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从比赛中心率和跑动特点看我国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状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活动实际上是一种长时间无规律的包含高、中、低三种强度的间歇运动。鉴此,只有在提高有氧耐力的基础上,通过间歇训练发展运动员的无氧能力,特别是无氧非乳酸能力,才会更有效地改善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体能状况。正确运用间歇训练法的关键是控制好练习的时间和间歇时间两个要素。以最大能力完成5~30秒练习,间歇0.5~5分钟,有助于无氧非乳酸能力提高;以次最大能力完成30~90秒练习,间歇30~90秒,有助于提高无氧乳酸能力。  相似文献   

2.
速度耐力跑运动员乳酸耐受训练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文献资料法 ,旨在讨论以提高机体乳酸缓冲能力和无氧酶活性为主要目标的乳酸耐受训练 ,以及以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和机体耐酸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最大乳酸耐受训练。结果表明 ,通过乳酸耐受训练可以最大程度地动用无氧糖酵解供能系统 ,使之尽可能最多地消耗糖原以利用超量补偿原理增加糖原储量 ,尽可能最多地使用无氧酶以提高其含量与活性 ,尽可能多地生成乳酸以提高大脑皮质对酸性环境的耐受能力。同时还论述了应用这两种方法时在训练思路、训练强度、间歇时间安排上的主要差异 ,以及蕴于其中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湖北体育科技》2018,(11):988-991
目的研究男子柔道运动员的间歇性运动无氧能力及耐乳酸能力特征,为教练员准确把握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及科学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北省男子柔道队6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功率自行车间歇性运动进行无氧能力测试,测试运动前、运动后即刻以及运动后2min、3min、5min、7min、9min血乳酸水平。结果 6名运动员的相对最大功率均值为(10.25±0.84)w/kg,相对平均功率均值为(8.1±0.44) w/kg,达到功率峰值时间均小于6s,血乳酸峰值均值为(19.7±3.45) mmol/L。5号、6号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最好;1号运动员应在提高肌肉无氧耐力能力基础上,重点加强短时间爆发力训练; 3号运动员应保持爆发力,重点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2号、4号运动员应全面发展无氧代谢能力。结论柔道运动员的间歇性运动无氧能力及耐乳酸特征,可为教练员准确把握运动员的机能水平提供依据,帮助教练员实现科学化训练。  相似文献   

4.
不同强度、不同持续时间的运动,在运动时它们的供能方式也不尽相同。强度大、时间短的运动主要靠无氧代谢供能;强度小、时间长的运动主要靠有氧代谢供能;另一些强度较大、时间也较长的运动,两种供能都很重要。无氧供能中又分为磷酸化供能(即ATP-CP 分解供能)及乳酸化供能(即肌糖元的无氧酵解供能)两个过程。有氧供能产生的能量来自肌糖元或脂肪的氧化分解。目前,运动生理学家认为:无氧供能能力(简称无氧能力)的高低,是运动员速度及速度耐力好坏的标志,而有氧供能能力(简称有氧能力)则是衡量运动员耐力优劣的依据。在实验室中,前者是以最大氧  相似文献   

5.
对24名学生进行了不同段落的重复跑练习和血乳酸测试,结果发现,45~60m段落跑后血乳酸急剧升高,形成血乳酸激增的“转折”阶段,在此阶段之前的30~45m段落是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的最适跑距,之后的60~80m主要发展速度耐力。实验组经过10周不同段落的训练后,其非乳酸能和乳酸能供能能力、100m成绩、PAP、AAP发生了不同的反应,并与训练前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该研究表明,10s超极量强度无氧训练法并不能明显提高磷酸原系统的供能能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探究适宜的跆拳道无氧耐力专项训练练习组合。研究方法8名跆拳道男运动员实施全力踢两组三人脚靶,两组之间间歇4 min,每组内容为3次持续30 s全力踢脚靶练习,两次练习之间间歇1 min的练习负荷。通过心率表的相关功能来控制运动强度,要求受试者练习时心率(HR)≥90%最大心率(90%HRmax),使用心率表获得练习前HR、每组练习后即刻HR、每组练习后4 min HR及HR≥90%HRmax的累计时间。取受试者准备活动后、每组练习后即刻、每组练习后4 min指尖血测定血乳酸(BLA)。主要结果和结论根据成组练习中BLA、HR的变化,说明试验采用的三人脚靶成组转换练习适合在跆拳道专项无氧耐力训练中使用;充分利用心率表的相关功能来严格监控运动员训练时的练习时间、间歇时间和HR是达到训练目的有效手段;监控标准的设置应根据训练者具体情况来确定。  相似文献   

