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对象:调查取样于郑州、许昌、武汉、荆州、宜昌、随州、太原、北京和广州9城市在市区居住的适宜参加体育锻炼的残疾人,总计800人。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调查结果1.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2.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价值观3.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频度和锻炼时间在被调查的残疾人中,每周参加过1次体育活动的残疾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1.5%,每周2次的为15.4%,每周3次以上的为11.7%,每周1次以下的为28.6%,不参加的占调查总人数的22.8%。从每次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看,每次在30min以下的为43.2%,其次是30min~1h的为36.4%,1h以上的为6.3%…  相似文献   

2.
采用青少年身体自我量表和体育锻炼习惯问卷,对90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和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其身体自我满意度明显高于没有锻炼的大学生,每周2次以上和每次30分钟以上,均可明显提高其身体自我满意度;经常锻炼的大学生不仅在运动方面的自我评价比较高,对自己外貌、身材和性方面的认识也更积极;体育锻炼对身体自我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对女生的提升作用比较明显,每周1次以上可明显改善其身体自我满意度;身体自我满意度越高,其在健康生活方式及运动感受方面的认识越积极。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校高年级学生体育活动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安市 2 0所普通高校三、四年级大学生(男 3 2 9人 ,女 3 0 9人 )进行了调查 ,发出问卷 65 9份 ,回收 63 8份 ,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 高年级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行为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 ,每周参加三次以上体育活动的高年级大学生比例 ,男生为 4100 ,女生为 3 700 ;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三次以下的比例 ,男生 3 700 ,女 3 400 ;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男 2 2 00 ,女 2 90 0 。说明有 2 / 3的高年级大学生能够参加体育活动 ,每周坚持三次以上的学生人数约占 1/ 3。同时 ,在每周参加三次以上体育活动的学生中 ,每…  相似文献   

4.
《湖北体育科技》2019,(9):794-797
目的了解湖北省40~59岁中居民体育锻炼的现状,为促进该人群进行体育锻炼提出相应对策。方法以湖北省40~59岁居民为调查对象分析调查数据。结果发现湖北省40~59岁居民体育锻炼的现状表现为:有38.2%的人在过去一年参加过体育锻炼,体育人口占该人群的21.3%,虽然每次持续运动时间超过30分钟的人数比例超过90%,但其中超过80%的人参加的体育锻炼以中低强度为主,因此湖北省中年人群的总体锻炼效果有待改善。结论为发展湖北省"体医融合",促进"健康中国",有必要加强我省群众体育锻炼宣传与指导,相应部门应注重科学规划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建立健全中年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通过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开封市城乡居民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该地区锻炼的人群分类与体育锻炼运动项目的关系。研究发现,参与体育锻炼的男性多于女性、居民年龄集中在40~59岁、受教育程度较好。体育锻炼项目以健步走与跑步为主,居民主要目的是防(治)疾病;居民锻炼频率多数为每周1~2次,每次时长31~60min;城乡居民主要为自学体育锻炼指导;农村体育场地环境和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城市。  相似文献   

6.
主要运用文献调查法和问卷法对新疆大型国有企业职工参加体锻炼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企业职工参加体育锻炼中,每周参加3次以上和每周锻炼持续30分钟的人数最多;早晨参加锻炼的人数最多;锻炼的项目对技术和场地的要求较低;体育消费主要以物质消费为主;企业职工锻炼地点以社区内指定场所和居民文化广场为主,企业职工参加体育的主要动机多为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影响企业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居民健身知识薄弱,天气情况,场馆设施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体育行为为切入点,运用综合评定法和调查问卷法,通过分析以运动频率、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作为分组依据的不同组别间体质状况水平的差别,进而探索有效提高体质水平的锻炼方式,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每周体育锻炼频率在3次以上、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和中等强度的锻炼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但40-59岁年龄段不同组别间差别不明显,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颜意娜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6):127-130,F0003
基于目前国内体育活动与心理素质教育结合的思想,采用多元方差和回归设计,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包括心理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综合能力、自信心3份问卷和体育活动参与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经常参加艺术体育类活动的大学生在自信心方面表现出了相对较高的水平;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大学生比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每周参加2次及以上体育活动的大学生比只参加1次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每周参加3次或以上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在心理适应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与大学生的自信心存在高相关,预测模式显示每次参加体育活动时间越长的大学生,自信心表现越强。  相似文献   

9.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效益促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理念为指导,运用心理测量方法对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者较多,锻炼年限较长,每周锻炼频次较多,每次锻炼时间较长。锻炼的主要项目为:长走(散步)、健美操、舞蹈和气功;(2)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3)参加体育锻炼5年及以上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好于5年以下的老年人;(4)每周参加体育锻炼5次及以上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每周锻炼5次以下的老年人;(5)每次锻炼30分钟及以上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每次锻炼30分钟以下的老年人。这一研究对促进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法,对浙江省城市社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主要结论如下:在参加社区体育锻炼者中,每周参加3次及以上和每次锻炼时间在30至45分钟的人数最多;散步、球类活动和跑步是他们经常锻炼的项目;早上参加锻炼的人数最多;以自行组织进行锻炼为主要形式;锻炼的地点以社区内空地和公园为主;社区居民参加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相似文献   

