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邢云菲  曹高辉  陶然 《情报科学》2021,39(9):101-109
【目的/意义】网络用户在线评论是用户对某产品或服务机构体验感知的反馈,对网络用户在线评论的文 本挖掘是情报分析的重要内容。【方法/过程】为了更有效从海量网络用户在线评论文本中挖掘用户感兴趣的信息, 本研究爬取TripAdvisor网站四大城市的酒店用户在线评论,基于主题图谱理论和文本聚类算法构建网络用户在线 评论的聚类模型,通过图谱可视化揭示不同地区酒店用户观点差异,并分析不同图谱的社会网络特征。【结果/结 论】研究发现酒店用户最关注的是服务,其次是酒店的环境和位置。本研究能够快速挖掘酒店用户关注内容,对帮 助酒店管理者了解用户住宿需求并以此提高用户满意度具有重要价值。【创新/局限】本文结合主题图谱和文本挖 掘技术构建酒店用户在线评论主题图谱,在大数据文本主题聚类上显示出优越性。但本文仅分析TripAdvisor网站 四个城市中部分酒店的用户在线评论,数据面覆盖不够广泛。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针对学术APP评论数据特征,挖掘用户评论语义关联关系,为平台运营者和开发者高效获取 用户需求和关注点提供思路和指导方法。【方法/过程】首先,基于LDA主题模型和GloVe 词向量模型构建学术APP 用户在线评论主题语义关联研究框架,然后,采集超星移动图书馆APP在线评论作为样本数据,通过主题识别获取 用户评论主题并基于词向量相似性得到主题语义关联,最后构建出语义关联主题图谱。【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 运用文章提出的思路方法能够有效发现用户评论主题和主题间关联关系并得到主题关联图谱,从而为学术APP平 台运营者完善平台功能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基于社交媒体用户的共同评论关系构建共评网络,综合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探索高效挖掘社交媒体中主流网络民意的方法。[方法/过程]按阶段梳理社交媒体用户共评关系并构建共评网络,综合利用K核分解和核塌缩分析识别核心评论用户群;以核心评论用户群为目标分析对象,从主题和情感两个维度构建主流网络民意的表达,并分析网民讨论热点及情感分布的综合演化过程;利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相关热门微博的评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共评网络分析可以准确识别出社交媒体中的核心评论用户群,其拥有结构稳定且联系紧密的共评关系;聚焦于核心评论用户群的评论内容,即可实现主流网络民意的高效挖掘,准确呈现出网民主要诉求和情感的变化特征;实证结果与我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中的应对实情和网络舆论走势基本契合,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提出一种基于在线产品评论的竞争情报挖掘框架,为企业改进产品设计和制定竞争策略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利用Word2vec技术构建产品特征词集合,识别用户评论主题特征。然后使用情感分析方法对评论文本进行分类,得到特征维度的评论情感。最后从产品主题特征和情感态度特征两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并以可视化结果呈现。[结果/结论] 以汽车行业的评论数据为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产品情报信息,帮助企业有效识别自身品牌及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为大数据环境下的竞争情报挖掘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进一步挖掘与分析网络问答社区用户信息需求,实现用户信息需求序化组织与聚合,提升网络问答社区服务质量。[方法/过程]融合GMM和Kmeans聚类算法对网络问答社区用户提问问题文本进行用户信息需求挖掘与分析,并采集途牛网络问答社区“北京”话题下的全部问题文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途牛网络问答社区中用户的信息需求主要分为三类:景点、住宿、出行和周转。文章所提出的网络问答社区用户信息需求聚合方法可以高效地识别出用户信息需求,实现话题下用户信息需求序化和组织,对网络问答社区提升信息组织水平和优化信息服务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鉴于现在人们习惯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产品情感,网络评论变得繁多而杂乱,文章提出应用中餐馆模型(CRP)来挖掘用户评论热点,此方法克服了应用LDA模型挖掘用户评论热点方法不能自动确定热点话题的数目的问题,CRP模型不仅能自主发现评论热点及其更新的评论,还能准确确定出热点评论。以26 157篇餐馆评论为数据样本,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翟东升  徐颖  黄鲁成  赵京 《情报杂志》2013,(2):45-51,66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交换的工具,网络中出现了大量的用户评论信息,利用产品评论挖掘技术获取竞争产品的情报数据,对于企业和用户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将产品评论挖掘应用于竞争产品的优势分析之中。并以手机为例,以iPhone4和N8作为研究对象,经过数据采集、预处理、建立产品特征集合和评论观点集合、评论观点的极性与强度判断等工作,量化用户观点,以4种图表形式显示结果,并根据图表分析竞争产品的优势及需要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张佳 《科技通报》2019,35(2):76-79,84
