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蒙古岱海流域土地资源状况与可持续利用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多受土地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状况制约,研究和探讨这类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与发展战略,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此为契机,抓住岱海流域有利的区位条件和独立封闭的内陆河流域特点,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全面分析了流域内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特点、优势、潜力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与布局方向  相似文献   

2.
北京山区土地资源的特征和利用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桦  吴雁华 《科技通报》1998,14(6):401-407
在调查北京山区土地资源数量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利用潜力,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为引导区域进行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该文在对区域土地利用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合于黄淮海平原县城可持续土地利用空间差异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引入距离函数法对各县域土地利用系统状态进行了定量评价,揭示了各县土地资源利用的相对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取决于各子系统本身的不断优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支持系统间的协调程度,只有实现系统间的相互配合,协同进化,才能真正实现土地利用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也表明,采用距离函数模型进行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空间差异评价是适宜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当前,许多地区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着用地总量失控、用地结构失衡、用地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占地少等特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能够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和土地资源利用的集约化。为此,结合土地资源约束下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模型的分析,提出了土地集约生态化利用过程中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县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该文从县域经济重要性的角度分析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和规划的重要意义。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理为基础,采用“多指标集合度量法”的概念和模型,构建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具体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因子层和指标层等不同层次,目标层反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总体目标,准则层反映土地可持续利用的5个准则,即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以江苏锡山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方法与单指标多角度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法,侧重于对每项指标的多角度分析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变化过程的评价,评价了锡山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寻找目前与将来影响锡山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存在问题,提出了实现可持续性土地利用与管理目标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采用1996年-2008年相关统计资料,引入边际效应理论,构建了基于建设用地增长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边际效应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持续度、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度、区域差异度3个方面,对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10年-2020年规划方案和零方案下,苏锡常、宁镇扬泰、通盐连、徐宿淮4个评价单元可持续度均有所下降,但规划方案可持续度分值高于零方案;②至2020年,规划方案与零方案相比,江苏省及各评价单元内部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协调度明显提高;③2020年规划方案下土地利用可持续度相对变化率的区域问差异较小.总之,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充分考虑了土地利用效益结构均衡、土地资源区域公平配置和公平代际转移的可持续利用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我国资源形势日趋严峻,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经济,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重大.本文在阐述循环经济的涵义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质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目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循环经济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作为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的一种特殊载体,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研究以推进蓝区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为主旨,将经济地理学中的区位理论、城市经济学的空间结构理论等与城镇土地利用和城镇化的现状紧密结合,洞悉土地资源利用与城镇化发展的互动机制,将理论与具体研究相结合,提出蓝区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策略和优化配置方案,将用地方案与转变城镇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结合起来,探讨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路径,丰富和完善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关系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干旱绿洲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出发,建立绿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新疆吐鲁番市绿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定量评价,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绿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资源形势日趋严峻,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经济,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重大。本文在阐述循环经济的涵义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质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目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循环经济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对于快速城市化的国家和地区而言,城市化进程始终是影响土地持续利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该文在概括了城市化进程中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历程的基础上,摆脱了以往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中的一般性表述,综合了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对城市化与土地利用两者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有针对性地从粮食安全评价、城镇用地规模合理性、城镇内部用地合理性以及土地生态系统评价等几方面构建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这一宏观背景下,南京市的土地持续利用状况总体是向可持续方向发展,但指标体系内部某些领域的评价则较以往有着很大的退步.  相似文献   

