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俗话说,烟酒茶,不分家。事实上,烟、酒、茶并非一家。烟、酒乃当戒之物,茶则属大力提倡的绿色食品之一。过去,人们只知茶能醒脑提神,近据茶叶保健作用国际研讨会的研究报告证实,茶叶含有多种有益的物质,能降血  相似文献   

2.
谐趣园     
茶联趣谈我国是茶的故乡,历代文人墨客在品茗之余,留下了浩如烟海又妙趣横生的茶联。明代学者黄谏把广州三元里鹿鸣岗下的鸡爬井认定为  相似文献   

3.
茶滋味     
生活中.我们难舍“口腹之乐、性爱之欢、悦耳之娱、见窈窕倩影而柔情荡漾”。然以口腹之乐而言,我们离不开的除了盐之外.怕就要数茶了。粗糙如田间地头之农夫.细腻如深宅大院之小姐.那茶是离不开的。尽管农夫之茶那叫喝.小姐之茶那叫品。正如盐单调得只是调味而已.泡茶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得就是两个动作:放茶叶、倒水。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茶的故乡。古今许多文人墨客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趣味盎然的佳联妙对,成为独特的中华茶文化风景。现选录茶联数对,略加评点,与同学们共赏。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饭一饮皆有文化的风韵,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香悠然,茶味甘醇,是耕耘之艰辛,是收获之欣慰,是品味之意趣。茶,于中国人,包含了太多故事、汗水和乐趣。所以在这冬日里,泡上一杯暖茶吧,再细细品味每片叶子里所发散的韵致——感受生活如茶般的苦味和甘美。  相似文献   

6.
茶联趣谈     
《老年教育》2008,(11):38-38
我国是茶的故乡,历代文人墨客在品茗之余,留下了浩如烟海又妙趣横生的茶联。明代学者黄谏把广州三元里鹿鸣岗下的“鸡爬井”认定为佳泉名井,誉为“广州第一泉”,为此他撰书对联:不能洗耳:可以清心。联语借水为喻,将洗“耳”之典反其意而用之,表达自己不甘寂寞,愿尽其才治理国家的愿望。下联用茶具上的“可以清心”之语,除说明饮用此井水烹茶可使人心清气爽之外,还蕴含洁身自好、清廉待人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品诗如泡茶     
正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滋味,重在意境。古人曰"草木中人,我心若茶。泱泱华夏古国,乃茶之故乡,茶之始壤,更乃诗之国度,诗之文明古邦。"可见茶与诗早有联系。歌作为一种高度集中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他以高度的概括力",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形成精彩的诗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茶的故乡,大约在四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把茶作为日常的饮料了。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商贩、平民百姓,无人不喜欢喝茶。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已深入人民各阶层。不仅如此,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为后代留下的茶诗、茶词,更不下数千首。  相似文献   

9.
福建安溪是中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产茶历史可以上溯到唐朝末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茶文化的认识越来越多,茶产品的文化性成为茶业竞争的重要元素,文化附加值作用于产品,品牌经济应运而生。茶文化对安溪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河流是一条最动人的线条,它流畅、空灵,它智慧、包容,它造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它源源不断,滚滚不止,也是文人墨客倾心之物。我从小就神往祖国的大好河山,尤其对河流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初,随着大量的茶、咖啡和糖被荷兰、英国进口和分销到西欧市场,欧洲全球大众消费便拉开序幕。在整个18世纪,茶和咖啡的价格迅速下跌使平民能够消费这些商品。因此,18世纪下半叶,茶、咖啡和可可成为欧洲人,尤其是市民的普通饮品。当时有一种非常形象的说法,当18世纪末曼彻斯特的一名工人在享用"跨越大陆的一杯茶"的时候,他从中获得四大洲的能量。这杯茶包括中国或锡兰的茶、荷兰或英格兰的代尔夫特瓷茶杯、非洲奴隶生产的南美糖。糖的热量和茶、咖啡的咖啡因能够为从事高强度劳动的工人提供所需能量和兴奋剂,它们的普及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18世纪末欧洲工业革命进程。  相似文献   

