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日益升温。图书馆是传播人类知识和文明场所,建设“低碳”图书馆,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同时也关系到图书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低碳”图书馆,要从不断改进图书馆现有的软、硬件环境入手,提倡“低碳管理”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改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完善馆舍环境,降低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2.
我国港澳特区公共图书馆系统建设经验丰富,大陆得到的启示有:实行分级管理,重点创新社区图书馆建设模式;行政管理机构与其他组织、团体和个人合作,共同建设图书馆;加强民主管理,组建理事会;以服务人口作为建馆标准,因地制宜确定布局依据;整合资源和系统,提供一体化服务。  相似文献   

3.
混合图书馆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混合图书馆的概念及其意义进行了探讨,由于时代的发展,数字化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信息整合将成为主流。图书馆建设中“混合”的建设思路,有助于实现传统纸质文献资源与数字化信息资源在组织、管理与服务中的有机结合,发挥“混合”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CRM:顺应图书馆发展趋势的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把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系统引入图书馆,是图书馆工作实现向“以读者为中心”模式转变的有力措施。图书馆的CRM主要是整合分散在图书馆内各个部门的读者信息,实现读者信息共享,完成读者资源的统一管理,使整个图书馆以统一的形象面对读者;整合读者与图书馆的联系渠道,使读者能够方便、简单地与图书馆联系,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对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效果进行评估,并通过评估结果继续分析读者信息,挖掘其潜在的信息需求,对服务活动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与“个性化”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雅琴 《晋图学刊》2008,(1):23-25,28
高校图书馆实施人性化管理与服务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强化高校图书馆职能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实施人性化管理与服务的关键在馆长。全力满足读者需求是高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理念的重中之重。高校图书馆要确立“书是为了用”的价值观念,一切馆藏和设施都应向读者开放,给读者更多的对知识资源、服务方式的自由选择权利和选择空间,实行无等级、无差别服务。  相似文献   

6.
新一代图书馆服务系统:功能评价与愿景展望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国外崭露头角的“新—代图书馆服务系统”是对现有的、以纸质文献为主要馆藏的图书馆业务和服务的一种升级,具有“全媒体”资源管理能力、完整的业务流程管理能力和“全网域”的资源发现能力.从技术上看“新一代图书馆服务系统”的特点是采用SOA(即“面向服务的架构”)和云计算技术.本文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当前各类“复合型”图书馆所面临的管理和服务需求,指出未来图书馆系统应具备资源管理、流程管理和资源发现的功能,其中资源发现是其核心.图书馆员应充分参与到“新—代图书馆服务系统”的开发研制中,使图书馆成为一个知识发现和知识创造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浅析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客户关系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客户关系管理进行了探讨。图书馆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有助于满足读者个性化信息服务要求,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能有效促进图书馆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图书馆管理理念与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图书馆的管理存在着对CRM的客观要求,图书馆基础设施的改善为CRM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图书馆引入客户关系管理应培育“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建立基于读者需求的数据库,选择重点客户实行差异化服务,按照CRM的管理原则梳理业务流程,实施流程重组。  相似文献   

8.
英国复合图书馆工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乔欢 《图书馆杂志》2003,22(7):65-68,72
英国电子图书馆项目(eLib)二期工程以“复合图书馆(Hybrid Library)为题,总括5个子项目,从资源、服务、技术等不同角度对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相互兼容与整合作出战略性调整,以求在单一用户界面上构筑“个性化信息环境”,实现跨学科、跨媒体、跨地区的“无缝式”查询与检索,并在用户反馈基础上调整各项功能,使复合图书馆能够在更为现实的基础上实现对不同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9.
叶琦 《图书馆学研究》2007,(11):78-79,88
本文探讨了图书馆“一站式”期刊服务实现的方式,包括期刊服务流程的整合与期刊资源的整合。其中,期刊资源的整合包括物理载体的整合与逻辑整合。  相似文献   

10.
“云图书馆”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模式,能为低利用率文献合作储存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通过分析国外云图书馆计划下的低利用率文献整合实践,发现与传统环境相比,“云图书馆”环境为构建合作储存保障体系带来新的优势和条件:利用SaaS模式,节省软硬件方面的投资,降低储存库建设的费用;通过架构本地区的共享平台,整合各种通讯设备,更加方便读者利用各种服务和资源;利用云计算开发适合读者群的个性化服务和定制服务,为读者提供全新的资源服务模式,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建立合作采购数字资源的保障体系,建立区域性纸本文献合作保障体系,构建“云”环境下的文献合作储存库,是今后构建基于“云”的低利用率文献合作储存保障体系,克服高校图书馆电子书与纸本书重叠及各馆资源建设趋同现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转型阶段,数字资源日益成为图书馆的主导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纸本文献失去其价值,在大学学术体系内,图书馆的纸本书依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成为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资源。文章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纸本资源服务“双一流”建设为案例,通过基于学科的馆藏布局整合,服务政策调整、服务流程整合等措施,构建图书馆的新型文献信息服务体系,探讨数字化转型阶段纸本资源服务的重塑和创新,旨在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对大学图书馆资源整合与揭示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当前大学图书馆资源整合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电子期刊和印刷期刊的整合、各类电子资源整合、自建数据库以及图书馆服务资源的整合等,提出了图书馆应该从资源、管理和技术等三个层面来实施图书馆各类资源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分馆制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趋势,但是传统的分馆制存在许多不足,“总馆统管,分馆服务”的分馆制更适合当今的高校图书馆。实行分馆制有利于优化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布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是符合当今图书馆界倡导的“人本位”管理理念的方便读者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指出高校图书馆样本资源传统管理形式的弊端,探讨现代高校图书馆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型的样本资源管理形式,阐述开发样本资源,服务学校教学与科研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信息服务演进中的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本质上是一个“信息资源体系服务系统”,资源建设上致力于信息资源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服务上致力于信息的自由平等获取。图书馆、书店、因特网、信息咨询公司等服务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竞争、不断整合,共同构成了完整而富有生机的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图书馆要主动参与现有竞争,又要在资源格局、服务格局和用户格局中不断拓展“竞争蓝海”。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华东地区“211工程”部分大学图书馆基于OPAC系统的资源整合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存在着整合资源少、整合层次低、整合不规范和整合服务差等问题,提出高校图书馆要根据信息资源的多样性特点和用户信息需求的多层次特点,采取差异化的整合方式和技术来实现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价值、途径和目标三个方面探讨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问题。高校图书馆实行精细化管理的价值体现在图书馆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中;可以通过制度管理精细化、资源管理精细化和服务管理精细化等途径实现高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其本质和目标是实现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文章还就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高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导入"一站式"服务,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一站式”服务是以人为本的服务,它可以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通过对图书馆资源重组和整合,导入一站式服务,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益。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服务泛在化就是要将服务延伸到一切有读者存在的地方,这是泛在图书馆的核心理念和实现基础。图书馆界致力于服务泛在化的探索实践,杭州数字图书馆率先以宽带城域网、数字电视网、移动多媒体网“三网融合”的服务平台,实现了服务的泛在化。构建泛在图书馆服务体系要求图书馆在理念、方式和手段上进行变革,整合资源和技术,扩展服务辐射范围,使服务融入读者触手可及的载体与环境。  相似文献   

20.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26,自引:0,他引:126  
虚拟图书馆的出现为传统图书馆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二者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而不是取而代之。传统图书馆要实行几个转变;由文献资源建设向信息资源建设转变;用户服务由文献传递服务向信息导航服务转变;组织管理向适应虚拟图书馆发展的方向转变;图书馆队伍建设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