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抗战时期的中国青年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党又称国家主义派,最早发源于“五四”时期的少年中国学会.当时的少年中国学会分为两派:以李大钊、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派,最终走向了共产主义;以曾琦、李瑾、左舜生等人为首的一派走向了国家主义.国家主义派鼓吹“国家至上”,以此为思想武器,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而青年党在建立之初是反共的,但他们又不是一直反共的,曾经既反蒋又反共.而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民族危难之时,每一个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都奋起抗日之际,青年党也改变了方针,提出“政党休战”的口号,拥护国民党抗日,同时与中共积极接触,接近中共,附和抗日民主运动.此时的中国青年党是具有进步性的,而对此段的研究不深的人,仍然认为青年党是反动的.虽然抗战胜利后青年党逐步从民主同盟中分化出去投靠了国民党,但是在抗战时期青年党的表现是积极进步的,应给予肯定.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成为主导中国政局的两大政党。随着大革命的失败,中间党派迅速崛起改变了当时中国的政治格局。抗日战争爆发后,中间党派与国共的关系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影响重大。在此期间,通过时局的变化,中间党派逐步看清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对中共的态度也经历了一个从反对到逐渐认同的过程,政策上也相应进行了调整。  相似文献   

3.
1939年中间党派的宪政提案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中期,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推行使中间党派人士认识到要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各抗日中间党派的合法地位,就必须促使国民政府改革政治,实行宪政.于是,中间党派人士在1939年公开提出了关于宪政的重要提案,呼吁国民政府结束党治,实行宪政,这些提案成为抗战时期第一次宪政运动的开端.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党关系的演变直接表现为国家发展道路的抉择。抗日战争为中国各党派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竞争的平台。在国家发展道路问题上,国民党坚持“一党训政”,中共主张“联合政府”,中间党派呼吁“民主宪政”。国民党为抗衡中共“联合政府”的主张而接过中间党派“民主宪政”的旗帜。中共倡导“联合政府”要求与国民党分享国家权力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间党派的政治利益。“民主宪政”与“联合政府”汇合,对“一党训政”形成强有力的挑战,这是战后中国走上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人民民主国家发展道路最深厚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5.
抗战中期,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推行使中间党派人士认识到:要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各抗日中间党派的合法地位,就必须促使国民政府改革政治,实行宪政。于是,中间党派人士在1939年公开提出了关于宪政的重要提案,呼吁国民政府结束党治,实行宪政,这些提案成为抗战时期第一次宪政运动的开端。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的爆发引发了国内阶级矛盾和阶级关系、政党关系的巨大变化,国共两党由武装对抗走向了合作,各中间党派也从分散走向联合,试图寻求在组织上的合作。在国民参政会初期最成功的合作,促成抗战时期的第一次宪政运动,加强了中间党派的联系,直接促成统一建国同志会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青年党与川康军人关系十分密切,双方长期互相借重,以抗衡国民党的压力。抗战时期,青年党还曾寄望于"不流血革命",试图在国民政府崩溃的情况下"出而主政",领导抗日。可是,汪伪政权成立后,青年党主席曾琦的亲信赵毓松等青年党人参加了汪伪政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曾琦也潜入沦陷区,并差一点出任伪职,这意味着主张"国家至上"的青年党很大程度上已经变质了。川康军人也曾派青年党人王师曾去南京与周佛海等人商谈,与汪伪政权有着十分微妙的关系。国民党则对川康军人与青年党之间的合作保持高度警惕,既担心他们降日,又要防止他们在"民族复兴根据地"坐大,威胁中央政府,所以国民党千方百计要削弱川康军人与青年党的势力,并强迫川康军人与青年党逐渐疏离。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中国三百多个大小政党中,中国青年党与国共两党一样,有完整的政党纲领和严密的组织机构,并以在野民主党的身份在中国近代政治史上叱咤风云一时,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训政”制度最坚决的批判,并为此与国民党两展开了激烈的争斗。那么青年党与国民党关系又是如何演变的?到底是怎样走到一起的?本拟就此做一初步考察,以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青年党,了解近代中国政党政治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大革命时期,在苏俄和共产国际直接推动下,国共两党基于各自政治需要,都把两党合作作为推进国民革命的政治策略。中共同意与国民党实现党内合作是为了把国民党改造成为领导国民革命的群众性政党;国民党容共则是为了借助于中共及其苏俄的支持,进而统一中国。国民党内对"容共"政策的质疑普遍存在,由此国民党内掀起反对中共跨党的暗潮。孙中山在世时,能够运用自己的权威把国共两党的矛盾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随着孙中山的去世,国共之间的调节杠杆不复存在,国共矛盾发展由此进入白热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和青年党,是两个在中国政坛上有重大影响的政党。抗战前的十余年间,双方曾有过几次合作的努力并最终走到了一起,但在这一过程中,矛盾和斗争是贯穿始终的。这既是国民党长期实行“一党专政”造成的,也是青年党追求自身政治利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史学界一般认为大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这一说法是最值得史学界商榷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历史 ,当时的共产国际与国民党共同制订的国共“党内合作”政策 ,应算是右倾投降主义的开始与根源 ,实事上陈独秀对“党内合作”政策是持反对意见的 ,并积极主张国共两党的“党外联合”政策 ,以保证中共自身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民国初年,国民党与进步党对立,但也有合作:早在进步党酝酿成立之际,进步党前身之一的共和党与国民党有识之士即倡两党提携;在制定《天坛宪草》的过程中,国会宪法起草委员会中的两党宪政精英,共同抵制袁世凯的干涉,并超越党派成见,联合成立了民宪党。这些合作,基于共同的政治理念和政治良知,对于正确处理党派与国家利益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是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建立起来,经过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本文仅就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指导下,中国民主同盟以爱国主义为基点与中共合作,最终选择了新民主主义道路,中间道路对中共与民盟合作共事的影响,以及中间道路的破产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抗战初期中共从中国国情出发,确定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政策。毛泽东指出:“一切加入抗日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党派,在坚持抗战与坚持统一战线的大前提下,都有发展的前途,我们都愿意与之建立长期合作。”他还特别提到对于抗战初期存在的“第三党、国家青年党、国家社会党、救国会派,或其他任何集团,任何党派都是一  相似文献   