针对当前只关注对数字图书馆网络功能的提高,忽略了对信息扩散的问题。为此,通过关联规则方法对海量图书信息数据扩散进行研究,给出关联规则的基本概念,并介绍了数字图书馆网络的特征,将API与编写抓取程序、开放数据等技术结合在一起;利用Apriori算法通过层次顺序搜索的循环方法对图书信息数据频繁项集进行挖掘,采集数字图书馆网络中某用户粉丝、关注者、转发以及评论信息扩散数据;将关联规则作为研究海量图书信息数据扩散方法,通过关联规则衡量节点度和出入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关联规则对海量图书信息数据扩散情况进行研究,发现海量图书信息扩散有高低谷期;转发量和评论量呈一定的正相关性;数字图书馆网络中海量图书信息数据扩散的广度和用户影响力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精准把握用户需求以引导企业高效开展产品创新,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对此,开展了用户需求导向下基于三级技术功效矩阵的产品创新机会识别路径研究。[方法/过程]首先,针对目标产品领域进行用户评论数据与专利数据的收集及预处理;其次,利用LDA主题模型对评论数据进行主题聚类以挖掘重点用户需求;再次,运用Stanford Parser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专利数据中提取SAO结构,从中识别技术词与功效词并分别进行主题聚类,以构建技术功效视角下的三级语义知识库;最后,以重点用户需求导航,并以三级语义知识库为数据源,构建三级技术功效矩阵,识别具有较高创新价值的产品创新机会。[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构建的产品创新机会识别路径能够为企业精准高效开展产品创新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5,(10):115-119
以在线评论内容为节点,内容间的语义相似度为链接的权重,结合复杂网络思想,构建在线评论网络,该网络的可行性也通过网络的全局统计数据得到了论证。在评论网络的"社区结构特性"的基础上划分面向主题的网络社区;基于传统复杂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价方法的同时,结合社区属性,构建重要评论的多属性决策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模型在全局以及局部网络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在线健康社区用户规模庞大,信息量浩如烟海,如何帮助社区管理者和用户判别有用信息,提 高决策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过程】在复杂网络视角下,提出一个新的评论有用性分析框架。首先,采集 在线健康社区患者评论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法分析有用评论、非有用评论以及所有评论的主题分布和情感分布,初 步分析各类评论文本的有用性特征;其次,将各类评论文本分别转换为文本关联网络,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一 步分析其有用性特征;最后,分析评论有用性及其特征与患者发表评论、用户对评论的有用性投票以及文本关联网 络结构特征的关联性,实现基于文本关联网络的评论有用性分析。【结果/结论】有用评论和非有用评论文本关联网 络结构具有一定差异,在线健康社区用户就诊前后的信息需求和经验输出的重点有所不同。【创新/局限】基于复杂 网络视角研究在线健康社区评论有用性,但仅使用了好大夫在线的数据,未来可对更多数量和种类的在线健康社 区信息内容有用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科学合理的技术预见活动变得越来越重要.CIA(Cross-Impact Analysis,交叉影响分析)是一种充分考虑事件之间相互影响的技术预见方法.它通过合理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来实现对事件集合、事件初始状态和事件之间相互影响的估计.依据以上数据和资料.在一定算法的基础上,模拟事件的发生情况,预测事件的发展趋势,并判断事件的重要程度.回顾了CIA的发展历史.探讨了其最新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基于CIA的技术预见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Delphi的技术预见中,咨询专家自评估熟悉度对技术预见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基于“中国工程科技2035技术预见”咨询专家评估数据,采用复杂网络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评估基于Delphi的技术预见中不同熟悉度咨询专家的影响,优化不同熟悉度咨询专家比例权重。通过复杂网络和显著性检验方法,分析技术预见中各领域不同熟悉度咨询专家分布特征、网络关系以及评分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工程科技2035技术预见”咨询专家的选择基本合理;自评估“很熟悉”的咨询专家在技术评估中相对乐观,自评估“较熟悉”的咨询专家在技术评估中相对保守;在不考虑专家人数影响的情况下,自评估“熟悉”的咨询专家的意见相对更为准确。最后通过统计检验和优化算法,优化技术预见中咨询专家人数、不同熟悉度咨询专家比例和权重等参数,为后续的技术预见活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结合专利分析与技术环境监测的技术预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理论论证和实证检验,通过引进专利分析法和技术环境监测法,构建了一个结合专利分析与技术环境监测的技术预见模型。与传统的德尔菲法技术预见相比,该模型能减少专家预见过程中的认知偏差,使技术预见操作起来更有系统性,并能通过技术环境监测与跟踪的机制及时确认或及时修正对未来的预见。  相似文献   

15.