12.
在综合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主要观点并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目标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4方面构建了适合县城经济发达地区特征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共选择了25个参评因子。然后对江阴市1991年、1994年和1997年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江阴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江阴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也日益增强,处于基本可持续状态。但是,1997年与1991年相比,资源、环境两要素的可持续性分别下降了10.35%和12.23%,若不加以重视,可能在一定的时期内会导致江阴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可持续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江阴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文章认为,必须从人口数量控制、用地结构优化、环境污染控制以及增加农业投入等4个方面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分类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文中探讨了可持续利用目标下土地利用分类的必要性以及分类原则、依据和方法等问题。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在对该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全面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可持续利用、综合性、满足人类需求的适应性和系统性”四大分类原则 ,并以土地利用的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综合分类方式 ,将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划分为四大零级系统、9个一级类别、39个二级类型和 4 3个三级类型 ,形成四级层次的分类体系。本方案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与分类理论相互结合探讨的初步结果 ,可为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与管理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国家和农户层次上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经济学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媛  张凤荣  姜广辉 《资源科学》2007,29(6):170-175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以经济可行性为前提,以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为保障,以社会的可持续性为目标的。本文以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为基础,运用经济学原理和市场机制,重点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研究农户和国家等不同层次上经济人主体的土地利用行为,并相应地制定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统计数据及项目组的调研数据,对我国24个省(市)在不同层次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差异进行实证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各个地区在国家和农户层次上,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是存在差异的,而且,这种差异在一些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最后,文章指出,国家应当采取相应的经济手段,规范和引导农户土地利用方式,以达到国家和农户层次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蒙吉军  周平  艾木入拉  刘洋 《资源科学》2011,33(9):1674-1683
主体功能区划分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设计,对解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出现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鄂尔多斯市为研究区,以全市52个乡(镇、苏木)作为基本研究单元,采用研究区2008年数据,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区域发展潜力,从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态安全度、土地利用强度、水资源开发强度、矿产资源开发强度、区位优势、科技潜力和经济活力等构建了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终采用聚类分析与三维魔方图相结合的方法,将鄂尔多斯主体功能区划分为优化开发区、I级重点开发区、Ⅱ级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提出了五类主体功能区的协调发展机制和各功能区未来发展定位。分别选择各主体功能区内部的典型乡镇,优化开发区的达拉特旗树林召镇、I级重点开发区的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Ⅱ级重点开发区的乌审旗苏力德苏木和限制开发区的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基于1978年、1988年、2000年和2008年土地覆被数据,通过近3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的分析,结合主体功能区的总体定位提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结果对推进当地生态重建和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持续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在分析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历史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作为黄土高原今后的综合治理和开发的指导思想,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土保持科学地统一起来。以陕北米脂县泉家沟流域为范例探讨了生态经济系统分析、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优化、土地利用优化模型空间面积分配、土地系统生态设计以及土壤侵蚀量输出分析和水土保持决策等。  相似文献   

17.
张凤荣 《资源科学》2011,33(11):2041-2046
在半干旱区,气候干旱是荒漠化发生的自然背景条件,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则加速了荒漠化。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过度开垦和放牧,伊金霍洛旗的荒漠化发展得非常严重。自1976年以来,通过生态退耕,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变放牧为圈养,增加灌溉、化肥等农业投入等,抑制了荒漠化,土地利用走向可持续。恢复以林草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半干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而在人口超过农业所能够支撑的能力时,必须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创造非农就业机会,使得农民可以离开土地谋生,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才可能实现生态退耕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伊金霍洛旗正是因为由煤炭开采带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许多农民离开土地,进行生态退耕,才得以恢复与重建稳定的可以抵御荒漠化的生态系统。单位面积土地承载更多人口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保证该区以林草覆盖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防止荒漠化的必由之路。在这个地区搞建设用地占补平衡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可持续度的连云港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对于落实规划、强化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基于可持续度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体系,对连云港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可持续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采用可持续度量的方法,可以较好的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定量评价;②上一轮规划实施至今,连云港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可持续度呈上升趋势,处于中度可持续状态,但环境指标和社会指标方面,规划实施仍不可持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一轮规划着眼解决的3个难题:“生存与发展问题”、“刚性与弹性问题”、“静态与动态问题”,以及完善规划的若干措施和建议,为新一轮规划修编提供有利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