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深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不断巩固.企业能否吸引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科技人才来持续工作将影响到企业的创新绩效.在对已有关于人才政策、产业人才集聚和组织吸引力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吸引力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建立了假设模型.然后结合问卷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假设模型进行了验证,概括出包括产业发展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在内的影响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最后据此验证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科技人才发展环境的影响因素,在对科技人才发展环境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设,构建科技人才发展环境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结合1127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因子分析法验证假设,结果表明:科研环境、评价激励机制、人才流动体制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文化环境对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营造有正向显著影响;创新文化环境在科研环境、评价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人才发展环境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人才流动体制机制对科技人才发展环境的影响不受创新文化环境的影响。研究结论可以为中国科技人才发展环境改善、创新创业环境优化、科技人才培养与发展管理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冰山模型为基础,结合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素质特征构建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以人才类型、评价目的不同划分多元化的评价应用场景,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确定简化应用评价体系。将高层次科技人才分为三类:基础研究型、工程技术型、创新创业型;评价目的分类为选拔引进和绩效评估。该研究综合考虑不同类型人才基于不同评价目的时素质特征需求的多样化,提出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多元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程聪慧  钟燕 《科研管理》2023,(3):95-101
城市创新是引领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而科技人才政策是影响城市创新的重要因素。本文将科技人才政策解构为科技人才政策可操作性、科技人才培养、科技人才流动和引进、科技人才激励、科技人才投入、科技人才管理和服务、科技人才保障、科技创新文化与环境建设、科技人才创业、科技人才评价等十个维度,通过收集27个省会城市和4个直辖市的政策文本并予以量化,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csQCA)研究科技人才政策对城市创新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科技人才政策促进城市创新的路径可分为三类:一是双创导向型,注重引导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和改善人才发展社会环境;二是循环驱动型,关注科技人才本身且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反哺科技人才投入;三是规范保障型,强调规范市场秩序和保障人才生活。本文能为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科技人才政策,进而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青年科技人才科学精神与创新行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首次对青年创新人才的科学精神进行了界定和研究,特别是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我国青年科技人才科学精神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科学精神在创新任务设计、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组织气氛等外部影响因素和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是制约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的重要因素.增加创新投入和改善创新环境有助于改善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行为,但不是关键的因素.该研究结论对于青年科技人才开发与管理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科技人才的收入满意度问题已成为政府管理部门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浙江省11地区的2019名科技人才为研究样本,运用均值比较、logit回归分析等方法,在区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单位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不同人口背景特征、制度性因素对科技人才收入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总体表明,科技人才对自身收入水平的评价偏低;(2)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中科技人才的人口背景特征因素、及其对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定制度与科技成果评价奖励制度的评价具有显著的差异性;(3)人口背景特征变量与两类制度性因素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中所起的影响作用的力度与影响方向受单位性质所调节,其中,在三类单位中,科技成果评价奖励制度对收入满意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影响力度最大。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提高科技人才收入满意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和新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发展的基本决定因素之一,而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培育和保持则成为构建和完善区域创新系统的关键,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对一个区域科技创新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多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探讨了区域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灰色综合动态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5-2016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从宏观视角对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科研环境是影响省际科技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不同区域的宏观环境因素对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别;东中部地区科技人才流动受R&D经费投入强度的影响较大,西部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产业结构调整进程较快的东部地区及第二产业发达的中部地区对科技人才的吸纳能力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财政科技投入对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偏弱。最后,提出了促进区域科技人才合理流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科技企业科技人才评价与激励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针对我国科技人才评价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准确界定了“科技人才”以及“科技企业”,并对科技人才从智力素质、身心素质、能力素质、绩效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等五个方面设置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应用模糊数学中模糊综合评价技术建立相关评价模型,较为准确地计算出科技人才综合素质模糊综合评价值,从而得到较为公正的评价结果,为薪酬激励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从科技人才创新活动的过程出发,建立了一套评价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因素体系;然后依据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特点,对其设置了模糊评价等级和对应的评价数据区域;构建了模糊评价矩阵和权数向量;最后根据研究主题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地构造了加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进行了实例测算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从科技人才创新活动的过程出发,建立了一套评价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因素体系;然后依据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