7.
以参加全国女子大学生排球联赛的32名优秀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利用功率自行车等仪器,对受试者进行30 s最大极限负荷运动,在测试过程中分别记录运动员无氧能力相关功率和血乳酸指标等,并对运动员各阶段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显示: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整体无氧能力与其它爆发性运动项目的优秀大学生运动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竞技能力、竞技水平、竞技成绩的不断提高,排球运动员无氧能力表现出较高的水平;通过最大极限负荷运动过程中运动员PP、AP、PD、BLA等动态变化规律,显示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绝对力量、力量耐力、速度耐力等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优秀大学生女子排球运动员无氧能力存在位置特征,大致表现为:1)无氧磷酸原供能特征为:副攻自由人主攻接应二传运动员;2)无氧乳酸供能特征为:主攻接应二传副攻自由人。  相似文献   

8.
张炜 《中华武术》2021,(2):83-83,84
一、110米栏的体能特征110米栏属于田径项目中的体能类速度型项目,同时又对运动员有较高的技术要求,特别是栏间跑的连续性、节奏性和协调性,对成绩至关重要。110米栏的日常训练主要包括速度训练(平跑和过栏速度)、专项速度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从供能特征来看,110米栏运动时间短,功率输出高,主要依靠磷酸原供能系统(ATP-CP)提供能量,在训练和比赛间歇以及运动后的恢复阶段,主要靠有氧代谢补充磷酸原系统(ATP-CP)储备并清除乳酸和代谢产物。因此,从人体的能量供应角度来看,110米栏属于磷酸原系统直接供能,有氧氧化补充能量的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9.
李少聪 《中华武术》2014,(11):17-17
一、发展400米专项速度耐力 1.用跑的速度发展糖酵解无氧能力。采用100~150米反复跑进行训练,其强度应接近本人的最快跑速,间歇时间以1分10秒~1分30秒为宜。开始时,跑的次数不要过多,以10~15次为好。随着运动员对负荷量逐渐适应,在血乳酸不明显增加的前提下再增加重复次数或缩短间歇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不同训练手段对机体无氧代谢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法,测试了不同训练手段下的血乳酸值。结果发现.45—60m段落跑后血乳酸急剧升高,形成血乳酸激增的“转折”阶段;30-45m段落是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的最适跑距;60-80m主要发展速度耐力。实验组经过10周不同段落的训练后.其非乳酸能和乳酸能供能能力、100m跑成绩、PAP、AAP发生了不同的反应,并于训练前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同时表明,10s超极量强度无氧训练法并不能明显提高磷酸原系统的供能能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Wingate无氧试验法,用894E奋力蹬车10s、30s、60s以及在839E上用递增负荷的方法对国家速滑队运动员的无氧功、无氧阈功率、运动后3min、6min、9min血乳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0s、30s、60s无氧功试验以及运动后血乳酸的测试能较好评价速滑运动员磷酸原供能系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同时也反映速滑运动员的无氧功和无氧能力;无氧阈功率能较好地反映速滑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可用于对训练效果的评定和对训练过程的监控;在评价速滑运动员的无氧功时,应优先考虑其无氧功的绝对值。  相似文献   

12.
优秀男子花剑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准确测定与评价个体优秀花剑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为其合理制定体能训练计划提供帮助。方法:以叶冲等4名优秀花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MONAK839E功率自行车,分别进行15s和30s最大用力持续运动的测试。测定最大功率(Pmax)、平均功率(AP)、功率下降速率(PD)、最大圈数(Cmax)、达到最大功率的时间(Pmax-time)、达到最大圈数的时间(Cmax-time)、心率(HR)、血乳酸(BLa)等指标。结论:男子花剑运动员需要较强的磷酸原代谢能力和迅速调动无氧糖酵解代谢供能的能力;而应用MONAK839E功率自行车,根据需要设计不同测试方式测定优秀花剑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可清楚诊断和分析花剑运动员的磷酸原代谢能力和糖酵解代谢能力,为运动员机能状态诊断和制定不同阶段的训练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人体在激烈运动时,肌肉能量需求比安静时增加约120倍,为了满足运动时的能量需求,使得某些代谢过程在激烈运动时十分重要,甚至占支配地位,如200米跑,95%左右的能量来自无氧代谢。众所周知,人体组织细胞中包含有氧和无氧两个体系,包括三个、供能系统,即磷酸原供能系统(ATP-CP系统)、无氧糖酵解供能系统、有氧氧化供能系统。这三个供能系统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紧密相联、互相协调、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能量供应体系。供能系统供能能力强弱,决定着运动水平的高低。因此,教练员在制订训练计划时首先应明确所训练的运动项目、专项中主要的供能系统,然后选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发展该系统的供能能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研究了运用高强性间歇训练法运动时,机体的能源供给主要来源ATP-CP和有氧供能的能量;机体承受负荷时的能源供给以ATP-CP代谢为主,负荷后的间歇期里ATP-CP的恢复主要依靠有氧代谢供给能量。对于适合高强性间歇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发展其有氧能力比发展无氧能力更为重要。提高运动员以磷酸盐系统代谢的速度耐力性为特征的运动能力,可以采用高强性间歇训练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水平与特征。文章以我国32名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30s Wingate无氧功率中最大功率(PP)、平均功率(AP)、最小功率(MP)、疲劳指数(FI)、30s各时间段输出功率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水平越高,ATP-CP系统供能能力越强;在评价时以30s Wingate功率自行车的PP和AP的相对值评价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6.
速度滑冰的无氧无乳酸训练及其相关力量素质训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氧无乳酸训练对于短距离选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学好无氧无乳酸训练的生理学基础和训练方法,进一步提高训练的目的性和效果?无氧无乳酸供能系统训练,强度约为最高强度的90%,持续时间15~30s,休息时问90。180s(做功:休息=1:6)。可以通过提高训练组数,缩短组间休时间,或提高训练强度来提高训练水平。每周2次训练就能维持训练效果。髋关节稳定性力量训练能够提高无氧无乳酸训练的冰上效果。  相似文献   

