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美国大学教师评议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大学“共治”结构中,教师评议会占据重要的地位。具有立法、咨询与冲突解决功能。并已建立完备的组织制度。该制度在自身逻辑发展、组织制度安排及理念设定等方面都将为中国的大学教师参与大学管理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2.
大学"共治"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指导美国大学内部权力分配的重要理念与实践原则,但近年来大学"共治"对不断产生的新问题的回应不力而受到各方的质疑与责难。对此,美国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和大学采取了促进政府与大学融合、通过立法确定大学的多重使命、建立大学与州政府的伙伴关系、重视大学的市场性行为、组建大学生组织以扩大大学"共治"的参与面等应对措施。因此,美国大学"共治"呈现出以下趋势:政府管制逐渐弱化,形式更加多样,外部影响因素不断增加,教职参与性不断降低,参与人员各司其职等。  相似文献   

3.
经济利益冲突问题是美国大学科研活动中面临的焦点问题。美国大学科研活动中的经济利益冲突可分为个体经济利益冲突与机构经济利益冲突,其管理经历了大学自主管理、联邦法规正式强制,以及大学、专业组织与政府共治三个阶段。通过法律规范、学会咨询、大学自治,实现了经济利益冲突问题的有效管理,充分体现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理念。这也启示我国要科学判读大学科研活动中的经济利益冲突风险格局与发展态势,吸纳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构建制度化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美国大学的教育理念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岛大学赴美高教管理培训团通过对美国大学教育理念的考察和了解,并结合中国大学的传统和现实,认为美国大学的教育理念,如“引领社会、服务社区”,“教育与学术发展的民主”,“个性化发展与非均衡选择”,“人性化管理、主体性至上”,“追求协调、崇尚和谐”,“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开放性、竞争性与国际性”,“崇尚创业与进取”等尤为值得我国大学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5.
大学承担社会服务职能是现代美国大学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美国加州大学已故前校长克拉克·克尔因此把美国大学称为社会的“服务站”。正因为如此,教授校外兼职在美国大学司空见惯,但也是一个难以管理、容易引起争议的课题。因为大学专业技术人员在校外兼职容易产生利益冲突或责任冲突。有些大学将“校外兼职”与“利益冲突”看作同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6.
大学内治即大学内部管理,由于大学样长居于管理的最高权力地位,因此,大学的管理如何又取决于其校长如何管理,在对学校的内部管理中,“治什么”和“怎么治”是与校长治校理念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学内部治理面临“班长”与“校长”、“人治”与“法制”、“个治”与“共治”的困惑,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混淆失衡,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导致了大学治理权力失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发挥“制度”、“机制”作用,对大学权力进行有效制衡,在权力约束权力中,促进大学内部权力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8.
美国大学学生培养实在而全面,科学研究环境宽松,注重技术的企业转移和利益共享,社会服务立足于大学的本质和特点,筹款以捐赠者对大学的感情和信任为基石。美国大学的管理理念并不神秘,关键是将理念持之以恒地贯彻在办学实践中。当下的中国大学应学习、借鉴美国大学管理经验,尤其应当扎扎实实地学习、借鉴其务实的做法和精神。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大学自治正被来自政府、社会、市场以及大学内部问责制、校长的双重身份等方面的冲击撼动着,其逐步被以提倡大学内外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大学重大事务决策的大学"共治"所取代.在不断变革的社会中,大学"共治"对大学自身发展、大学使命的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学内部管理体制在“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学术委员会”与“教代会”的机制下,形成了管理主体的多元非共治格局。在这个格局中,四大管理主体在自身利益驱动下,在运行中都存在着各自的主要问题。如何在多元非共治格局中形成多元共治的和谐样态,需从公共管理学与多元共治理念视角对四大主体问题的消解之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高校董事会治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立高校董事会治理结构是指为实现高校的教育目标,就高校内部治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及其相互之间权力配置、制衡与激励等进行的制度安排,以及对高校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等关系进行处理的机制安排。因而,在对国内公立高校董事会发展状况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讨构建公立高校董事会治理结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放管服"背景,将对发达国家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变革的分析与国内的研究现状相结合,对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变革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从理论原则、体制机制、影响因素等方面着手,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高校投入产出为基础建立和形成指标评价体系模型,同时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某校的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带入计算和统计回归分析,得出各个院系治理效率的排名。