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高等教育要实现教育创新,关键在于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更新教育思想,树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观念创新,首先就是高等教育观的创新。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进行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以人为本”。树立与时俱进的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观,是当前推进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和思想先导。本文拟从高等教育的创新与教育创新的关系上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考试制度与高校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进 《江苏高教》2002,(3):42-43
我国现有的考试制度存在许多弊端,难以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作用。高等教育考试制度要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应当作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适应高校创新教育的要求,实现考试目的从保证知识掌握向促进创新素质形成的转变;实现考试内容从知识素质向考核创新素质的转变;实现考试内容从知识素质向考核创新素质的转变;实现考试方式从单一性向多样性的转变;实现考试结果评价从以百分制为主向以等级制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高校人才培养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静 《教育与现代化》2002,(1):21-24,36
本文着重讨论知识经济兴起的时候,如何改革当前的高等教育模式,实施创新教育,培养适应知识经济要求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与知识经济不相适应的方面;第二部分提出改革现行高等教育的设想,第三部分就当前最值得注意的大学生创造性思维,个性化教育和实践教育问题提出了对策性建议。文章认为必须改变传统高等教育中与知识经济时代不相适应的观念和做法,树立创新大学教育的理念,并将其贯穿到改革现行大学教育模式的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后,我国高等教育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面临挑战:一是高等教育市场,二是人才培养,三是人才流动,四是远程教育等。针对以上挑战,作者提出以下几方面对策:一是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二是树立高等教育产业发展观念,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三是各级政府要加大高等教育投资力度;四是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特别是发展网络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五是转变高等教育的教育观、教学观和人才观等。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西部地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部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有其特殊性,需要进行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第一,要追求科学的教育理念,推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二,改善西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实现高等教育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第三,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快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必须首先树立创新观念、创新教育理念,然后才能做到教材创新、教学创新、教法创新、教育方式创新等。而从旧的教育理念向新的教育理念转变,必须以“以人为本”为着眼点,创新现代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7.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必须首先树立创新观念、创新教育理念,然后才能做到教材创新、教学创新、教法创新、教育方式创新等.而从旧的教育理念向新的教育理念转变,必须以"以人为本"为着眼点,创新现代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8.
我国教育已发展到以创新为主导的新阶段,现代教师必须从学科知识传递型中超越出来,转变为教育专家型的合格教师。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公共师范专业必修课,是培养未来教师基本师范素质、使之成教育专家型教师的重要课程。应对全面实施创新教育的需要,教育学教学要突破传统,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调整教学目标;建构“主动参与,互动学习”教学模式;改革考核评价办法等。  相似文献   

9.
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从高等教育应为国家创新提供人才支持与知识贡献出发,提出了大学应努力构建自身的创新体系的主张。创新体系的构建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树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二是要采取具体措施保证培养人才的创新性素质。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应当从理念上进行根本性的转变。成人高等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为导向,用新的理念、创新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推动成人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