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双一流”建设的目标要求,双语课程的开设对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光纤激光基础”是我校光学工程学科开设的一门研究生专业双语课程。从教学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和质量评估等环节对该门双语课程的建设与实践进行系统总结,并对工科类课程的双语教学提出建议,以期为双语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双语教学满足新时期研究生培养国际化要求,结合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素材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双语教学课程网站建设、课程考核新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建设了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加强了对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双语教学的组织实施,双语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针对地方高校在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建议改变教学模式、增强学科培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内外教学基地建设、构建以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坚守高校人才培养底线等,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应用型环保人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现有的几种双语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外语水平、接受能力进行优化调整,建立环境微生物学个性化双语教学模式。在课程目标、教材的选择及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及手段和课程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构建不同模式下的本课程双语教学框架。通过双语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监督考核,保证双语教学的实践效果,达到环境科学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日趋复杂的环境问题对环境工程领域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培养创新兼具应用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通过对当前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导师团队建设、课堂研讨模式以及最终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并提出"多师研讨式"教学新模式。在多门课程中开展了以问题为导向强化综合设计、工程研究及创新能力的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培养具有一定跨语言交流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工程专业的基本要求。《无机材料导论》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学习材料科学基础知识、提高专业英语交流能力的重任。根据近几年来从事《无机材料导论》双语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课堂设计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无机材料导论》双语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现有的几种双语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外语水平、接受能力进行优化调整,建立环境微生物学个性化双语教学模式.在课程目标、教材的选择及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及手段和课程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构建不同模式下的本课程双语教学框架.通过双语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监督考核,保证双语教学的实践效果,达到环境科学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刘丙章  刘波 《林区教学》2020,(10):41-43
在翻转课堂中采用过程性评价对传统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发挥评价考核的指导作用,从而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高校经济地理学为例,基于过程性示范课程"四位一体"的目标评价体系,探讨翻转课堂中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最终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聚焦新工科建设培养科学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多元化创新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本文在深入分析“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创新、考核方式多元化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为例,探讨了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案例库建设思路及其在建设过程中的体会,提出以研究型和工程型案例相结合贯穿于课程教学过程中,启发研究生开展后续研究工作的思路,以期为探索更好的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对“陶瓷材料学”课程双语教学现状的分析和学生视角下对双语教学的评价发现,学生对该课程的双语教学兴趣很高,参与比例也高,但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收获不容乐观。为了实现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力求探索适合不同基础学生的双语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毕业生。  相似文献   

12.
安徽科技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是"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安徽省特色专业,为贯彻落实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对该专业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改革,主要包括: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式等五个方面。通过相关改革,切实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探索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是当前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为例,针对近两年环境工程毕业学生学习情况反馈、就业方向、所学专业知识适用性展开调查,剖析了当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成效,提出了新形势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改革发展方向。本研究为构建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境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实验课程设置少、实验项目设置不合理、实验设备缺少等问题急需解决。通过构建基础验证性实验、专业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探索研究性实验调动学生学习和实验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新性,在成绩考核、实验教师业务素质、实验项目、实验报告编写等多方面尝试采用新的办法,从而完成满足实际工程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利用计算机编制各类地质图件是应用型地质工程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笔者结合课程教学中的切身体会,论述了应用型地质工程专业"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对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指标进行了探讨。认为"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应围绕MAPGIS为代表的专业化地质制图软件开展。通过回顾地图学基础知识、补充地质图件编制方法来完善教学内容,通过开展研讨式教学、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比例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促进考核指标多元化、提高平时成绩权重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针对机械原理课程的特点和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理解水平、增强工程设计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实现途径及方法.在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工程训练、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旨在实现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工程创新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高分子材料进展"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选修课程之一,是培养高分子科技人才整体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杭州师范大学开设"高分子材料进展"课程的实际情况,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加以阐述,提出在师范类高校开展此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科研兴趣及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较高科学素养、良好科学创新思维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高分子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指导,培养"学术型""复合型""应用型"高分子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该文认为,坚持以成果产出为导向,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对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十分必要。基于OBE理念重新定义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并据此反向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开发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建立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评体系,对于提高生物医学工程高层次应用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国家新产业新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工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结合ISEC项目教学理念对《环境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作为贯穿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核心思想,通过教材选择、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和学习评价的改革具体实施,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即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转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20.
人机交互技术涉及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工业设计和媒体研究等诸多学科,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用户界面(UserInterface,简称UI)是人机交互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在软件工程专业开设UI(User Interface)设计课程,可使软件专业学生在软件开发同时兼具设计思维和产品意识,有助于实现跨专业融合的复合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近几年持续开展的UI设计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探索面向工程教育认证、与软件工程专业融合的UI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