17.
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和训练水平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差异,探讨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高能磷酸原供能、糖酵解供能和混合无氧供能能力的特征。方法:对16名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进行10s(女)、15s(男)、30s和60s的无氧功测定,测定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min恢复心率和血乳酸。结果:1)磷酸原代谢能力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男运动员最大功率、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最大圈数都明显高于女运动员;2)30s和60s两种测试中,运动员爆发力表现出相同水平,但糖酵解代谢持续供能能力随运动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3)男子优秀运动员组15s无氧功最大功率、平均功率明显高于普通组。男、女最大圈数大于普通组,达到最大圈数时间小于或等于普通组;4)男子优秀组运动员30s、60s平均功率高于普通运动员组。女子优秀运动员组30s、60s平均功率、最大圈数明显高于普通运动员组,60s最大功率明显高于普通运动员组(P<0.05)。结论:1)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具有较强的磷酸原代谢能力,男运动员明显强于女运动员;2)较强的糖酵解代谢能力是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特征;3)评定磷酸原系统能力时,男、女运动员都使用10s无氧功测试为好;4)不同水平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表现出明显差异,优秀运动员组强于普通运动员组。  相似文献   

18.
有氧能力是皮划艇项目运动能力的基础,作为高强度、高乳酸的无氧糖酵解和有氧氧化供能的项目,皮划艇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对运动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结合皮划艇项目特征及供能特点,分析皮划艇有氧能力测试过程中多种评价方法(3 000 m耐力跑测试、最大摄氧量测试、高强度负荷后血乳酸测试和无氧阈测试等)。在诸多有氧能力评价方法中无氧阈测试有着广泛而有效地使用历史,其中以4 mmol/L乳酸阈(AT4)与个体乳酸阈(IAT)应用最为广泛,而心率无氧阈或可成为皮划艇项目无氧阈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竞技水平及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的差异,探讨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特征与规律,为运动员赛前身体机能评定及训练安排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以参加全国女子大学生排球联赛的32名优秀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利用跑台和功率自行车等仪器,对受试者进行有氧递增负荷和30s最大极限负荷运动。在测试过程中,分别记录运动员有氧能力相关气体、功率和血乳酸指标及无氧能力相关功率和血乳酸指标等,并对运动员各阶段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显示,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整体有氧、无氧能力与其他耐力、爆发性运动项目的优秀大学生运动员存在一定差距;随着竞技能力、竞技水平、竞技成绩的不断提高,排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表现出较高水平;通过有氧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运动员VO2max、HR、BLA、Pmax、无氧乳酸阈等指标动态变化规律,显示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心肺能力、负荷强度、耐乳酸能力等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最大极限负荷运动过程中运动员PP、AP、PD、BLA等动态变化规律,显示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绝对力量、力量耐力、速度耐力等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优秀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存在位置特征,有氧能力特征大致表现为:副攻>二传>接应>主攻>自由人运动员;无氧能力特征大致表现为:1)无氧磷酸原供能特征为:副攻>自由人>主攻>接应>二传运动员;2)无氧乳酸供能特征为:主攻>接应>二传>副攻>自由人。研究提示:排球运动员训练时应该遵循自身专项位置特征,制定符合专项能力的生物能量训练方案和计划,另外,女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在训练时应加强对主攻运动员能力的培养,在制定战术体系时主攻运动员应多参与战术配合。  相似文献   

20.
限制竞技游泳比赛成绩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30年中,传统的三大能量供应系统被认为是影响竞技游泳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这三大能量供应系统中的每一种都为肌肉收缩,推动人体移动提供能量。这三大能量系统分别是为爆发式运动提供能量的ATP-CP(磷酸肌酸)、保持高强度练习的无氧酵解供能(乳酸供能系统)和为低强度耐力练习提供能量的有氧氧化(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供能系统)。按照上述情况,竞技游泳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受能量供给和使用的影响。澳大利亚游泳教练员已经掌握了这三大供能系统的基本原理,并作为颁发二级教练员合格证书的必考部分。然而,游泳教练员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