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了西方法治与德治思想的发展轨迹。西方历史上,许多思想家都把法治作为一种重要的治国方略,但在柏拉图之后却没有多少人能认识到道德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儒家的德治思想产生于先秦时期,但随着古代社会各朝代的变迁,各统治者为了其各自的统治利益已部分歪曲了它的本意。要真正掌握儒家德治思想的本意,就必须认真研究先秦儒家的德治思想。先秦儒家的德治思想主要包括德制、德政、德育和德主刑辅等多方面内容。其实质是道德至上,德治不等同于人治。虽然它与现代法治有着冲突,但也有某些媾和之处。全面准确地理解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基本内容,是我们正确评价其现实意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社会主义治国方略 ,具有极其丰富、深厚的思想理论渊源。文章即从中国古代和现代西方两个历史阶段对“法德并举”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的理论渊源进行追溯和回眸 ,深入地阐述了中国古代的“德治”、“法治”思想和“德法兼用、德主刑辅”的治国模式以及现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思想与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这些治理模式和治国经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与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两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底蕴的,但差不多是同一时期的古希腊与古代中国法治思想上的典范.他们的法治思想代表着他们当时对法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认识,同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与西方诸国的法治实践.在此笔者主要对他们法治产生的原因、作用、目的等几个主要方面来进行比较分析,明晰它们之间的异同,以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5.
人性预设是制度设计的根本前提,性善与性恶两种人性预设导致了中西方德治与法治不同的政治文化与制度安排。从人性出发,德治与法治在制度设计上都存在着不足,德治与法治的价值互补使二者的结合具备了制度安排的合理性。激励机制的建立是德治在实践层面得以实施的基础。也是德治与法治有机结合的制度中介。  相似文献   

6.
儒家的德治思想产生于先秦时期,但随着古代社会各朝代的变迁,各统治者为了其各自的统治利益已部分歪曲了它的本意.要真正掌握儒家德治思想的本意,就必须认真研究先秦儒家的德治思想.先秦儒家的德治思想主要包括德制、德政、德育和德主刑辅等多方面内容.其实质是道德至上,德治不等同于人治.虽然它与现代法治有着冲突,但也有某些媾和之处.全面准确地理解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基本内容,是我们正确评价其现实意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先秦法治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产物。封建地主经济的崛起,为法治思想的萌芽和生长提供了植根的土壤;诸侯争霸、群雄割据,为法治思想的推行提供了广阔的社会空间;言论开放,学术自由,为法治思想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8.
从世界范围而言,存在两种典型的国家治理路径:德治中心主义与法治中心主义.古代中国是德治中心主义的典型代表,近现代的西方是法治中心主义的典型例证.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依法治国方略的前提下,法治与德治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需求.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价值与目标方向上的内在一致性.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伦理目标,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德性所在.法治中心主义、德治中心主义都不是完美的治理方式,德法合治才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更为妥当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国家与社会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下呈现的不同关系状况塑造了中西方历史上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传统宗法制度的社会结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儒家伦理思想最终造就了社会控制的德治模式.中国古代传统德治的问题,不在于有德治,而在于德治遮蔽了法治.法治社会的真正形成,还须以社会结构的充分分化、国家与社会的分离互动为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德治源于儒家学说。儒学由孔子创建,经孟子、荀子等人的丰富发展,在先秦就已经形成以仁为核心的比较完善的德治思想体系。儒学自汉武帝采纳以后,德治教化成为治国之道.历二千多年始终占主导地位。儒学德治思想对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对推动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对中华民族的统一和绵延不息以及民族精神的形成起到巨大的作用。但儒学成为官方哲学后,到封建社会后期逐渐衍变为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工具,某些方面产生了异变和僵化,至清末逐渐走向衰颓。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但也需要德治,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时代呼唤道德重建,儒学德治思想经批判继承后具有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西方为蓝本构建宪政制度一直是非西方传统社会现代化过程中难以成功解决的问题.实际上,隐藏在西方宪政制度背后的是一套独特的文化机制,而其中又以从古希腊、罗马延续下来的法治传统和基督教神学思想为主要的支撑点.西方的文化浸润着基督教神学理念,由此培育了一种独特的以守法与自律为特征的宪政精神.这是一种文化机制,也是一种生存方式.如果不能同时移植西方文化的根基,宪政制度的建构将是很难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制度的安排,都应该建立在特定的人性认识基础之上。中西不同的人性假定,导致了不同的治政方略和制度路径。