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社区弱自主性下的学校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学校制度要重构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学校与社区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但当前学校和社区之间缺少互动,相互隔离。具体来说,问题表现为互动的非均衡性,交往的非制度化,资源开放的保守性以及由政府推动,缺少内在动力。是什么阻止了社区与学校的互动往来?为什么学校要与社区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采取闭门自守的态度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本研究主要从学校和社区自主挫的视角来考察。认为学校自主性相对强。而社区自主性比较弱这种不均衡状态是学校与社区互动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学校与社区的互动是学校与社区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二者的互动也是学校发展与社区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学校与社区互动有其价值所在,主要表现在:农村社区资源使学校课程资源得以丰富;培养学生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速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发展要求学校与社区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但近年来,乡村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出现障碍,部分学校与社区完全隔离开来。笔者在对湖南大金村小学进行田野调查后发现,全能型社会时代的大金村小学在探索学校与社区有效互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实行学校管理村社化、教学场域开放化、教学方式实践化、教师来源本土化、人才培养社区化等。为了促进当代乡村学校与社区关系的改善,笔者建议:重新建构农村教育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乡、村各级组织的办学积极性;加强思想宣传与教育,明确学校和社区在乡村教育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积极拓展学校与社区沟通的渠道,营造学校与社区良好互动的氛围;学校要密切关注社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努力为社区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社区与学校的关系是当今国际教育领域十分关注的问题。良性的,互动的社区与学校的关系有利于社区的发展,也有利于学校自身的进步。在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贫困的农村地区,建立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良好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现从社区的角度探讨农村学校与社区之间关系的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5.
培智学校教育对象的变化、融合教育的倡导实施、原有课程实施方式使得培智学校的改革势在必行。以北京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的研究方法对该校与社区互动的原因、历史、具体举措、效果及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文化氛围、学校管理、课程方面培智学校都有其与社区互动的机制。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特点有:“双赢”是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基础、“利益共同体”是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表现形式、“改革发展”是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动力。要更好地促进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不仅需要协调学校内学科课程与社区课程的冲突、突破学校改革和质量发展的瓶颈,更需要处理好学校、社区、家庭、政府在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中的支持服务关系。  相似文献   

6.
实现学校与社区道德教育的良性互动,将有效地加强学生和社区居民的道德教育。目前,学校与社区道德建设互动的现状不容乐观。加强学校与社区道德教育互动建设,必须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加大资金投入,共同创建良好的德育环境;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学校与社区道德建设互动规范化;学校要主动面向社区,发挥好学校德育的社区功能,同时要深入发掘社区德育资源,促使社区资源教育社会化。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要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需要研究和处理好农村学校自主办学与统一管理的关系、农村学校与乡镇及农村社区的关系、提高教师素养与开放人事制度的关系、守望自己的阵地与市场化办学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村教育从量的普及到质的提高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社会学的理论基础。通过结构功能理论、互动理论和交换理论对学校与社区关系的诠释,揭示了现代学校观念中学校与社区关系的形成是学校和社区共同发展的需要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黄崴  王晓燕 《教育科学》2006,22(5):24-27
学校与社区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该互动关系可以概括为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互动模式、以教育资源共享为前提的互动模式、以法制规范为指导的互动模式、以社区活动为依托的互动模式以及以组织为基础的互动模式。为改善学校与社区关系,可以采取校长创建良好关系策略、运用媒体改善关系策略、家校关系改善策略、学校危机预防与管理策略以及沟通策略等。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建设旨在推广学习型组织概念,改革农村办学和教学观念,利用“活知识信息中心”的培训平台,促进农村教师和校长的专业发展,提升农村学校教育素质,推动农村社区发展。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的建设为农村学校教育的改革、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等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机会,有效地探索出了一条在西北农村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着眼于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要求,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显得十分必要而紧迫。我国农民教育需求呈现属地化特征符合社区教育发展方向。现有农村教育基础和农民教育愿望为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创造重要机遇。基于农村妇女地位、角色和职能深刻变化的客观实际,需要发展社区教育并以培养"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长技艺"农村新主妇为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2.
