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85年我国实行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下称“提前攻博”)制度以来,我所积极开展了选拔优秀硕士生提前攻博的工作,培养的博士生中有15名(占总数的25%)是提前攻博者。这15人无论是在学期间的学业还是毕业以后的工作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我所二届四名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得主全是提前攻博者,1990年荣获我所首届所长奖学金的三名博士生,全是提前攻博者。提前攻博者的学位论  相似文献   

2.
博士研究生立足于国内培养是国家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虽然我国10多年来博士生教育发展很快,但要实现博士生立足国内培养的目标,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讨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下面结合我校培养博士生的实践谈点体会和看法。一、生源是博士生立足国内培养的基础近几年来,报考博士生的人数下降,生源不足,选择余地小,直接影响博士生的入学质量和培养质量,这是招生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博士生立足于国内培养,提高培养质量,生源是基础,因此组织、扩大博士生生源显得尤为重要。我校招收博士生的生源也不够充裕,从1984年到现在,博士生的招生计划数  相似文献   

3.
一、“博士要博”是博士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博士生要“博”这是博士生在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及其他有关知识方面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基本方面。1.“博士要博”的基本涵义“博士要博”就是指博士生在对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上应具有的高标准。具体说来,衡量某专业的博士生是否达到了“博”,主要应考察以下三个方面:(1)是否掌握了本门学科专业的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  相似文献   

4.
3月28至30日,教育部在广州召开了全国研究生录取工作会。学生司瞿振元司长和韩建华副司长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提出2001年研究生录取工作要求;布置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增加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的准备工作。会上通报了全国“九五”期间研究生学历教育招生情况:录取硕士生累计34.5万人,年增长24%;博士生8.5万人,年增长19.1%,均较“八五”期间翻了一番;硕士生报考人数136.2万,年增长18.2%,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为4:1,硕士生生源丰富,竞争激烈。博士生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为1.8:1,生源相对不足。瞿振元司长用“思想有新的解放,改革有大的  相似文献   

5.
吸引优秀生源,提高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正平 《文教资料》2008,(28):298-300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博士生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促进了我国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无论是博士生培养的质量还是数量,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在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和数量的各因素中,生源问题是第一个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有必要用创新的思路,革新现有博士生招生当中的一些政策、措施,如吸引优秀硕士生留在国内攻读博士,调整入学考试外语的难度和内容,增加博士生在校和毕业后的待遇,改革国家人事管理制度等,吸引优秀生源,提高我国博士生入学质量,进而促进我国博士教育健康、有序、积极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尽快建立博士生选拔的有效机制袁飞质量第一是我国博士生培养工作的原则。选拔优秀博士生入学是确保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应该充分重视这项工作。在报考的博士生中如何把最富有培养前途的考生选拔出来?这个问题,在博士生报考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然而...  相似文献   

7.
对20世纪初的若干德国大学哲学院的《博士培养条例》进行了分析,着重考察了《博士培养条例》在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特别是在拓宽博士生知识基础和知识视野方面的制度性保障性措施,澄清了我国学界对德国博士生“师徒制”培养模式的片面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博士生培养要解决“博士不博”、博士生创新能力欠缺、博士论文缺乏原创性等问题,应落实对博士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的制度性保障.  相似文献   

8.
对“缩短硕士生培养年限”的看法李素琴丁常富近年来,关于“缩短硕士生培养年限”和实行“硕博连续”的提法,屡次出现于一些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改革方案、工作设想、研究文章,有些单位已着手试行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缩短硕士生培养年限”和实行“硕博连读”...  相似文献   