以计算结果为支撑,为不同高校进行内部治理体系变革提供参考和借鉴,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研究启示与帮助。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时代高校综合改革的逐步深化,西部地方高校转型中的各类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呈现出转型深度不够、内涵不足、矛盾集中、质量不高等现象,深层原因在于人们对应用型高校的价值认同、高校贡献度、制度惯性等认识不足,以及办学自主权缺失、学术思维定势等,根本的还在于转型高校发展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不相适应,体现出区域特殊性、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性。面对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立足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的新起点,西部转型高校必须树立高质量转型发展观,立足西部实际,以创新为驱动,着力在提高质量、深化治理上下功夫,切实推进西部高校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大学共同治理界说及制度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治理是指大学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大学的治理,其核心是"共享,"参与大学决策的人员包括立法者、社区领导、董事会、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具有公共性、系统性、层次性。美国大学共同治理制度的发展历程,较为深入地展示了治理制度变迁过程中有关"控制-合作"这一永恒矛盾的动态组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分类管理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应坚持共同治理的原则,建立自主发展和自我监督的内部治理结构,以确保政府的优惠和扶持真正用于办学,恪守教育的公益性。本研究对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进行了考察,分析领导制度、决策制度、执行制度和监督制度的现实瓶颈,提出党组织和监事会应作为新的治理主体加入到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治理结构中,与董(理)事会和校长团队共同构建“领导—决策—执行—监督”的四维内部治理结构,保障学校的良性发展和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16.
职业院校升格为职业大学是我国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新路径。新升格职业大学有效治理面临定位新、基础弱、易漂移的挑战。理念层面,新升格职业大学应树立层次要求与类型特征相融的目标,打造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互促的格局,权力分配坚持自治性与开放性并存,建构多维度制度要素互补的组织场域。实践层面,外部治理注重形成政府、行业组织、同行联盟、合作企业及社会文化共治互动,内部治理注重决策机制、基层组织及师资队伍变革创新。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术委员会参与治理受到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学校基本制度以及具体制度建构的复杂制度环境影响。从组织新制度主义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北京3所高校的研究,发现3所高校的基本制度趋同,不同层次的制度对个体行为的指引存在较大差异,学术委员会参与治理的事项范畴小、频次低、决策控制程度弱。复杂的制度环境、人对制度要素的差异化认知及对制度的能动作用、外部环境对制度刚性的形塑等,都影响着学术委员会参与治理。制度环境的诸多冲突导致学术委员会参与治理的行为与制度之间呈现“松散耦合”状态。要促进学术委员会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进一步回归高校的学术本位,促进形成共同治理的“共享的观念”,细化学术委员会参与治理相关制度条款并强化监督,重构具体制度,统整学术委员会的权力并完善决策执行的组织体系,发挥领导者等个体对制度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调整、改革和完善高等院校的治理结构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难点,也是关键。美国高等院校治理的模式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成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本文旨在介绍高等院校共同治理的理念,描述董事会、校长和教授三方在共同治理中的协作与分工,分析美国大学共同治理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并探讨美国共同治理的经验对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状态整体平稳向好,但各类风险挑战一直伴随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现存风险主要表现于资金财务、内部治理、教育质量等领域。建立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防范机制有利于民办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借鉴组织免疫理论来构建的民办高校风险防范分析框架包括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组织与环境间关系三大要素。非特异性免疫是民办高校事先进行的风险防范机制,包括组织结构、制度规则和组织文化。特异性免疫是民办高校后天形成的风险防范机制,包括组织监视、组织防御和组织记忆。在组织与环境间关系层面,要构建民办高校风险治理协同体系,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完善政策制度环境,构建常态化评估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