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核心概念,是定量地揭示化学反应规律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学的难点.多年来, "物质的量"是高中学生学习的"专利",如何教好这一概念,一直以来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关心的问题.今天,当我们细心阅读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化学新教材, "物质的量"出现在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我们时常听到, "物质的量"概念抽象,教学难,高一学生分化严重.高中况且如此,那么上海的初中生又是如何学懂这一概念的呢?教师是如何进行教学指导的?带着这些疑惑和好奇,作者不久前走进了上海市化学名师基地学员的课堂,有幸观赏了初三"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展示,感悟颇多,对化学概念的教学又多了一番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物理量,它贯串于化学教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众所周知,摩尔是由克分子发展而来的,起着统一克分子、克原子、克离子、克当量等许多概念的作用。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接受国际纯粹与应用联合会(IUPAC)等组织的建议,决定增加一个基本物理量——物质的量,并严格定义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国际单位(SI)单位。  相似文献   

3.
SOLO分类理论主要划分为二阶五水平,是对化学学业质量的标准化等级划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SOLO分类理论进行化学课时教学标准分类是有必要的,它主要对初中化学课时学业质量、课时教学标准研制进行了分类调整。一、教学内容提出“燃烧与灭火”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让学生认识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初步掌握灭火器的正确选择方法与使用方法。在SOLO分类理论中,教师希望迎合化学课程核心素养培养标准、学业质量标准以及学生思维结构水平建立严谨课时教学标准,为实施适度适量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有关概念,是化学中重要的化学概念,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物质的量同时是一个教学难点,其概念抽象、陌生,学生在接受中往往屡遇困难,灵活运用更需要较长时间磨炼。学生从初中阶段以分子、原子等概念、质量概念为基础的知识体系,到建立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化学量化体系,要经历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从而面临变化快、跨度大、要求高的困难。如何教好物质的量成为老师们竞相讨论的课题。结合多年教学,作者谈谈自身体会。  相似文献   

5.
本课是上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第二课时的内容.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物质的量的概念及有关的简单计算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在认知这一概念时的最大障碍在于其抽象性,同时"物质的量"、"摩尔"等具有混淆性的新名词的集中出现,不利于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认知.本课设计从计量思想方法回顾、集合体方法采用、集合体量的确定、物理量的规定、微粒数和物质的量的转化等环节层层递进,使学生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引导下逐渐形成对抽象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一、概念生成——不能忽略背景 化学概念的生成远不是告诉学生一个概念本身那样简单,为什么要建立一个概念,这个化学概念在化学知识的体系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让我们的化学概念教学有一个丰富的背景,而这正是目前的化学教学所忽略的.化学概念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应当如何生成?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是“以生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在实际教学中只要考虑了概念的生成背景与具体的生成途径,我们才能说这样的概念教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化学概念都是抽象的知识,都是比较难理解和不易掌握的.概念教学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化学实验提供的事实,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故若在化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能促进形成概念,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可按“问题-实验-讨论”的基本教学程序去组织教学.在该模式中,“实验”是手段,“探究”才是模式的核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物质的量教与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是化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概念。根据物质的量概念,可以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许多在化学中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不仅在中学化学计算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而且,也广泛地应用于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等方面。本文对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三章第一节《物质的量》进行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化学基本概念,对于刚升人高中的学生来说,要能清楚地、准确地理解这些概念,不仅能为以后学好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基于“活动-建构”的概念教学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的概念教学模式。本文以《化学1(必修)》(鲁科)“物质的量浓度”为例,探讨基于“活动-建构”的教材编写特点以及基于“活动-建构”的教学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力。以“物质的量”教学为例,尝试引导发现法用于化学概念教学,提出了“问题引领—概念形成—深化概念—应用概念—内化概念”的概念教学的基本程序,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高朝霞 《考试周刊》2012,(64):140-141
化学概念是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整个化学知识的“骨架”。只有理解和掌握了化学概念,才能牢固地、系统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探究问题的能力。正因为如此,化学概念教学一直是化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就对中学化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重视化学概念及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该如何实施化学概念教学呢?一、弄清概念的内涵及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的本质,而概念的外延则是指概念的适用对象、条件、范围等。例如,同位素的内涵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它的外延是指同一类原子。再如。电解质的内涵是指自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它的外延则是指化合物及电离的条件——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在弄清概念的内涵外延的基础上,还要特别注意防止“概念只是负迁移”。由于学生没有把概念使用的条件、使用范围,以及与已有知识间的关系和区别搞清楚,在应用概念时常常出现错误。如:学生学习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与“稀溶液”这些概念后,由于分辨不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极易造成“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的错误概念。因为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溶质了,而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溶质。要有效防止这一概念性错误.在复习时就应把问题具体化,巧妙地设计有针对性的思考题,既让学生捕捉概念的模糊点,又搞清概念的本质及概念之间的联系,为防止化学概念的负迁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 ,明确规定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整个中学阶段 ,需始终把它抓住不放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观察实验、动手实验 ,要求他们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等等 ,这对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基础知识 ,都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一、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学生没有反复多次动手做的机会 ,培养能力就要落空。教学中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理解和巩固化学基础知识 ,要多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例如“催化剂”概念 ,如果教师口头讲解…  相似文献   

