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琦敏 《现代教学》2011,(12):58-58
教师常利用板书,通过文字、符号等形式为学生呈现清晰精练、直观形象的教学内容。课文题目如文章之眸,往往能总领全文、点明主旨、揭示作者情感、表明写作意图。教师在板书课文题目时应该多动脑筋,让精妙的课文题目板书成为教师实施教学的抓手。我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较为实用的板书课文题目的方法,在此选择两种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一、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高粱情》是一篇寓情于物,借物抒情的散文。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教学起始,我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你见过高粱吗?知道它长得怎样?从课题上看,文章会写些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高粱呢?接着教师根据题目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一种特殊的感情来写高粱的呢?课文描述了高粱的什么?它有哪些鲜明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文,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二册第32课《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篇讲读课文.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一、抓审题训练,弄清题目与文章内容的联系.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文以石碑上乡亲们的话作为文章的题目,其内容都是围绕这个题目来展开的.教学时,我从抓审题入手,引导学生弄清题目与文章内容之间的联系.板书课题“吃水不忘挖井人”后,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课题中的挖井人指谁?吃水的人指哪些人?)在此基础上,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看边读课文,在看、听课文的同时,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上审题中的两个问题.以上审题、思考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文的题目具有概述文章内容、统领全文,或者突出文章重点、贯穿全文,或者暗示写作方法,或者流露作者的情感倾向等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课文题目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题目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一、根据课文题目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李钰华 《成才之路》2011,(35):30-31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不高,作者认为要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一要努力创造适合学生阅读的外部环境,让学生广泛涉猎知识;二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程式化教学模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遵循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把握课文特色,灵活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一篇课文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十六法入手:一、审题猜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指导学生了解题目中每个词的含义之后,教师最好不要把着眼点放在分析介绍作者怎样构思这篇文章上,可先让学生猜猜作者会怎样写、写什么。由于在猜的过程中渗透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因此,能在学生探索和猜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学《飞夺泸定桥》可让学生读课题猜测文章写什么,怎么写“飞”,怎么写“夺”,结果怎样等等。推测猜想后,可让学生读课文,看看自己的猜想和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之处,教师要特别重视和鼓励…  相似文献   

7.
徐锡举 《江苏教育》2000,(11):29-29
一位教师教学《学棋》这篇课文,先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谁向谁学棋的?”“他是怎样学棋的?”……然后指导学生读课文回答问题,最后练习复述课文:教学过程程式化,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差。  相似文献   

8.
课文的时代背景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依据之一。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不能追求一种模式,应该根据课文特点,在学生最需要时乘“机”而入。一、乘解释题目之机有些课文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解释题目往往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以乘解释题目的时机设置悬念,介绍背景。二、乘阅读注释之机课文的第一条注释,往往介绍课文的出处、作者等,有的也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但大都是点到为止,没有充分展开,这时教师可以对时代背景作适当的补充。三、乘分析内容之机分析课文内容是教师教授一篇课文的重中之重。在分析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概括段落大…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 ,按课文情节和语言顺序串进的程式化现象依然存在。这种程式化的教学 ,费时多 ,收效微。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语文教师必须树立突破意识 ,在突破中求速度 ,在突破中求质量 ,在突破中求发展。一、突破教学的价值所谓突破教学 ,是指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出发 ,根据课文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特点 ,引导学生直接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的一种教学策略。从语文教学的思维方式看 ,突破教学的内在优势在于从实际出发 ,避免语文教学中的主观主义 ,减少段段分析、句句讲解所造成的大量无效或低效劳动 ;直接抓住课文重点、…  相似文献   

10.
王兆银 《现代语文》2005,(11):92-92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程式化倾向是比较严重的.教学课文一般都得从导入课文、解析题意、介绍作者、交代时代背景、简介课文大意、学生朗诵课文、划分课文层次、编写结构提纲、归纳文章主题、欣赏写作艺术、指导完成课后作业等方面依次入手;讲析课文时,一般也是从第一段开始,逐层推进,一直讲到最后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是预测阅读单元。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从整体教学目标出发,注重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借助课文旁批、课文题目、课文留白、勾连作者等方面引领学生进行预测,并引导学生将预测阅读的策略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以落实预测策略的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旗帜、眼睛,它与文章的内容关系十分密切,有的直接点明主题,有的揭示内容的范围,有的表现主题的线索。因此,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课文题目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索课文中心思想。(一)利用题眼,一点突破《精彩的马戏》是九义教材小学第三册的课文。在教学中,我利用题目中的“精彩”这个题眼,设计了几个问题,调动学生认真读课文的积极性必从题目看,主要写什么?②马戏表演得怎样P③什么叫“精彩”?划出描写“精彩”的词语、句子。④这些节目为什么会这样精彩?让学生根据这几个问…  相似文献   

13.
杭小兵 《广西教育》2012,(37):68-69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文章的题目,能够领略到文章的神韵。有的课文题目体现了文章的体裁,有的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蕴含了作者的丰富感情。因此,题目往往是解读课文内容的关键。那么,应该怎样抓住课文标题进行教学呢?一、借题质疑问难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质疑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师  相似文献   

14.
课文是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陶冶情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力的凭借物。但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想象力等创新思维的训练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超越作者的认识和体验,对课文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表现形式等提出新问题,形成新见解。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八个切入点。 1.变换课题训练。课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思维的窗口。有的表示中心、范围,有的暗示体裁、人称,有的显示物理、动量。就一篇文章而言,作者根据需要可取不同的题目。因此,教师要因文而异,在学完一…  相似文献   

15.
一、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读题”教学 所谓读题教学就是教师在进行课文内容教学之前,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题目进行反复的朗读和感悟,从不同角度对题目进行审视,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6.
据我了解,学生喜欢那些能与自己感情相融和的有故事情节的课文,不喜欢那些离现实较远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很少考虑学生学后一类课文会怎样想,因而在方法上缺少相应的有力措施,教学不能打动学生的思绪,学生就感到没有味道。对于离现实远的课文,要使学生明白当时当地的环境,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历史背景教育。但这种教育、补充,不是机械的程式化的,而是融汇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种子的力》一文是用种子的力比喻长期抗战的  相似文献   

17.
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题目都是经过教材编者精心撰写的,透过这些题目可以看到课文的核心,可以统领全篇课文,提示课文的主要内容或交给学生学习课文的思路,它像一扇窗户一样,透过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中深层次的思想表达。但是对课文题目的解读与教学一直没有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重  相似文献   

18.
《阿长与〈山海经〉》是现行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课文。学者们对这篇课文从题目、主旨、人物形象及写作艺术等多方面作了解读分析,语文教师对其教学内容也作了多方面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分析独特的叙述视角等。抓住文本中的一些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文本独特的构思及写作特点是这篇课文教学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深入探究课文深意。作者针对此问题,从题目、写作背景、体裁等方面提出,语文教师应采用"浅文深教"的备课策略,以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一、导入阶段:开门见山明确训练项目课前,教师可围绕本课(组)重点训练项目,精心设计一两个思考题,在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时,让学生想一想。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我向学生简介李大针同志、本文作者及题目由来后,提问:这篇课文的作者很注意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课文中有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