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王晴  袁鹤 《编辑学报》2020,32(2):128-131
通过对教育部、科技部印发的《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和科技部印发的《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的学习,我们应认识到,新形势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为此,我们提出:科技期刊编辑同人需要深入学习和领会两文件的精髓,看清未来科技论文发表的需求和导向,开拓思路乘势而上,大力改革现有办刊模式,同步建设中英文科技期刊。同时,建设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我国自主服务平台,强化编辑素质与内涵建设,从根本上提高科技期刊的办刊水平与实力。  相似文献   

2.
曾建勋  郑昂 《编辑学报》2021,33(5):473-477
随着破除"唯论文""SCI至上"的逐步推进,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的探索和应用也在不断变化.对不同类型的科技期刊分级分区进行溯源分析,从优秀期刊和资助期刊评比、影响因子和核心期刊认定,到期刊分区与分级目录,科技期刊被划分成层次鲜明的期刊等级.科技期刊的分区分级在进行期刊评价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问题:科技期刊"三六九"等分,无法形成共同发展的良好行业生态;"内卷"严重,助长以刊评文的不良学术风气;科技论文和科研经费外流严重,造成版权割让.我们认为:改善科技期刊发展生态,需要发挥学会学术引领作用,以期刊质量为发展着力点;推进出版社科技期刊集约化发展,实现规模化经营;优化政府扶持办法,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建立期刊预警和论文撤稿机制,强化科研诚信监控;探索代表作评价制度,破除以刊评文错误导向.  相似文献   

3.
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科学的管理。目前,我国科研评价体系一定程度上存在着“SCI至上化”、 量化考核泛化、同行评审形式化、评价导向行政化、学术研究功利化等评价失衡问题。在破除“SCI至上”等科研评价顽疾背景下,科研评价体系重构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科研管理和科技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重构科研评价体系必须正确处理好八大辩证关系:管理评价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关系、工具性与目的性的关系、分类评价与统一评价的关系、评价理论与评价实践的关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论文评价与评价的关系、元评价与评价的关系。这些思考有助于更加理性、辩证地认识科研评价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全面地把握科研评价的科学内涵、要素、原则、作用,以便更好地指导科研评价实践活动。建议运用评价学理论指导科研评价实践,区分管理评价与学术评价,坚持分类导向、综合导向、质量导向,围绕评价目的合理使用论文指标以开展科学评价,重构科学合理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科研评价体系。图3。表2。参考文献31。  相似文献   

4.
刘森 《编辑学报》2022,(6):591-595
针对颜宁在微博上对学术期刊出版的质疑,分析了主推SCI英文期刊的国际出版集团办刊模式暴露的问题,并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在科研评价制度和办刊路径受到西方较大影响的现状,提出了“颜宁之惑”对中国科技期刊建设的启示:科研评价中切实破除“唯SCI”唯论文,避免以刊评文;科技期刊评价摆脱SCI主导;抓好论文编修,切实服务科研人员;发挥社会主义国家优势,统筹规划,促进各层次科技期刊的整体发展,防止市场化条件下科技期刊的过度商业化,创建普惠的学术交流平台,走出中国特色的科技期刊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周红利  冷怀明 《编辑学报》2021,33(6):610-614
“唯论文”“SCI至上”导向严重阻碍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中文科技期刊应服务于我国科技创新,服务于中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期刊人肩负着推动科技期刊强国建设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本文就如何办好中文科技期刊,从文化自信视角,分析期刊人文化自信的内涵及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然后从出版导向、中国特色科研评价体系、融合发展、办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思考、提出建议,以期通过增强期刊人文化自信来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曾建勋  杨代庆 《编辑学报》2020,32(6):600-604
通过系统梳理我国科技论文外流、科研经费外流、科学数据外流的基本状况,分析该现象的主要成因和危害,包括:1)科研人员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政策导向偏差,科研方向受制于西方;2)我国科技期刊相对较弱,科技版权资源依赖国外,带来国家信息安全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扭转我国科技论文大规模外流的对策建议:1)将中文版科技论文发表或提交国家知识库纳入科研项目的考核范畴;2)在国际论文发表过程中主张自身版权利益,引导我国英文版论文在国内发表;3)强化对预印本(知识库)成果认可,推动论文迭代优化和优先出版;4)制定国内外期刊版面费统一的报销标准,实现国外期刊“国民待遇”;5)破除“SCI至上”,扭转“以刊评文”错误导向,重塑同行评议生态;6)建立中国特色的国际科学引文索引,推进科学评价的自主原创。  相似文献   

7.
以“唯SCI”“唯论文”为突出表现的“四唯”倾向导致的学术和出版生态异化直接威胁到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生存和发展。基于全国16所省属农业高校2006—2020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就中国知网收录的中文期刊科技论文篇数而言,各农业高校间的关系没有规律,其每年的总论文收录数基本平稳在1.9万篇左右;就国外SCI论文收录的论文篇数而言,各农业高校间呈密切的关系,且呈极显著的正强相关(P<0.01),其总论文收录数逐年呈指数级增加;随着各高校SCI源期刊论文发表数的迅速增加,中文期刊的论文发表数没有增加,甚至略有下降,说明随着SCI在各类评价体系中指挥棒作用加强,中文期刊稿源相对减少,尤其表明国内优质论文外流现象非常严重。被异化了的SCI,既偏离了科技期刊学术传播的本位,也给中文科技期刊的有序良性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效应。政府、高校及办刊人都应当直面问题,探索解决之道,真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提升以农业高校学报为代表的中文科技期刊的创新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陈小强 《编辑学报》2019,31(3):351-354
高校科技期刊是我国3大科技期刊源之一,具有科技人才培养的优势条件和社会功能,并获得了重要的创新成果。但近年来,许多高校科技期刊没有顺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为原本“姓高”的育人功能在弱化。深度探析其致因认为:社会“SCI热”渗透导致高水平论文流失,科技浮躁导致论文质量下降;编辑在学校的地位边缘化导致培养人才的“导演”源动力不足;学术不端行为导致学术失信,“小而散”的封闭运行模式导致与社会媒体的黏合度较低。以问题为导向,追根溯源,才能找准高校科技期刊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突破口,才能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的现实目标,才能补缺人才培养功能弱化的短板,才能实现人才培养功能的创新,践行高校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陈留院 《编辑学报》2020,32(5):501-505
在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破除论文“SCI”至上的双重背景下,以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为研究对象,从办刊定位、学报管理、刊登内容、稿源结构和资源挖掘等5个方面对其竞争劣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与其相关的办刊资源,分别从5个视角(差异发展、管理激励、高地引领、稿源优化和资源聚合)提出竞争力提升的路径选择,以期为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竞争力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0.
SCI热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及其科研评价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CI热造成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流向国外高影响因子的科技期刊 ,使我国科技期刊整体学术质量有下滑趋势。SCI对科研成果的评价有其局限性 ,有必要建立更科学的期刊和论文评价方式 ,从而减少学术腐败 ,净化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