9.
基于2020年“全国研究生满意度调查”13264份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的数据,运用线性回归与标准负二项回归分析了不同招生录取方式的博士生在主观教育收获满意度以及客观论文发表数量方面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本科直博与硕博连读的博士研究生与公开招考的博士生相比,其论文发表数量更多,但博士教育收获满意度更低。建议博士生培养单位充分发挥贯通式人才培养连续性、系统性的优势,合理设计长学制博士生课程教学、导师指导以及考核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0.
<正>自从2021年考上了博士研究生,开始读博(攻读博士学位),周围不少人就称我为“唐博士”。我往往不以为然,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目前只是一名博士生,而不是博士。现实生活中将“博士生”称作“博士”的情况比比皆是。如:(1)今年2月21日,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三位90后博士打造的“缀玉联珠”甲骨缀合信息库正式上线。(《文汇报》2023年4月22日)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博士生生源不足已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以我校为例,1981年至1986年总的博士生计划招生数为101名,而报考者仅99名;1981年至1985年计划招生74名,结果只录取到48名,完成招生计划的64.9%。这一状况已引起高等教育界许多人士的关注。本文试图对导致我国博士生生源不足的诸方面原因略作分析,并对应采取的对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博士生生源不足的原因导致我国目前博士生生源不足的原因颇为复杂,既有工  相似文献   

12.
博士生质量标准中“博”与“专”关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士生质量标准中“博”与“专”关系之我见叶澜“博士”不“博”,这是近年来对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过份强调专深、对口,忽视面的拓展与应变能力培养的一种批评。对此问题,现已引起了培养部门的重视,并引出了有关如何理解博士生质量标准中的...  相似文献   

13.
新生见面会上,学校宣布了选拔硕博连读学生的相关事宜。硕博连读生在研二的时候转入博士学习,享受博士生待遇,学制三年。那就是说,如果顺利的话,在硕士同学毕业一年以后,我就能拿到博士学位。由于报名期限较短,我简单地和家里沟通了一下,就报了名。8月23日,我们三个同时填报硕博连读的同学完成了学校的考核,取得了博士学籍,光荣地成了一名博士生。在安静的研究生学院办公室里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博士生源质量的内涵,并基于胜任特征理论对其结构要素进行分析,着重提出了生源质量的提升对策:一是推进生源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二是健全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三是创新博士生考核选拔机制;四是优化博士生创新平台和环境。  相似文献   

15.
提前攻博是博士生选拔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北京林业大学在读硕士生提前攻博的选拔办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提前攻博选拔工作十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06年博士学位授予数据对博士研究生区域流动性的实证分析表明:博士生源整体流动率较高,但流入、流出率在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湖北、陕西、吉林、黑龙江四省2006年的博士授予规模均超过1000人,但流入率和流出率均比较低.教育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生源流动的主要因素,博士生源流动呈现出明显的向教育资源丰富地区、经济发达地区集中的趋势;相比较而言,学生在选择博士就读单位时对硕士所在地具有更强的依赖性.本文认为,政府应当在促进研究生生源区域流动上发挥更大的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也许“博士”这个站在学术高峰的群体会让许多人感到神秘,也许即将面临就业和读博十字路口的同学也渴望了解博士生的生活状态。让我们走近博士生,感受他们的泪水和欢笑。  相似文献   

18.
关于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问题的探讨马洁博士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国家教委提出到本世纪末博士生教育要争取有更快的发展,这包括规模和质量的发展。发展博士生教育,就目前来说,核心问题是质量问题,质量包括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近几年,报考博士生的人数逐...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 今年我省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共计招收研究生4594人,比去年增长303%。今年有25428人报考,报考我省招生单位的考生11636人,我省计划招生3016人,实际录取3143人,录取率达27%;报考我省博士研究生599人,招生计划为302人,实际录取328人;首次下达全日制培养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计划为935人,因考生报名踊跃,生源质量较好,实际录取1123人。我省2002年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结束  相似文献   

20.
使用2022年全国31所教育博士生培养单位的招录数据,描述了教育博士生的报考录取基本情况,探究了影响考生录取的各类因素,结果发现:2022年全国31所高校教育博士生的录取率约为1/5,且西部地区录取率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低;考生性别特征及社会背景与招生院校的契合度、个体具备的知识与创新能力均会影响其被录取的概率;教育博士生招考过程中存在“熟络效应”,考生报考母校时被录取的概率显著更大,竞争难度越大时这一倾向愈发明显,而非“双一流”建设高校录取考生的“地域效应”更为明显。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提出适当放缓招生增长速度;构建“常量+专项”的招生名额配给机制;彰显教育博士生招生实践导向;强化教育博士生招生公平保障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