为了理解在线评论对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影响的主要动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和网购顾客消费体验对在线评论行为作用模型,构建在线评论对消费者网络购买决策影响的动因模型,并提出若干假设,最后通过数据采集,采用AMO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模型和假设进行了实证研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消费者——网站关系、在线评论数量、在线评论质量、在线评论接收者专业能力、在线评论接收者涉入度、在线评论接收者感知风险影响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在线评论者资信度和在线评论的时效性影响不显著.基于此,本文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对消费者和网商营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将行为经济学中的有限理性理论引入到技术预见中,运用该理论对现行技术预见方法--德尔菲法的缺陷进行审视,提出了德尔菲法技术预见存在有参考点效应和证实性偏差两大缺陷.通过回顾国内外4个调查研究文献,发现专家的信息源和分析信息的方法存在重大缺陷,导致专家不全面的知识参考点,验证了技术预见专家受有限理性即参考点效应和证实性偏差约束的假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针对我国在线用户评论习惯,探索用户评论行为对评论时间的影响作用因素,对电子商务运营商探究用户评论行为规律及探索潜在用户评论时间偏好具有重要的潜在商业价值。[方法/过程]基于TAM模型抽取在线用户评论行为时间特征规律研究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模型,通过抽取消费者购买行为和评论行为的时间间隔为时间序列,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假设验证。[结果/结论]通过对在线评论数据的实例验证,本文所构模型能够很好地发现在线用户评论行为对评论时间的影响作用关系,对消费者评论行为的时间特征规律发现和预测具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技术环境监测在德尔菲法技术预见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尔菲法技术预见准确性和可靠性低有两大原因:一是专家的认知偏差或有限理性,二是技术发展不确定性水平高。针对第二个原因,本文提出在德尔菲法技术预见后引入技术环境监测法。技术环境监测法的作用是监测德尔菲法专家预见时基于假设和预见结果的早期迹象是否出现,及时确认或修正专家前期的预见结果,从而提高技术预见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预测是竞争情报领域需求越来越强的业务,竞争情报从业者怎样在风靡全球的技术预见活动中发挥作用是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的问题。本文采用技术预见案例研究与实践佐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竞争情报从业者在技术预见活动中的作用问题。认为竞争情报从业者可以在收集本底情报、挑选专家、信息收集、环境变化监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果能胜任跨领域、全谱带层次技术预见项目之信息分析与政策建议环节的工作,则可以在技术预见活动中起到主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online comments influence public reactions to organizational crisis discourses based on five scenarios depicting typical online comment patterns. Through an empirical study involving 621 participants, several key findings are obtained. First, online comment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post-crisis reactions involving emotions, attitudes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However, except in the case of perceived comment manipulation, public reaction patterns associated with overwhelmingly positive and non-overwhelmingly positive comments a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nd are friendlier to the crisis organization than the other three patterns. Moreover, reac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pattern in which there are no online comments are quite similar to those associated with the pattern of non-overwhelmingly negative comments. Second, positive emotions enhance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integrity, whereas negative emotions reduce this perception. Third, perceived comment manipulation has a negative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itive emotion and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integrity and a positive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gative emotion and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integrity. Finally, emotions and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integrity are found to be predictors of loyalty and boycott intentions.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extend the present knowledge on crisis communication by highlighting the impact of online comments on the post-crisis reactions of the public and also provide crisis managers with guidelines on how to deploy appropriate crisis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