11.
佳颖 《体育科研》2005,26(4):18-18
加拿大自1981年首次进行国民体育活动及身体状况调查以来,到目前为止已进行了10次,最近一次的调查结果是在2002年完成的。该项调查主要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采访的方式进行(简称 CATI),总计抽样人数达到5303人,覆盖了所有年龄段的人群。调查结果显示,加拿大国民目前体育活动及身体状况如下:1.成年人身体锻炼按照2000~2001年加拿大社区健康调查,56%的加拿大人(20岁或以上)是不参加身体锻炼,24%为适度参加身体锻炼,24%为积极参加身体锻炼。2.少年儿童身体锻炼超过半数的加拿大少年儿童不爱参加身体锻炼,一天累计的活动量少于1小时步行。只有18%的少年儿童能进行足够的目  相似文献   

12.
沈阳市中老年闲暇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对 15 0名沈阳市中老年闲暇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中老年体育锻炼一般是选择健身操、流行舞、太极拳、慢跑等体育活动项目 ;每周活动为 5~ 7次 ;每次活动 1~ 2小时 ;体育活动时间多选择在早、晚 ;多数人对花钱买健康的认识表示认同 ;体育锻炼动机是增进健康与娱乐 ;存在的问题是体锻炼的场所条件一般 ,更缺乏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分析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对其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锻炼参与行为的各项指标,即锻炼年限、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每周锻炼总时间、锻炼强度、锻炼兴趣、体育成绩等,在某种程度上均可由身体自我概念的相应维度得分或总分进行预测。提示:身体自我概念可作为体育锻炼参与的动机因素加以干预;身体自我概念与体育锻炼参与行为之间关系的顺序问题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喻毅 《体育科技》2007,28(1):71-73
通过调查,发现湖南省高校普通教师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大多在1~2次,每次体育活动的时间多为30min,选择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主要有:跑步、散步、足篮排三大球、游泳等。影响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压力大,没有充分时间;对体育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认识不足;体育知识欠缺,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体育活动;场地缺乏,没有体育活动空间;高校不重视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管理和指导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北京市第3次群众体育调查数据,采用定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体育锻炼对北京市户籍居民健康自评的影响。研究表明:(1)参加体育锻炼对健康自评有正向影响,然而是否是体育人口与健康自评无显著关系。(2)拆分体育人口的3个要素后发现,体育锻炼的频度对健康自评具有显著作用,从每周锻炼1~2次起,直至增加到每天锻炼2次,健康自评均显著高于每周不足1次的居民,且每天锻炼2次的居民健康自评最好;每次锻炼的时间为0.5~1 h、1~1.5 h的居民健康自评均显著高于0.5 h以下居民,而1.5 h以上锻炼时间的居民与0.5 h以下居民无显著差异;锻炼的主观自评强度与健康自评结果呈负向关系。结果提示,保持每周不少于1~2次的多次锻炼,且每次控制在0.5~1.5 h的小强度锻炼更有益于健康。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40~59岁普通居民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2400名40~59岁普通居民的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这一群体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锻炼目的、健身项目和场所的选择以及锻炼时间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科学》2017,(4):94-102
采用《饮酒及重要疾病调查问卷》对受试者进行筛选,确定191名60-67岁之间老年受试者,采用《身体锻炼调查问卷》对其锻炼情况进行收集,采用问卷方式对其老化态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测量,采用计算机实验方式对其执行功能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体育锻炼不仅能够直接改善老年群体的执行功能相关水平,延缓认知衰老,同时还可以通过一般自我效能、老化态度间接促进老年人执行功能的改善和延迟衰退;每周至少锻炼3-5次,每次1小时以上,坚持3-6年,才会对老年人一般自我效能产生显著地促进作用;每周进行3次及以上的锻炼频率,单次锻炼时间1小时以上,坚持3-6年,便会对老年人的老化态度产生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8.
使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对296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发现,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的身体自我描述有积极的影响,每周参加三次以上和累计达到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就能够提高大学生对自己身体描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肥胖大学生的亚健康症状与课余体育锻炼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肥胖率为2.06%,男大学生的肥胖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肥胖女大学生的亚健康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肥胖男大学生,51.18%的具有亚健康症状的肥胖大学生经常参加课余体育锻炼,锻炼频度和锻炼强度是影响具有亚健康症状的肥胖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效果的主要因素,每周锻炼3次及其以上、每次锻炼60min以上、锻炼强度在最大心率的70%以上的肥胖大学生的亚健康症状发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0.
王党生 《湖北体育科技》2015,(3):201-204,194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法对我国群众体育投入现状的数据信息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关发展对策。研究表明:居民体育投入意识逐渐增强;16-35岁的居民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所投入的频度多集中于1-2次,每次锻炼时间多持续在30-60min之间,强度以中等强度为主;36-55岁的居民在体育锻炼中所投入的频度较低,56岁以上的居民在锻炼时所投入的频度较高,以小强度为主。居民在体育消费方面的投入逐渐加大;在健身项目投入上能依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在健身器材需求方面居民以经济实用性的健身器材为主;中青年居民掌握运动技能情况良好,主要选择在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及单位健身场所从事锻炼,老年人多选择在公路街边、树林、河边或公园进行锻炼;居民参与社会体育团体状况不容乐观,居民智力体育行为意识有待唤起和调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