12.
楼碧冰 《高中生》2014,(5):54-54
在我很小的时候,小到上街时母亲还牵着我的手。那个晚上,我听见父亲对母亲说:“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有一件礼物送给你。”我悄悄地看去,是一盒茶叶。我急切地盼着那茶叶快快被母亲吃完,好将那漂亮的茶盒送我。可等我长大到了早已不稀罕那盒子的年龄,空了的茶盒依旧放在母亲的身边,伴她度过许多艰难的岁月。我感慨万千,一直想找个机缘真正品品茶的味道。  相似文献   

13.
彭维新 《林区教学》2012,(2):103-104
通过以茶文化为背景,阐述了茶包装色彩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色彩理论的基础上研究茶包装色彩设计的功能和特点,发现茶包装设计是包装设计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设计实践活动。结合现实研究茶包装色彩设计,旨在探求符合时代特色的茶包装设计原理和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提高茶包装设计的外观质量和视觉冲击力,增强茶商品的附加值和整体包装效果,满足市场竞争的需求,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龙井问茶     
"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像清初文学家张岱这样,结伴于西湖览胜,月下细品龙井香茗,可算人生一大乐事!三月,我到杭州,许是好茶之故,竟让我陡生踏春问茶的雅兴。杭州不仅是风景胜地,也是中国第一名茶的产地。唐代陆羽的《茶经》中就提到"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  相似文献   

15.
老板,你这茶真的无法再便宜了?我看这茶顶多90元一斤!这茶真的不值这个价!这些话在感德茶叶街上随处可闻,听得我耳朵都快长茧子了。茶商们在找茶农买茶时,总会搬出这么一套来砍价,真的是非常狡猾哟!  相似文献   

16.
    
向来是不喜欢喝咖啡之类的洋饮料的,这似乎有些不合时宜。我,只喜欢中国的茶。茶不是那种“解渴之蠢物”,不能“咕咕”地往嘴里灌。我,不愿辜负了这香醇的茶。  相似文献   

17.
到云南,可算过足了一回"茶瘾"。先是在大理洱海的游船上,品尝了白族的"三道茶"。接下来又在纳西族的山寨里,品尝了纳西人的"六道茶"。那韵味、那回甘、那醇香,令人难以忘怀。纳西人的"六道茶"分别是雪茶、薄荷茶、三仁茶、烤盐茶、油茶、酥油茶。这雪茶,纳西话的意思为"岩石上的茶",实际上是一种地衣类植物,味道微苦,有润肺清热的功效。因色呈白色,叶片像茶叶,所以叫雪茶。雪茶长在雪山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岩石上,与雪为邻,吸纳雪的清气,确实是一种容易使人产生梦幻感觉的天赐之物。  相似文献   

18.
师心如兰     
汪淼 《师道》2008,(1):1-1
“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 早在两千多年前,兰花就贵为君子之花,是历代文人墨客偏爱之物。孔子、屈原、陶渊明、王维等诗人就爱兰养兰,吟之以诗。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先生爱兰,以“兰有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的颂词赞美兰花孤高芳洁的美好品德。张学良将军以一首哲理诗咏兰:“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相似文献   

19.
茶诗,是中国茶文化与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文人饮茶生活情趣与审美理想的诗意凝结。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品茗吟诗,与茶结下不解之缘,留下无数咏茶的名篇佳作。贯穿于苏轼诗歌创作始终的茶诗,既描绘了时代的风物世情,展现了文人士大夫的丰富情韵与人生感慨,又颇具艺术审美价值。本文从体裁、艺术手法、艺术风格与语言四个方面,对苏轼茶诗的艺术特色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20.
茶文化大观     
文化与茶茶为国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明清时遍及中华。但是,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并记于史册,传于后世,却是与历代文人墨客分不开的。茶诗:自古诗家多茶客。唐诗人姚合曾不惜以诗乞茶:“不将钱买将诗乞,借问山翁有几人?”到了元代诗人刘秉忠笔下,更是一语道破诗家爱茶的真谛:“铁色皱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茶联:茶联常悬于茶室或茶店,着力宣扬茶功茶效,以广招徕。如:“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等等。阅此类对联,岂不勾起品茗的雅兴?茶画: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墓葬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