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形合和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最显著的区别,也是衡量翻译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从形合和意合的角度对《天净沙,秋思》的三种不同译文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形合法在汉译英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如何在忠实的于原文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的再现原文意象以及保持原文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功能翻译理论的影响下.标语翻译强调理解原文的目的与功能.翻译策略注重意译.强调翻译效果而不注重原文形式。本文认为,鉴于标语特殊的文体特征.翻译当中要在理解原文目的功能的同时,注重原文的文体分析,使译文尽量保持原文的文体体征。不仅充分发挥原文的“呼唤功能”而且传递其“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3.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异多于同。翻译过程中,在充分理解原文的情况下,要做好对词语及句法的处理。从“形合”与“意合”的角度出发,对英汉翻译中的转译、分译、拆译等翻译技巧进行充分剖析,通过详实的例证,阐明这些翻译技巧的应用原则与特点,以及对译文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陆丽英 《文教资料》2008,(30):61-62
翻译的主体是译者,译者在选择原文时具有主动性,在运用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上以及在理解和表达原文上具有能动性.翻译过程是译者与原文的对话,并且这种对话具有不对称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汉语一般重意合,英语重形合。对弹词开篇《莺莺操琴》的原文与英译本进行具体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运用了添加句子主语,使用关系词和连接词、介词,动词形态变化等几种主要形合手段,使整篇译文自然流畅,结构完整,意义表达充分。  相似文献   

6.
在诸多翻译理论中,“忠实”是不可忽视的翻译标准和原则,但是“忠实”的程度并未有具体标准.完全“忠实”原文是理想化的,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进行改译是必然的.而功能翻译论提出“忠实程度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这意味着“忠于原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该文将以黄果树瀑布景点英译为例来在考察翻译中译文和原文的“求同”与“存异”同翻译目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浮生六记》英译本可以看出模糊语言与翻译的关系:以虚对实,以模糊语言翻译原文的准确语言;以虚对虚,以模糊语言翻译原文的模糊语言;以实对虚,以精确语言翻译原文的模糊语言,其目的在于探讨如何通过灵活的翻译手法在译文中再现原文意境。  相似文献   

8.
覃晓霞 《海外英语》2012,(15):144-145
在诸多翻译理论中,"忠实"是不可忽视的翻译标准和原则,但是"忠实"的程度并未有具体标准。完全"忠实"原文是理想化的,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进行改译是必然的。而功能翻译论提出"忠实程度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这意味着"忠于原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该文将以黄果树瀑布景点英译为例来在考察翻译中译文和原文的"求同"与"存异"同翻译目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直译和意译是韩汉翻译中常用的方法。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它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直译与意译相互依存、密不可分,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怎样把两种翻译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原作的思想、风格传达给读者是极其关键的。  相似文献   

10.
薛绍徽在翻译作品时对原文的尊重以及严谨的态度为世人所乐道,她做到翻译忠实于原文,然而却没有一味地复制原文,在尊重译语文化和原文的前提下对译文做适度的创造,成功地将忠实与创造运用于翻译作品中。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M.K.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来研究英诗翻译的问题。通过对英国诗人拜伦的名诗When We Two Parted及其四种汉译版本的英汉功能语篇的对比分析表明:(一)功能语言学在研究英诗汉译问题方面同样是适用的;(二)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往往不是一种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对英诗翻译的评判不可机械地要求译文的形式必须和原文“一一对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诗的英文译文常常被认为是依赖性文本,其存在依赖于诗歌本身,因此对于古诗英文翻译的研究相对较少。其实诗歌翻译是不可缺少的,它的交际目是将诗歌本身及中国文化介绍给英语国家读者。本文旨在通过对唐诗《静夜思》的不同英文译本采取概念隐喻理论进行分析,希望对认知翻译界面的研究提供更广阔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3.
论翻译中的改写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翻译理论反对改写原,但翻译实践中改写是经常出现、有时是非常必须的。改写翻译主要有五种情况:原有误,为了意识形态的需要,为了帮助读更好地理解原,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和诗学因素。  相似文献   

14.
半个多世纪前问世的《老人与海》张爱玲译本于2012年首次登陆中国大陆市场,该译本语言读来有着与其他诸译本迥异的异化特质,其重要的表现就是译语的欧化现象繁多。但译学研究领域对张爱玲汉译作品中的语言欧化现象研究仍较为鲜见,从照搬源语文本形式的纯欧式译语、受源语文本影响的中西糅杂式译语和引入源语文本以外的其他欧式语言元素三方面来探讨该译本的欧化语言将可丰富这一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英汉语篇的生成与其特定的民族文化体系的语用相关,涉及到自律语境与他律语境、感性语篇和理性语篇相协同等语用因素。在英汉文学文本翻译活动中,原文本与译文本两种语境、语篇转换的比照研究揭示了英汉语用互文转换规律,这对文本翻译的语用互文性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翻译过程中出现误译是很常见的,误译多半源自误读,即对源语的错误解读.对源语的误读又分为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金瓶梅>英译本中存在较多误译和不当翻译.人名和某些事件的误译只不过是译者的某种"失察"而已,而习语和文化术语的不当翻译根本原因在于译者源语文化意识和修养的欠缺.考虑到英译本非直接译自中文,误译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母译本.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 以大学英语英汉翻译测试的译文语料及其正式人工评分为研究对象, 通过语料标注和统计分析, 揭示翻译测试人工评分中评分员关注的主要因素, 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自动构建评估模型加以验证, 其评价结果与人工评分的皮尔森相关系数达到0.78. 本文以实证的方法初步揭示大学英语翻译测试人工评分中评分员关注的反映译文质量的文本特征项, 为英汉翻译测试译文的自 动量化评价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  相似文献   

18.
从《匆匆》英译看英汉衔接手段差异及处理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衔接是语篇的基本特征,英汉语篇在具体使用特定衔接方式的倾向性和频率上表现出了较大差异。从散文《匆匆》及其两英译文中的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发现,汉英翻译中对衔接手段的处理有保留、转换、增补、省略等四种方式;译者需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中西思维差异源于宇宙观的不同,西方是主客二分、物我分明的宇宙观,而中国则是天人合一宇宙观。由此发展下去工,西方就形成了以形显义的分析型语言体系,中国则形成了以意驭形的“人治”语言。本文从中西思维差异出发,探讨了汉英两种语言在句子建构和语篇组织模式上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英汉互译的转换策略。  相似文献   

20.
戴乃迭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可以分为合译期和独译期两个阶段。目前学界的研究多集中在她和杨宪益的合译作品上,而对她的独立译介活动关注不多。独译阶段的戴乃迭脱离合译者、翻译助手的身份,在翻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着译者主体性。翻译文本中存在大量“译者现身”的现象。通过对《爱是不能忘记的》的原本和英译本的比较,深度挖掘译者身份,力求更深刻地洞悉戴乃迭独译期明显的“译者现身”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