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运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对680名大学体育选项课学生的身体自我描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身体自我描述11个维度中,自尊维度偏高,身体肥胖次之,体育活动与力量维度不及格;运动项目的身体自我描述中,篮球项目的得分最高,其次为散打,它们可作为学校体育课开设的理想项目;身体自我描述的项目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采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对124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其身体自我特点。结果表明:男生身体自我明显优于女生;乡村来源学生的身体自我明显优于城镇学生;非体育专业间学生身体自我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体育专业学生身体自我明显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每周锻炼时间或次数越多,对学生身体自我的影响越积极。  相似文献   

3.
根据Sonstroem的训练与自我价值感模型,对体育活动的参与会导致身体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自我价值感,在这当中,对身体能力的评估以及活动的兴趣导向会激发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本文依据中央七号文件精神,从完善大学生健康水平的目的出发,提出通过加校体育活动来完善大学生的身体自我概念,进而通过提高了的身体自我概念又促进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最终达到完善大学生健康水平的目的。并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择的主要工具是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用以得出高等院校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同时选定体育活动的参与行为指标,就两者的相关性展开分析。采取的方法是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2种,通过相关性分析,来判定利用大学生的身体自我概念能否得出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行为。结果表明,这些体育活动参与行为,都可以通过学生自我概念来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体育隐蔽课程对大学生身体自我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实验法对大学生进行为期2个阶段的体育隐蔽课程学习,通过PSDQ问卷测试发现:体育隐蔽课程有助于提高男生身体自我概念、身体自尊、身体活动、身体运动能力、身体力量和身体耐力;有助于提高女生身体健康、身体自我概念、身体自尊、身体肥胖、身体外表、身体活动和身体运动能力。说明体育隐蔽课程对大学生身体自我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论体育活动调节自我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是一个与人们心理健康紧密联系的心理课题,包括自我概念和自尊。根据Shavelson等[1]学者提出的自我理论,自我分为学业自我和非学业自我,其中学业自我包括数学等具体学科的领域,而非学业自我包括社会、情绪及身体的自我。自我对于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前因和心理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讨论体育活动、自我和心理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①体育活动能增进大学生自我,自我的提高有助于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②大学生自我与心理健康关系十分密切;③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能增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采用身体自尊量表和一般自尊量表对302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身体自我与体育成绩的关系以及不同体育成绩的女大学生身体自我的差异性。回归分析表明,身体素质、身体自我价值、身体吸引力对体育成绩有显著的预测力,不同体育成绩的女大学生在身体自我观念各项与整体自尊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验、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应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和身体自我描述问卷作为评价工具,对某高校不同专业的261名大学生进行为期16周的实验教学.探讨高校公共体育课引入拓展训练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以及这种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身体自我发展的影响,为高等体育教育的课程改革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发现:合理运用现有资源与环境,采用专门设计的训练项目,把拓展训练的核心理念应用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身体自我的认识、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改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年级大学生身体自我与体育行为应对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50名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身体自我发展及体育行为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四学生身体自我发展要高于大一学生身体自我发展,身体自我中的优势指标与其相对应的体育行为应对呈正相关,说明体育锻炼对身体自我发展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的身体自我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908名大学生进行身体自我量表的测试和体育锻炼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总体上,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比较满意;大学生身体自我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对自己身体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大四学生的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到研究生阶段有所回落,大二学生的身体自我评价最低;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其身体自我显著高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体质与体力活动的相关分析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力活动概念研究大学生体质、体力活动现状及相互关系。从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11所院校共抽取研究对象2 614人,其中男生1 313人,女生1 301人。体质测试采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力活动调查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质总体良好,男生体质综合得分、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均优于女生;男生超重或肥胖发生率为9.5%,女生低体重发生率为24.5%,身体成分不合理对体质健康构成负面影响;大学生大中强度体力活动主要来源于体育课,课余时间体力活动偏少,女生活动比男生少,大学生每天静坐时间较长;每周有规律地参加大中强度体力活动,尤其是大强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描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运用特尔菲法、模糊数学法和因子分析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践教材进行优化与评价。结果表明:(1)在优化与评价过程中,各运动项目对学习领域目标直接贡献程度(D值)与各运动项目对学习领域目标全部贡献程度(T值)是筛选教学内容的有效指标,其数值的变化影响着某一运动项目的摈弃或保留;(2)现行课程中的球类、体操、武术等对课程总目标的贡献与支持较好;游泳、田径等对课程目标的贡献偏低,说明它们在课程中发挥的作用还有待提高;(3)对某个项目中的教学素材进行筛选时,可结合因子分析的结果,优化与整合其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3.
颜意娜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6):127-130,F0003
基于目前国内体育活动与心理素质教育结合的思想,采用多元方差和回归设计,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包括心理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综合能力、自信心3份问卷和体育活动参与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经常参加艺术体育类活动的大学生在自信心方面表现出了相对较高的水平;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大学生比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每周参加2次及以上体育活动的大学生比只参加1次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每周参加3次或以上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在心理适应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与大学生的自信心存在高相关,预测模式显示每次参加体育活动时间越长的大学生,自信心表现越强。  相似文献   

14.
高校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常规统计法,对高校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学校对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活动重视不够;没有一所学校有保障弱势群体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规章制度;近六成的弱势群体学生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建议体育教师应掌握弱势群体学生的活动特点,积极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5.
依据2010、2005和2000年3次全国学生体质调查中广东省学生的统计结果,对广东省城乡学生体能素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学生体能素质下降趋势放缓,与乡村学生相比,城市学生的体能素质下降趋势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导致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未落到实处、家庭健康教育存在误区、体育锻炼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专业指导、学生意志力薄弱。建议加强学校的保障措施,为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和健康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提高家庭健康教育和指导的专业化水平,让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适当增加和提高体育锻炼的专业指导,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健身效果;建立健全学校的健康管理,以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来促进和保证学生体质的增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郑州师范学院和中州大学的聋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聋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活动量与身体自尊的现状和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聋哑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存在性别差异,且锻炼组与非锻炼组之间存在差异,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存在很大的关系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调查上海市60所中学713名体育免修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发现63.5%的体育免修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在影响体育免修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中,运动损伤是导致中学生体育免修的首要病因。这些结果提示应进一步提高中学对体育免修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这对减少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传统医疗体育项目如太极拳为主的体育保健班教学实验研究,就是探索适合体育免修生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活动与社会体育活动的衔接点,对学生终身体育活动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开设更是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终身体育行为,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进入高校体育课堂,对丰富高校体育、教育内容,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对传统武术项目进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相关研究,不但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理解与认识,而也助于传统武术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陕西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运动兴趣及大学生体质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并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发现陕西高校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和身体机能指标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身体素质指标:男生的力量比全国平均水平好,而耐力和柔韧性全国平均水平比陕西高校男生好;女生的速度和腹肌力量比全国平均水平好,而全国平均水平女生的柔韧性比陕西高校女生好。建议: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加大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的一些小型多样的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体育活动,树立终生体育锻炼意识。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中学生"厌课"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学生“厌课”现象的原因分析 ,探索如何克服学生“厌学”心理 ,使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教学质量。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问卷法。主要结果与结论 :体育教学在加强教师素质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手段的同时 ,应重视调节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因素 ,从学生的内在过程方面推动个体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持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