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今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愈演愈烈。幼儿教育"去小学化"与"去传统化"并重是科学幼儿教育实施的关键所在,以儿童发展为中心是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根本支撑。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思想为我国幼儿教育"去小学化"提供了有益参考。"儿童中心论"下"去小学化"的路径为:教育者观念"内化"是关键,教育模式创新是驱动力,家园并重建设是基础,幼儿教育课程开发是生命,幼儿教育资源建设是保障。  相似文献   

2.
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回归儿童教育,走向学校课程儿童化、儿童课程校本化.四川省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第十五届“校长论坛”,主题聚焦“儿童课程校本化设计与实践”.旨在突出学校课程的儿童特性、校本特征、时代气息,以兼具丰富性、选择性、品质性的学校课程.促进儿童全面、个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而科学地去"小学化"需要持续深化课程改革,提升保教质量。目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在很多地区(包括部分欠发达地区)实施,为深入了解欠发达地区实施课程游戏化过程中的课程建设现状,本研究选取贵州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教师的儿童观和课程观趋于合理、教师准备游戏环境的能力逐步提高、游戏支持意识得以提升但实践能力需加强、课程审议得以落实、课程实施中的专业引领和经济支持不足、课程评价机制不断完善等。最后笔者提出几点建议:构建区域内幼儿园课程资源中心,促进幼儿园间的联动发展;建立全员参与的教师培训机制,探索教师编制管理制度改革,打造稳定专业的教师队伍等。  相似文献   

4.
发展适宜性实践是美国儿童早期教育教学模式的主导理论之一,其针对"小学化"现象的提出背景,与我国目前幼小衔接课程中严重的"小学化"倾向不谋而合。发展适宜性实践的核心理念为重视儿童年龄、个体、文化的适宜性。中国现有幼小衔接课程所面临的困境为:课程目标衔接越俎代庖,课程内容衔接片面重复,课程组织衔接我行我素,课程实施衔接流于形式,课程评价衔接异同共存。发展适宜性实践对我国幼小衔接课程改革的启示为:课程目标连贯化,课程内容扩展化,课程实施趋同化,尊重多元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5.
<正>南京市小营小学建于1952年,前身为华东军区空军干部子弟学校。学校秉承"呵护童真、激活童趣、滋养童心,用智慧启迪儿童、用爱心成就儿童"的教育理念,以"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为校训,围绕"创新时代名校,启小营新篇章"的发展愿景,努力建设"童心"文化,实现高质量的办学目标。为了让教育回归儿童本真,学校着力打造"暖记忆"课程体系,开设童心国防、娃娃足球、童馨民乐三大特色课程:童心国  相似文献   

6.
"花木文化"课程建构了涵盖"基础性学科课程""选择性多元课程""综合性特色课程"三个层面的课程体系,从"艺术与审美""科学与探究""生命与健康""语言与人文""公民与社会"五大领域进行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有机融合,做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活动课程主题化,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儿童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班队会活动课程化是学校打造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新举措。学校围绕绿色人文校园建设,发挥"以爱育爱"主题班队会活动教育功能,将主题班队会活动课程融入校本课程建设之中,使班队会活动课程化、主题化、规范化、系列化;构建"以学生为本、以课程为本、以体验感悟为本、以学生活动  相似文献   

8.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主题武活动化教学,是以小学儿童的生活为基础,遵循课程性质的活动性,以课堂文本的目标与内容,灵活运用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创设具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儿童喜爱的活动进行教学.让儿童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坐落在美丽的太湖之滨,是一所有着百年办学历史的农村小学。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致力于以儿童视角和服务理念为出发点构建个性化的教育模式,推行校本化的全而质量管理,用心构建支撑型的物化环境,稳步推进"岡维"课改。学校以"立足儿童成全成长"为内涵的发展主题,潜心培植少年农学院、少年书画院和少年军校三大校本特色课程,全力打造文化藕小。  相似文献   