14.
一贯道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最大规模的全国性会道门组织.从七七事变爆发到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侵华日军(包括日伪政府)和国民政府是一贯道主要传播区域内的当权政治势力.一贯道与上述当权政治势力在勾结、合作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日寇为了侵华而利用一贯道美化侵略政策、筹措军需物资、搜集情报;国民党反动势力则利用一贯道散布反共舆论、刺探中共军事情报、进攻解放区等.一贯道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利用当权势力为靠山,在这些当权势力统治集团内部及其统治区域内求得生存发展空间,壮大自己势力.  相似文献   

15.
在中共一大,新生的中国共产党表明了不与任何政党合作的态度。在进一步的实践斗争中在列宁和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在中共二大提出了与国民党党外合作,建立联合战线的纲领,党的统战政策初步形成。之后,中共实现了从党外联合国民党到党内合作国民党的转变,在中共三大上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方针,形成了革命统战政策。  相似文献   

16.
苏俄提出中共与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政策,是为其推行“东方战略”服务的,完全是为了自己利益,不符合中国实际,是孙中山与工产国际代表直接磋商的结果,中共和国民党内部都反对这一政策,共产国以持国民党,而共产党的活动受到共产国际的强迫和国民党的严格限制,这是大革命失败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7.
<正>“七七”事变以后,中国抗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国民党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建立了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境一战线。在战略防御阶段,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华中战场完成了国军战役配合作战任务后。没有按照蒋介石的意愿与国军一道退往国统区。而是勇敢地挺进沦陷区,在敌后发动群众收复失地。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蒋介石便把政策重心由抗战初期的联共抗战转变为积极反共消极抗战,并于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误国政策。制定与颁发了一系反共文件,在国统区、游击区、沦陷区、解放区加紧进行反共活动。  相似文献   

18.
"北伐"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共两党有共同历史记忆的重大事件。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以北伐记忆的方式加以重叙,成为抗战动员的重要历史资源。北伐国共"合作"的历史记忆,成为中共阐述联合抗战、军民协作、重建"党军体制"的有力号召;国共"分裂"的历史记忆,为抵制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斗争求合作的抗战策略提供了历史借鉴,也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决维护民族利益的政党形象;"三大政策"的记忆,奠定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理论基础,打击了投降派和取消派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主张,有力地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青年党与国民党的关系总的来说是好的。但是又有矛盾的方面。在“九·一八”事变以前的一段时间里,青年党主张“民治”,反对国民党的“党治”,他们之间的矛盾很突出。“九·一八”事变后,青年党一再献媚蒋介石,向蒋表示他要“努力自动抗日”,“继续彻底剿共”,蒋介石不再感到青年党不好驾驭。从1934年  相似文献   

20.
刘海英 《中学文科》2009,(9):118-118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 A.坚持了抗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B.抗战开始时一度放弃反共立场,后来又恢复了反共立场。 C.抗战开始时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后来执行片面抗战路线。 D.始终奉行的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