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笔者拜读了唐茂盛老师的《更新“生字观”关注“熟字返生”现象》一文(见《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第6期),深有感触。 唐老师在文中明确指出:我们的识字教学“目中无人”,学生早就自己掌握的生字,我们还一味喋喋不休地读呀写呀教呀,而对那些学生真正感到困惑急需帮助的“字词”,却熟视无睹。  相似文献   

2.
《自然》教材和新课程中的《科学》教材中都有《水》这一课。同样的内容,但是反映出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同,因此,教学效果也就不同。在自然课中《水》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教学观念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器。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通过书上的图或学生带来的图片材料,按图示“看一看”、“比一比”。然后老师费尽心思地讲解什么是液体,什么是固体。对学生的要求是背会相关概念。老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也是照书上的图“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最后得出结论:“水是没有颜色、…  相似文献   

3.
最初关注到“李绍贵”这个名字是1999年,当时我正在编辑《小学自然教学专题研究简报》,为的是整理我们与《小学自然教学》编辑部合作进行的专题研究(如何落实“指导学生学会自行获取和应用知识”的原则)所取得的一些收获。在当年第9期《小学自然教学》杂志上,我看到了李老师的文章——《大气压力》实验的改进,吃惊不小,因为在《小学自然教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实属不易,何况他是一名西部山区小县村级小学的兼职自然老师。当时我就认为,这个老师不错,肯动脑筋、勤于总结。  相似文献   

4.
近读《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4期,一篇题为《上“没有把握”的课》的文章,感触颇深,不禁要为乐艳芳老师敢于上“没有把握”的课的胆识击节叫好。字里行间乐老师向我们表达了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与不可预见性的特点,正是这种“开放”与“不可预见”才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难以把握”。我想乐老师撰写此文也绝不只是想向大家传达这一理念吧,所以尽管承认“没有把握”或是“难以把握”,但我认为还是“可以把握”的,而绝不是“无法把握”的。因此读罢该文,总觉意犹未尽,试就乐老师的观点接下去谈点“生成与预设”方面的拙见。说它“没…  相似文献   

5.
第二个问题:“我们不想两败俱伤,该怎么办?”请看范崚真老师《旁逸斜出也精彩》一。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有什么样的文本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下,文本是语文教学之本、语文教学之源。本期我们关注的是“文本开发”。只有深入地解读文本,用足文本。才能超越文本。有人形容窦桂梅老师的课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反映出窦老师的课具有别样的风采。那这天上“神曲”究竟“神”在何处,从何而来,窦老师是怎样解读、开发文本的,这值得我们探讨。为此,我们以一种“解剖麻雀”的方式,刊发窦老师的《游园不值》教学的系列文章.让你细细地品味.同时.不少教研员、一线教师对“文本开发”也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因此我们特编辑这组文章,奉献给广大读者。相信读了之后,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最近,读到贾志敏老师写的一篇文章《老于的忧虑》(见《小学教学》2009年第九期卷首语),“老于”是谁呢?于永正老师也。他到底有什么忧虑呢?还是先让我们来听听吧:  相似文献   