13.
一、设计思路物质的量为化学1的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在《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3个内容中占主导地位。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是高中化学中经常使用的物理量,这些概念的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份量,正确理解它们的内涵及正确使用这些物理量进行计算也是高中生必备的化学素养,因此搞好这部分的教学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具象是与抽象相对立的概念,具象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思维,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具象思维,使抽象呆板的新知识,化为简单明了、有趣的内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下面介绍一些我在化学教学中具象思维的应用。1、使用类比方法,培养具象思维的能力高中化学课本第一章就是关于摩尔这一物质的量的概念,这一概念对于刚刚接触高中课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也不易接受,比如,当计算0.012kg12C中有多少碳原子?已知一个12C原子质量是1.993×10-26kg,虽然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但对于抽象的微观粒子的计算学生…  相似文献   

15.
一、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因素 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应达到四个转变:一是变“教学”为“学教”、二是变“教学”为“教思”、三是变“教学”为“教育”、四是变“教学”为“教法”.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会”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其中的关键便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事实证明,化学实验是引起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因素,只有把化学实验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以过氧化氢知识为例,它出现在高中第一册第六章“氧族元素”中,在第二章“碱金属”一节中学过过氧化钠(Na2O2),包括它的化学键、电子式、化学性质等.那么,怎样把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筑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呢?  相似文献   

16.
高一化学“绪言”是新教材的第一课,我们将其由一课时扩展成主题为“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的研究性学习单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环境开展教学和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单元教学活动时间为两周,其中占用二课时教学时间。单元设计方案简述活动目的围绕“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一主题,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应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和自主研究学习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网络查找、教材  相似文献   

17.
理解化学概念,特别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在化学学习中至关重要。事实证明,如果学生建立了正确、清晰、完整的化学概念,就有助于其掌握基础知识,解决化学问题乃至提高创造能力。那么,教学中怎样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呢?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理解知识如何应用的前提是理解它如何在人脑中表征的。”也就是说,化学概念教学不能停留在对概念定义进行机械的灌输,而要让学生对概念建立恰当的表征。  相似文献   

18.
蒋洁 《化学教学》2006,(12):28-29
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卤素》第~节《氯气》的第一课时。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了解“探究过程”的一般思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我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兴趣化学”教学是利用生活中司空见惯、不容易引起注意或思索的化学事实和现象激发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广泛、深人地学习、探究化学理论和化学知识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化学”是这一教学手段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20.
于容峻 《教学月刊》2013,(11):27-29
化学概念是中学化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意义绝对不仅仅是定义本身词语所体现出来的表观含义。化学概念形成于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是学科思维方法与研究方法的集合体。传统的化学概念的教学往往还局限在“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读读定义、圈圈重要字词,停留在让学生对概念进行机械地照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