特点,对其设置了模糊评价等级和对应的评价数据区域;构建了模糊评价矩阵和权数向量;最后根据研究主题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地构造了加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进行了实例测算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科技人才评价现状与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技人才评价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科技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科技人才概念界定为基础,深入剖析了我国科技人才评价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对科技人才评价过程进行分解,对现有的科技人才评价方法进行分类和述评,指出科技人才评价的关键在于对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创新,这为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方法体系,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提供了明确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8年上海市各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人才数据,利用DEA-Tobit法,进行科技人才空间集聚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市16个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人才集聚平均综合效率值达到0.86,整体集聚效率较好。(2)宝山区、长宁区、虹口区、嘉定区、青浦区及徐汇区综合效率值达到1,实现DEA有效。(3)其他10个区规上企业科技人才集聚综合效率值都小于1,其中浦东新区、闵行区、松江区、黄浦区、崇明区及金山区的纯技术效率值为1,实现弱DEA有效。(4)从影响因素来看,人均GDP、国外技术依存度、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企业科技机构中硕博人员比例等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人才集聚的综合效率值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力资源配置、企业办科技机构数量有显著负向影响;政府支持力度、创新活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将科技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甄别提取科技人才创新动机、创新素质、教育者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物质环境、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文化环境等7个影响科技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规范的实证研究中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其关键影响因素之间的路径关系并验证各项假设,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科技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是提高山东省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文章对山东省科技人才进行了调查。内容为科技工作者的基本状况、科技人才的工作状况、科技人员的生活状况等。同时选择2020名科技人才做样本,对他们进行了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爱德华个人需求倾向测验。测查统计发现:科技人才在性别、年龄、从事的工作性质以及需要结构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对优化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素质建议: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科技人才的基本需要;关注科技人才中的"弱势"人员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陕西省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辐射"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科技人才评价方法和管理机制,调查分析当前陕西省科技人才综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制约因素,结合陕西省科技人才评价的实际需要及"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将陕西省科技人才分为基础研究类、工程技术类、创新创业类;进一步提炼与归纳这3类人才评价的共有关键要素和专业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别对37位创新型科技人才以面对面、邮件或电话等方式进行结构性访谈,共筛选出30份有效问卷。研究发现,创新经费、创新环境、收入水平、城市级别和配偶态度是影响创新型科技人才来赣就业意愿行为的主要因素。因此,实现人才强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要加大科技创新经费投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切实提高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8年上海市各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人才数据,利用DEA-Tobit法研究企业科技人才空间集聚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人才呈现由中心城区向周边疏散的趋势,并在中心城区周边区大规模集聚。其中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有龙头科技企业或科技项目支撑的中心城区以及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心城区周边区,如宝山区等6个区实现DEA有效;其他10个区的综合效率值都小于1,浦东新区等6个区的实现弱DEA有效。(2)从对科技人才空间集聚效率影响因素来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国外技术依存度、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企业办科技机构中硕博人员比例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力资源配置、企业办科技机构数量有显著负向影响;政府支持力度、创新活力无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建立企业科技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实行引育并举且更重培养的引才引智机制、加强企业科技成果应用转化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大“科创22条”核心承载区企业人才吸引力以及政府助力营造科技创新大环境等建议,以期推动上海市科技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徐茜 《科学学研究》2020,38(8):1397-1407
开放式创新环境下,科技人才流动成为创新资源跨界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动路径影响知识的流转,进而对创新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深入探究科技人才流动路径的形成机理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鉴于以往研究对人才流动路径的解释囿于微观心理和宏观市场/制度两个层面,本研究从网络中观层面研究了科技人才的流动路径,探讨了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对科技人才流动路径的影响。采用多案例扎根分析,对通信行业5名科技人才样本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人才的流动存在知识路径和社会路径。其中,知识路径包含了知识关联性路径和专业化路径,关联性路径源于知识网络中知识间的关联性,影响力来自于匹配效应、网络效应和增值效应;专业化路径源于知识网络中知识模块化所导致的知识专业性,影响力来自于学习曲线效应、声誉效应和转换成本效应。社会路径则包含了社会联系性路径和认知一致性路径,社会联系性路径源于社会联系对科技人才流动的牵引作用,强联系和弱联系分别起到了为科技人才提供高质量的和多样性的人—职信息的作用;认知一致性路径源于知识互动所需要的共同认知框架,影响力来自于知识背景、文化背景和专业能力评价。  相似文献   

20.
在总理2014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后,掀起了"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浪潮。目前我国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正在经历重数量到重质量的转型时期,加强企事业单位科技人才的管理是各自单位提升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能否激发企事业单位科技人才的创新行为和实现创新绩效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严峻问题。包容型氛围作为一种软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激发内在驱动力,进一步优化交流学习沟通的环境,激发创新的思想火花,制造燎原之势。在中国文化大背景之下,尤其是包容的东方文化,研究包容型氛围对于科技人才创新行为的影响刻不容缓。本文结合国内国外相关调查研究,在综合运用宽容氛围、包容型领导风格理论、雇佣公平理论、差异整合理论以及决策包容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200份来自企事业单位科技人才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包容型氛围对科技人才的创新行为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其中得出包容型氛围的三个维度,即雇佣公平、差异整合、决策包容。其中,决策包容对于科技人才的创新行为影响最为显著,雇佣公平和差异整合对创新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