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法对回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回族传统体育文化成是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着回族的集体人格特征,是回族的民族符号。它起源于战争、伊斯兰教信仰、回族的生产生活及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2.
再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体育全球化影响下的发展现状.研究表明:1)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契机主要表现在:后工业社会即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信息社会对和谐价值观的需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产生的"人文危机"对和谐价值观的需求;专家学者对人文奥运理论缺陷的清醒认识;全球化时代世界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呼唤.2)发展要与本国的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遵循以人为本、大众参与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原则、加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技术的创新、加强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创自主的传统体育文化品牌、加强对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力度、加强媒体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是全球化语境下走向一种中国本土化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整体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社会学视角,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模塑进行科学论述,探讨了失真与回归:"文化模塑"视野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和谐与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一体化;反思与重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模塑透视。以期为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向现代化发展道路上迈进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并结合田野考察法,以文化人类学和社会表征理论为依托,阐释藏羌走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符号表征的意义。研究认为:藏羌走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具有“三征并存”的功能结构和“三化并行”的功能价值。通过对藏羌走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符号表征的研究,对藏羌走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符号的深层次研究具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数字鸿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传播学、文化学理论等,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数字鸿沟的表现与成因进行研究.认为:应提高认识,加强数字技术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中的引入与应用;加快制定鼓励性法规和政策,保障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数字文化产品的国内发展空间,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提高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数字标准化程度,克服数字化传播的语言障碍.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基因的视角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因、表达与生存焦虑进行了研究,认为其基因认知表现在3个方面:自意识的建立和巫术活动中仪式性身体展演是传统体育文化基因的肇始之源;民俗文化场域是传统体育文化记忆与传承的根本,并由此建立文化基因认同;具备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是其主体特征,文化基因的内核承担着教育教化功能,口传身授是主体社会化实现的手段。其文化表达则在于,拥有自然、祖先和图腾崇拜的文化隐喻,建立了与宗教信仰观念相互交融的文化符号表达体系;映射出"天人合一"的整体哲学认知和"差序格局"的社会伦理关系本位,用身体实践表达族群记忆;在"一体多元"的整体文化模式布局下,彰显了不同文化区域之间文化传统与文化生态关系的复杂性。研究进一步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焦虑体现在原生环境的变迁,致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基因面临消失和变异的风险;仪式构成的文化特质符号减弱,导致仪式的整合功能下降,致使传统体育的教化、认同功用减弱并趋向边缘化;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理念相悖,需要在顶层设计上寻找间性弥合。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法等对朝鲜族民俗体育的起源和文化特质进行研究。朝鲜族民俗体育或起源于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或起源于民族自身的物质生产劳动和各种信仰活动。朝鲜族智能类、运动类、技能类等民俗体育项目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出朝鲜族追求和谐、团结勇敢、乐观向上的民族品格。  相似文献   

8.
“板凳龙”是一项具有浙西南当地民族与民俗特点的典型体育活动,起源甚早。每次活动的开展,少则一两百人多则5_~-ffZ,.参与,是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活动典范。文章通过分析背景、追溯历史、研究发展,发掘和整理浙西南民俗体育板凳龙文化,以全面了解“板凳龙”的文化内涵,从而为探索民俗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提供研究文本。  相似文献   

9.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解读韩国文化遗产保护经验,探讨韩国跆拳道文化的起源与推广轨迹,借鉴韩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经验,构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策略:完善法律保护制度,增强法律践行力度;宣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培养民众自觉保护意识;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提高自身创新发展能力;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渊源研究,取得国际话语主动权;规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规则,注重国际宣传;扶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鼓励民族、民间传播。  相似文献   

10.
人类追求"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和"生态文化"时代的到来,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营造了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文化生态环境。文章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时代价值和发展困境,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发展首先需要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进而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与发展的策略,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新形势下获得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韩志芳  张辉 《体育学刊》2005,12(6):81-83
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对古希腊体育的历史功绩进行了多元化的分析.古希腊体育在体育实践与理论以及美学、法学、伦理学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对世界体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鲜明的历史和时代精神特征,与世界历史上任何一种体育文化形态一样,都处于不断丰富更新和发展过程中。现代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反思和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从而使悠久古老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体育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体育文化指人类在体育运动及其相关领域中生产或创造的物质产品、思想观念、制度、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等,它包括了人类在体育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体育文化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社会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精神动力之一,也是新时期我国体育发展的精神动力。体育文化在我国社会转型中发挥着价值引导、行为规范、舆论支持和文化积累等作用,充分体现在思想意识的创造性和促进精神转化为物质过程中的能动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试论体育消费的文化心理功能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体育消费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的中心意思是表征不同历史的人类群体的生活方式、工具、符号、习俗和信仰等。在对体育的消费过程中,消费者不仅接受着文化内涵,同时也通过自己的主动性理解和重构积极地进行着意义和自我的建构。通过对消费过程中意义互动模式的构建,消费者的消费主体地位和体育消费的创造性功能得到了强调。消费就这样以其独特的方式成为意义表达和自我建构的工具,而这也正是体育消费独特的文化心理功能和深层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5.
试图利用文化记忆理论从构造语言原初性特征的隐喻入手,对古希腊符号象征物和文本痕迹展开历史回溯式研究,旨在通过追溯前科学的古典希腊竞技世界,重构古代竞技本源性的文化特征;并基于文化观念性和规范性的两个基本特征,对古希腊竞技文化的内涵指涉进行分类提炼。结果表明,竞技文化在表征自由、勇敢、平等、正义、智慧、节制、和平、友谊、和谐、人本主义等主导性价值观的同时,面临着正面文化价值和负面文化价值并存的局面,揭露和解析古典希腊竞技文化内涵指涉应全面认识和把握文明与暴力,平等与歧视,以神为本与以人为本,信仰与功利,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5对价值对立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历代先贤们的智慧结晶。但随着近代西方竞技运动的崛起,传统体育文化受到极大冲击,其地位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传统体育文化得不到创新和发展,它就极有可能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因此,探讨影响传统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体育文化传统思想及其现代转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民族体育化的传统思想,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应向现代体育管理思想转化,中国民族体育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与世界体育接轨,为人类的进步与繁荣服务。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视野中的体育文化差异与多元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证了全球化视野中,体育文化差异与多元化发展的几种关系;以2004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全球化趋势下的文化权力与文化自由>为基准,讨论了传统体育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9.
武术与戏曲都是中国古老传统文化,并具有在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下具有相互包容相互促进的关系,京剧脸谱是戏曲的特色,是戏曲重要的视觉文化符号;兵器是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通过脸谱视觉符号: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来解析兵器在武术武术中的视觉符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从而通过视觉符号来达到传播武术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