城市作为社会经济的核心空间,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方向。市民社会的崛起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参照,农村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农村与城市的良性互动以及城市中心的限度要求农村社区建设以农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发展农村社区组织,提高农村社区的发展潜力与抵御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发展的普遍规律。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经历着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市场意识增强的新变化,这些变化迫切要求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在充分理解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新型城镇化关系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在夯实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素质基础、建立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创造良好的农村社区文化环境、丰富农民的卫生保健知识等方面采取措施,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从而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导向,实践路径探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者与理论研究者肩负的重大使命。城乡社区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之间呈现出有效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城乡社区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合作的价值诉求,更是实践性教学展开的物质基础与理论源泉;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对城乡社区有着反作用,是城乡社区建设的精神动力并为社区建设提供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15.
从公共治理视域里我国农村社区体育的特点、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目标及其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理论探讨,分析公共治理视域里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对社区农民及社区所具有的意义,阐述以人为本的公共治理视域里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原则及目标,并对其发展提出具体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6.
库区移民具有非自愿性,移民新村与迁入地社区存在文化差异,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因此,文化和谐对移民新村稳定发展意义重大。移民新村与迁入地社区文化和谐发展是实现文化互适与创新、促进乡风文明,是党和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以及移民对幸福生活追求的动力。影响文化和谐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物质条件的制约、陌生的人际关系、利益实现不均衡、文化本位主义以及陈旧思想观念等,应当通过夯实文化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搭建村间文化交流平台、健全激励机制、构建信息网络等措施,促进移民新村与迁入地社区文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微观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福建省13名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村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对我国1950年以来农村幼儿园教师文化生活的追踪与梳理可以发现,个案教师的职前教育生活经历了从比较正规的简易师范到“一直劳动”的初级幼师、初中再到“文艺生活丰富多彩”的职高幼师、中大专幼师的变化,当前公办教师多为科班出身,民办教师多是跨行从业者。就教学生活来说,个案教师从来没有间断过“小学化”的分科教学,不过其活动组织在朝着更具整合性的方向发展,教学形式也更具童趣,尤其是公办教师的教学生活日渐多元化,“领域”“主题”“区域”三类活动并重。个案教师的职后培训最初主要是速成式的园本培训或社队培训,而后有了中等教师教育机构组织的“转正”“三科”“民师班”等培训,进入21世纪,国家各级教研机构与高等师范院校分工合作,提供了更为正规和系统化的职后培训,不过公办教师与民办教师的参训级别差异也越来越大。个案教师的休闲文化生活经历了从集体加班备课、参加文艺宣传活动到个人“看书读报”再到“自娱自乐”的晚会以及以网络为载体的个性化文化娱乐的变化,同时公办教师与民办教师的休闲活动也有了很大差异。就教师主观标准与感受来说,老教师始终以工作为重,年轻教师追求有品质的生活,民办教师的主观满意度高于公办教师。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文化生活变迁是国家相关政策、地方文化、教师个人交际圈与个体特质等因素多维互动的结果。今后应关注农村幼儿园教师作为“整体人”的文化生活需要,缩小农村公办教师与民办教师的文化生活差距,选拔和培养具有合适心理特质的农村幼儿园教师。  相似文献   

18.
公共治理理论是后工业时代从“政府中心”向“公民中心”转变的公民治理理论,提倡政府、市场与社会各方协作互动。回顾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现状及其相关研究,展望其未来趋势与前景,农村社区体育在干预留守儿童心理成长方面有天时、地利与人和的优势。从公共治理的视角看,以农村社区体育干预留守儿童心理成长,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因而是可行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use of a range of Web 2.0 technologies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for a newly formed Land Trust on the Isle of Lewis, in NW Scotland. The application of social networking tools in text, audio and video has several purposes: informal learning about the area to increase tourism, community interaction, ‘ownership’ of the Trust's website and pride in the local landscape. The paper provides background theory related to informal learning and Web 2.0 technologies and describes an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them to a sparsely populated rural commun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