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商业性资源发现系统特别是国外资源发现系统逐步得到市场认可,国内许多图书馆已经引进,但实践应用中存在资源组织揭示层次较浅、服务功能单一等问题。本文基于国家科技信息资源保障需要及国内外资源发现服务现状,提出构建我国的国家科技信息发现服务体系。从文献数据采集、数据统一管理、语义知识组织、系统服务功能、方法工具支撑五个基本方面进行详细论述,重点强调本体、叙词表等知识组织工具在文献资源语义知识组织中的应用,形成语义关联的数据资源体系,促进系统功能从单一资源级别发现服务向引文分析、科研实体识别等知识服务拓展。相关标准规范建立、知识产权管理等也是构建国家科技信息发现服务体系的重要因素。图4。参考文献17。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人本主义出发,探讨了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问题.并从知识资源建设、知识服务管理、知识服务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自己对知识服务体系的认识和理解.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3.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信息服务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侧重空间设施轻信息服务的问题,提出与创客匹配的信息服务模式,以期完善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信息服务体系,增强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竞争力。[方法/过程]从大学生创客信息服务需求出发,提出提供以创新信息资源和创新要素资源为核心的创客信息资源保障服务。同时,借鉴高智公司和海尔HOPE平台经验,结合自身实践,提出开展基于文献的知识发现、高智式头脑风暴等知识服务,以及创新性评估、侵权分析评估、竞争情报评估等情报评估服务。[结果/结论]提出由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知识服务和情报评估服务构成的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信息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4.
郑直 《图书馆学刊》2014,(12):92-94
]智慧馆员、知识管理和网络工具是构建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的三大要素。智慧馆员是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前提,知识管理是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基础,网络工具是图书馆实现智慧服务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
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目标和核心内容。作为国内最大的工程技术领域专业图书馆,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以丰富的自身资源及国家科技文献保障体系为依托,以数字化网络化的资源加工揭示、集成整合、发布服务平台为支撑,重点针对国家科技计划和基金项目,为科技创新主体(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文章从国家工程技术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内容、信息服务平台以及信息服务的宣传推广体系等几个方面对国家工程技术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为相关机构及其用户利用资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基于和谐文化建设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和谐文化建设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角度,探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内涵,并从图书馆布局、图书馆知识、图书馆运营体系、图书馆资源体系、图书馆绩效评估体系等方面分析探讨当前构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文献统计分析方法,简要分析国内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现状,指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入Web服务中原子服务与合成服务的理念,提出构建基于原子服务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以使知识服务能在高校真正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8.
通过梳理国内外知识生态系统理论的相关文献,提出知识生态系统的定义;在综合分析研究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内涵、应用区别及特点的基础上,提炼出本系统模型的基本构成要素;通过对生态系统模型各要素运行规律的分析及阐释,借鉴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方法,构建具有特定适应性的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揭示在知识生态系统中知识利用、增值、流转及其进化的规律,以巩固图书馆的知识交流和共享,促进知识创新,降低获取知识的成本,提升利用知识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对高校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现状进行梳理,在分析研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普通高校图书馆从文献资源环境向知识资源环境转变,建立书书相联、人书相联、馆院系相联的互联互通的服务体系,需要实施新的工作策略:做好信息服务发展战略规划和业务布局,构建融合式多种资源知识发现与服务系统,开启学科化个性化用户知识服务模式,提高馆员队伍学科专业化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深入分析智慧图书馆及移动智能知识服务,探索科技大数据背景下移动智能知识服务体系设计及工具开发,有利于图书馆提升移动信息空间中知识服务的质量。[方法/过程]从资源、媒介、技术、用户对图书馆移动智能知识服务的影响出发,提出基于科技大数据的移动智能知识服务体系,并以慧科研小程序为例进行实践。[结果/结论 ]分别从资源内容、社交媒体、数智技术以及用户关怀4个视角介绍慧科研小程序,完善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知识服务体系,提高智慧图书馆建设水平,支撑未来构建更加完善、全面的智慧图书馆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1.