10.
陈秋红 《教师》2020,(11):88-89
课程游戏化是以人为本的一种以儿童为主体、注重儿童个性和全面发展的课程教学理念及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经验,以游戏材料的投放为研究对象,对如何实现游戏材料的科学投放及游戏材料在促进课程游戏化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了游戏材料投放的重要性,强调以"儿童"为主投放游戏材料。  相似文献   

11.
2019年5月28日,主题为"小学化·游戏化: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经验、困境及路向"专家论坛在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举办。论坛指出,小学化和游戏化最为本质的区别在于经验的传递方式,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本质上是融合贯通的,小学化和游戏化之间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两个方面,要"科学做好入学准备",需要辩证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论坛强调,小学化的产生有着复杂深刻的社会因素,小学化的治理不能一刀切,需要置于"一时一地"的具体情境中进行全面整体考虑。  相似文献   

12.
课程游戏化与游戏课程化和而不同。课程游戏化的逻辑起点是课程,游戏课程化的逻辑起点是游戏。课程游戏化与游戏课程化中的课程有预设与生成之别;游戏有"工具性"和"本体性"之分;幼儿有"学中玩"和"玩中学"之异;教师有"教在前"和"教在后"之序。课程游戏化与游戏课程化和在"寓教于乐";谋求游戏与课程的整合。以游戏为中心的课程是课程游戏化与游戏课程化的理想样态。  相似文献   

13.
推动学校课程儿童化、儿童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个性化,绵竹紫岩小学以丰厚的课程文化构筑生命成长的基石,凸显了课程“三化”的教育价值:突出课程的儿童特性、学校特质、时代气息.以兼具丰富性、选择性、品质性的学校课程,适应了儿童全面、个性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分析及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应试教育和社会上一些不良宣传等因素的影响,幼儿教育在发展的同时,有一些幼儿园办园行为不规范,出现了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强调知识技能获得等"小学化"现象。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是一种拔苗助长的超前教育,也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功利性教育,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误导了家长,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要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政府、幼儿园、小学和家长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遵循幼儿发展规律,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同心协力,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单篇教学支离破碎、目标不清及教学方式僵化、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等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在综合思维指引下,以主题的方式,整合课内外资源,以"语文立人"为核心,挖掘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以及教学价值,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中,引导儿童生成主题,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思维提升、精神丰富,整体提升语文素养。以"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的"三个一"质量标准为目标,整合资源,体现儿童立场,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主题教学体系,创新了"主题·整合"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主题课程资源库。  相似文献   

16.
如今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愈演愈烈,许多幼儿园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趋于小学化。课堂教授内容以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为主,忽视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在3月1日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教育应该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儿童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使儿童健康、和谐发展。因此,对于儿童的早期教育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与道德品质,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十八里河镇柴郭小学始建于1931年,是一所农村小学。学校以"一切为了师生的健康成长"为办学理念,以"让每个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玩耍"为教育目标,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社团活动课程化"为课程开发原则,以成长课程、成长课堂为载体逐步实现成长教育,致力打造"柴郭模式"。2013年7月开始的首届足球夏令营,为柴郭小学种下了一粒校园足球的种子。2015年9月,柴郭小学被教育部审批为首批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学校积极落实河南省和郑州市校足办  相似文献   

18.
虞永平教授在实施课程游戏化项目伊始就提出:“课程游戏化的目的是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优化课程实施方案,提高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质量,最终促进幼儿的发展。”本着“大自然就是大课程”的理念,我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儿童为本位,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视角开展以自然资源为载体的主题探究活动。不仅有效改变了教师的儿童...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站在儿童发展的立场,以"上善"文化为核心,以物型场景为育人载体,以课程发展为内涵,打造彰显儿童个性特质的生长空间,创生上善物型场景课程图谱,让儿童在诗意的空间里获得向上向善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戴琰  许红 《江苏教育》2023,(15):64-66
指向儿童品格生长的学校支持策略项目以学生品格生长为宗旨,从传统节日课程、纪念日课程、主题课程、八礼四仪课程等方面入手,通过培育“爱、志、信、毅”四大品格,构建全面而有个性的校本化学生品格生长课程体系,有效提升儿童的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