8.
是“缩水”还是“瘦身”?针对名家名篇《燕子》一文的改动,一线教师和编写教材的专家发出了自己不同的声音。薛瑞萍老师的观点尖锐、鲜明,显示了一位思考型教师可贵的“钻探精神”“较真精神”,张庆老师则引经据典,回溯到上个世纪初的语文教材编写细节, 其深厚的学养令我们叹服! 争鸣的目的不为“华山论剑”, 只为“沟通无限”,以便引起我们对教材更多的关注和思索。如今的教材种类越来越多,选文越来越开放, 这是令人欣喜的。但是,来自教师和孩子的声音还不够响亮! 关于教材,您一定也有许多的话要说,那么,有话就大胆说,“争鸣”这个栏目就是你“想说就说,说就说个痛快”的黄金地带!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以来,广大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到教学研究与改革中,以高度的创新精神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着实令人欣喜振奋。但是在听课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老师的“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肤浅与浮躁。在实践新“课标“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种倾向应引起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刘中林 《湖北教育》2002,(23):17-18
如何用先进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是当前实践《语文课程标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我们的语文教育,总体上处于在“沉睡”之中。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总体上是十分沉闷的,学生和教师,也处于“沉睡”之中。 要唤醒我们的课堂,唤醒我们的语文教育,就必须唤醒人,唤醒我们的学生,唤醒我们的老师,使学生和教师都焕发出“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即学生和教师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每年都读到建刚的书,从《作文魔法营》到《不做教书匠》,再到这本《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所得甚多。中国的小学里有很多认真的老师,有很多苦干的老师.建刚也是其中的一员。但建刚不同,依我看,建刚的那份“认真”与“苦干”是自觉自主的。他对语文教学有想法,有追求。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学中,总存在一些“弱势”学生,如何对这个群体进行教育,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期话题“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为大家准备了《为“弱势”儿童撑起一把“保护伞”》、《她找到了自信》、《“多元智能”让他笑了》三篇文章,给了我们关注“弱势”学生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表内乘法的教学,说到底就是乘法口诀的教学。因为口诀是记住表内乘法结果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我国的“国粹”,我们应该珍视它。但传统教学比较忽视乘法表,这是不足之处。乘法表是个“宝藏”,能发挥它巨大的整体功能。宋淑持老师对此作过详尽而深刻的阐述(见《小学数学教师》2000年第1、2期“试用系统思想方法探索‘表内乘法’的教学”一文),我们应予以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文霞 《湖南教育》2003,(4):32-33
主持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学中,总存在一些“弱势”学生,如何对这个群体进行教育,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期话题“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为大家准备了《为“弱势”儿童撑起一把“保护伞”》、《她找到了自信》、《“多元智能”让他笑了》三篇文章,给了我们关注“弱势”学生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王畅眉 《山东教育》2005,(16):13-13
前不久,在一次业务学习中,我们观摩了窦桂梅老师执教的一节低年级语文课《落叶》,有的教师坦言有点受不了窦老师夸张的动作和表情。不知道这样想的老师能否接受窦老师的感言:“我面对的是孩子们,我的课是上给孩子们的,不是表演给大人看的。”  相似文献   

16.
北辛村小学一年级教师韩钰 ,在曲沃实验区小有名气 ,我们教研员约定3月7日去听她一节课 ,不巧下起了小雨。我们依然按时到课。真巧 ,是天意的安排 ,还是韩老师随机应变?她讲的课文是《雨点》。上课了 ,我们和老师、学生同时进入了角色。师 :同学们 ,你们看看外面的天气 ,再看看课本 ,今天我们学哪一篇课文好呢?学生纷纷向外张望 ,七嘴八舌 ,议论纷纷。大多数学生说 :老师 ,学《雨点》吧!师巧妙地利用难得的天时 ,把学生引入学习课文的最佳情景之中 ,学生也很机灵 ,他们也知道老师今天可能要讲《雨点》。韩老师不死扣教材顺序 ,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7.
《树叶画》是九义教材第三册的一篇说话训练。上此课时正值初秋时节,教学中我们依据“玩玩———做做———说说———夸夸”的思路设计本堂说话课。课前准备:老师组织学生到校园附近拾落叶,一边认识各种树叶的名称和形状。一、赏画揭题1.一上课老师说:“小朋友,老师收到了一份秋姑娘送来的礼物,大家想看看吗?”(出示六幅树叶画请学生欣赏)老师问:“这些画漂亮吗?你发现这些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这些画都是用树叶拼成的)2.老师小结:“原来用各种各样的树叶也可以拼贴成画。我们给这样的画取一个什么名字呢?”(树叶…  相似文献   

18.
何小平  徐国洪  李林兵 《师道》2003,(12):24-24
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后,我让学生自由发言。一学生提议:“老师,如果这节课放在我们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上,草船如何受箭的过程通过电脑制作的动画展示在我们的面前,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学起来也将更有兴趣。”一石激起千层浪,“对,老师,我向您提个建议,我们马上就要毕业了,但自从我们学校有了多媒体教室后,我们仅仅只在里面上过两节课,而且还是公开课呢!平时我们应该多到里面去上上课,让我们也感受一下现代教育的优越性啊!”“现代化教育已经成为了我们尘封的记忆!我们好想再去领略一下网络现代化的魅力啊!”“好!我赞成!”……  相似文献   

19.
“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古语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俾善于读,则居功至伟”。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确评价。新《大纲》中也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作为教师,我们要依据大纲精神引导学生“会读书”,通过“读”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后,我们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基本都能关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在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关注文本对学生人文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