网络环境下,知识组织所用的工具主要是各类知识组织系统,同时知识组织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已成为知识组织研究和应用中的热点问题。文章在分析知识组织工具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传统知识组织工具以及本体为代表的现代知识组织工具的语义互操作方法,以期为图书馆等信息机构在进行数字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和知识服务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要分析知识组织体系与关联数据的区别与联系,介绍了可在不同层次进行语义关联描述的本体模型和专业叙词表。面向科研创新信息需求,应用通用本体和农业科学叙词表等知识组织体系,建立了覆盖知识组织体系、科技文献和科学数据等多类资源的多维语义关联描述框架,实现了从资源的外部属性特征到内容层面的规范描述与语义关联。最后,以农业领域的信息资源为例,基于开源工具D2R,完成了关系型数据库中多类资源向多维语义关联数据的语义映射、自动转化与关联构建。  相似文献   

13.
针对如何将知识组织的理论应用于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分析传统文献信息系统在知识组织系统支持方面的局限和困难,着重介绍Multi-MARC架构统一的知识描述机制的思想,通过为各种不同类型的对象建立相同的描述机制,实现知识组织系统融入文献信息管理系统,最后介绍在软件开发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信息过载现象导致发现并获取有用信息变得越来越困难,用户急切需要精准的知识发现和问题解答服务,通过对当前实现精准知识发现的主要技术方法进行分析,本研究分别采用基于传统知识组织构建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面向湿地领域进行语义知识组织体系的构建和精准发现实验。实验分析证明,传统知识组织方法无法单独支持特定主题的精准知识发现,尽管基于词向量的深度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知识组织系统的局限,但会受到计算语料规模和质量的限制。因此,本研究最终提出融合知识组织与认知计算的基本思路和体系框架,分析了融合方案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这对于构建新一代开放知识服务系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图3。参考文献15。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传统单视角知识组织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多视角知识组织系统的概念与框架,即在传统知识组织系统的构建和服务过程中增加知识的适用语境--视角,并对视角的概念与表达作了简要阐述。此外,针对视角的构建方法,文章提出了基于属性聚类的视角生成方法,并用自建的金融语料与属性列表进行了实证研究,成功抽取出多个视角。  相似文献   

16.
及时了解科研动态,把握学科方向对科研机构、企业和整个国家都非常重要。在科学研究的全生命周期中,新兴趋势阶段代表了科研发展方向,因此对其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科研新兴趋势的研究也将是数字图书馆的一种知识服务。文章在已有的新兴趋势监测模型基础之上,以期刊文献资源为基础,设计了兴趣度和有用性的计算方法及新兴科研趋势的评价标准。文章以自主开发的汉语科技词系统为例,说明了知识组织系统在主题识别、主题表示和主题确认等工作中的作用,为以汉语科技词系统为代表的知识组织系统在新兴趋势监测中的应用提供了基本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分析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体系构建的层次与结构,围绕知识组织系统的构建与管理、知识组织系统的互操作、知识组织系统的存储与管理、语义元数据的生成系统4个组成部分,选取相关的开源软件,对每一结构在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进行说明,并对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组织体系的构建提出最佳实践和应用说明。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字图书馆结构中融入知识组织系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以亚历山大数字图书馆项目将数字图书馆馆藏、知识组织系统、服务设施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中互相配合的实践为例,讨论在数字图书馆结构中将知识组织系统作为有机的组成部分的意义和具体方法,提出数字图书馆和分类学研究两方面应该探索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梁孟华 《档案学研究》2015,29(4):109-114
本文从开放关联数据的含义和链接机制入手,探讨开放关联数据在数字档案资源跨媒体知 识链接中的应用价值,构建基于开放关联数据的数字档案资源跨媒体知识链接模型;以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和美国国家档案博物馆等的数字档案资源为实例研究对象,构建数字档案资源跨媒体知识链接的应用框架,并给出相关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组织系统的互操作及其实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知识组织系统的互操作是实现跨库浏览与检索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知识组织系统互操作计划,总结采用的方法,对三个具体互操作实例进行分析,并对实现我国知识组织系统的互操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