西方政治制度理念的基本分析框架,是建立在人性恶论基础之上的权力分立和制衡思想,其基本的哲学判断是"制度高于人性";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理念的基本分析框架,则是建立在人性善论基础之上的崇尚德治与集权专制思想,其基本的哲学判断是"人性优于制度"。"性善"与"性恶"两种不同的人性假定,导致了中西"德治"与"法治"不同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设计。"德治"与"法治"分别构成了中西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儒家文化中的人性本善假定从民族文化精神和心理的角度看,固然提升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自尊自豪感、民族自信心以及民族凝聚力,但却对中国政治发展也产生过一些不良影响。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必须突破和超越人治的范畴,必须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两相区分的前提下,参照西方的宪政理念与法治经验,方可为当代中国的政治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论法律与道德的功能协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与道德各自都有独特的对社会秩序的贡献能力,但也都存在着不足,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互为优缺点.法律功能的发挥需要道德的支持,道德功能的发挥需要以法律为基础.法律的局限一定程度上可由道德来克服,道德的局限一定程度上也可由法律来克服.作为一种治理机制,没有德治支持的法治将是一种僵化的、低效率的治理体系,而没有以法治作为其基础的德治必将最终走向人治.只有法治和德治互为基础、协调发展、共同作用的治理体系才是一种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德治主义在中国具有悠久的传统,深深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特别是古代政治的演进历程,其积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同时传统德治主义强烈的阶级色彩,限制甚至阻碍了法治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弊端。根据制度设计建立在人性认识基础上的理论,中国要实行依法治国,不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有益经验和制度,更应在经过对传统德治主义的批判之后,充分吸收、继承中国化传统中合理的“德治”思想,作为“依法治国”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命题 ,他指出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 ,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二者缺一不可 ,也不可偏废。”德治 ,就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依靠道德的力量来治理我们的国家。法治与德治之所以相辅相成 ,是因为二者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法治属于政治建设 ,属于政治文明 ,德治属于思想建设 ,属于精神文明。法律是重要的 ,但法律不是万能的 ,道德的涵盖面、辐射面以及它在社会生活中对人的言行举止的自律作用 ,无疑要比法律大得多。道德是照亮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 ,…  相似文献   

16.
透过人类的文明史,我们不难发现在国家治理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难选择;德治还是法治?其原因在于两种治理方式各有利弊,实难取舍。本文认为,现代国家的治理逻辑要求德治与法治应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兴利除弊。本文重点论述了德治与法治紧密结合的理论基础,为现代国家的治理逻辑寻求其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7.
先秦法治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产物。封建地主经济的崛起 ,为法治思想的萌芽和生长提供了植根的土壤 ;诸侯争霸、群雄割据 ,为法治思想的推行提供了广阔的社会空间 ;言论开放 ,学术自由 ,为法治思想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8.
德治在社会精神治理方面有其独特作用,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德治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更具有现实意义;把握当前社会变革时期人们思想变化的特点,构建人们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9.
法治是现代的明成果和标志,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着人类社会更高类型的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意味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德治是时代与历史继承性的统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明史,伦理道德化十分丰富,德治德政思想源远流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针的同时.开辟了以德治国的新境界。以德治国是中华的内政之要。法治与德治的辩证统一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相融相契。法治与德治在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的功能上有着动力与制衡、相辅相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把德治提到了更突出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形势下,法治与德治并重,是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德治与法治从来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加强法治能赋予社会道德规范以权威性,促进社会道德法制化;另一方面,加强德治能有效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从而能从根本上防范和减少违法乱纪现象的滋生。没有法治支持的德治,是无力的德治;没有德治支持的法治,则是没有根基的法治。只有把德治与法治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