发挥技战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短跑是一项高强度的竞技项目,往往在毫秒之间决定着运动员比赛的胜负,这就要求运动员不但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本文对影响百米运动员赛前心理变化的诸因素进行分析,提高运动员自我调节的心理能力,培养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意志力,使运动员的心理技能与运动技能达到同步发展,促l进运动成绩的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17.
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定性探索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刘方琳  张力为 《体育科学》2004,24(11):37-44
对12位退役不久的优秀运动员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试图通过了解运动员眼中的心理疲劳来积累研究素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界定心理疲劳的涵义和性质,并归纳有关的影响因素、表现及干预方法。研究中使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发现,区别于运动心理学领域所盛行的心理耗竭概念,心理疲劳是长期伴随运动员的、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渐进发展的可预测现象,它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心理疲劳区分为真性心理疲劳和假性心理疲劳,这一概念的区分有助于心理疲劳的早期诊断,对心理疲劳的预防和干预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进 《体育科学》2006,26(7):47-54,59
研究基于运动员退役的过程理论,对我国运动员的退役意识、心理状态和应对策略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对789名运动员进行了调查,按照运动员年龄、训练年限和性别,对其生活中的心理状态和退役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另外,对打算退役和不打算退役的运动员进行退役意识、心理状态和应对策略的分析。结果发现,运动员随着年龄的增加对自己的运动员角色认知下降,退役准备的认知会增加;产生退役的想法与生活的心理状态有关。对打算退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发现运动员在自我评介、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的认知方面,都表现出差于不打算退役的运动员,而且,生活焦虑和孤独感明显增加。研究还发现,女性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较差,主要表现在生活焦虑方面。在应对退役的策略方面,运动员采用回避的应对方式多于积极的应对方式,尤其是女性运动员,采用回避的应对方式更为突出。基于以上这些发现,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讨论了我国运动员退役过程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脱颖而出、一举夺冠的情况,或先赢后输在关键时刻丢掉冠军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发生。从心理学上讲,前一种情况被称为“黑马现象”,后一种被称为“choking”。本文着重从“黑马现象”和“choking”现象分析心理因素在奥运会夺金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心理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20多年中,中国体育心理学研究有了长足发展,但在研究中心理测量与统计方法应用也存在诸多问题。笔者从后现代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1)体育心理学不能视为纯自然科学,心理测量方法的滥用忽视人的社会性,容易导致测量的真实性问题;2)心理统计的取样容易忽视人的个性,其代表性值得怀疑;3)重数据处理轻理论探讨是阻碍中国体育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